> 南懷瑾全集 >> 易經(jīng)系傳別講《易經(jīng)系傳別講》上傳08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16)梅花易數(shù)下面孔子引用節(jié)卦初九爻的爻義。節(jié)卦的綜卦和錯卦是這樣的:水澤節(jié) 錯火山旅綜風(fēng)水渙節(jié)卦的錯卦是火山旅,綜卦是風(fēng)水渙,還有一個綜卦">
下面孔子引用節(jié)卦初九爻的爻義。
節(jié)卦的綜卦和錯卦是這樣的:
水澤節(jié) 錯火山旅綜風(fēng)水渙節(jié)卦的錯卦是火山旅,綜卦是風(fēng)水渙,還有一個綜卦的方法是把上下卦移位,這樣節(jié)卦的綜卦又變成澤水困了。所以一個卦到手,它的錯卦、綜卦要看清楚。如果說卜卦,也用不著什么方法。一個卦下來,反面的后果,內(nèi)部的變化,從它的錯卦、綜卦、互卦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這一種卜卦的方法,就是后來江湖上所流傳的梅花易數(shù)。
梅花易數(shù)這種卜卦的方法,大家都認(rèn)為是邵康節(jié)先生流傳下來的。不要銅錢搖,也不要抽簽。一個人一進來,先生請你卜個卦,這樣卦已經(jīng)卜好了。梅花易數(shù)卜卦的方法,通常是用干支、月、日、時的數(shù)字來決定體卦與用卦,再用互卦看卦的發(fā)展而論吉兇得失。假設(shè)現(xiàn)在是壬子年陰歷九月十二日申時來卜卦,壬子年,子數(shù)一、九月數(shù)九、十二日數(shù)十二、一加九加十二等于二十二。二十二除八,余數(shù)是六,六是坎,上卦是坎。申時、申是九,加二十二(年月日時)等于三十一,三十一除以八余七,七為艮,所以下卦是艮。這樣就得出來水山蹇卦……所以梅花易數(shù)卜卦的方法是從年月日時,或者你進來坐的位置,或者左腳先踏進來,或右腳先踏進來,是站是坐,面對的方向……隨便一樣,一個卦象就已經(jīng)出來了。不要等他問,你已經(jīng)知道了,這就是梅花易數(shù)??此迫菀祝瑢嶋H上很難,需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配搭才可以,不是隨便亂拼亂蓋的。
第一章 天尊地卑
象數(shù)之鑰
《易經(jīng)》是情報學(xué)嗎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符號邏輯
《易經(jīng)》文化中的尊卑
獨立的方塊字
遠近、難易與貴賤
宇宙的生命
剛?cè)兆x經(jīng)柔日讀史
達爾文的祖宗
變的哲學(xué)
打秋千的學(xué)問
大自然的法則
人文世界的開始
把戲只隔一張紙
第二章 設(shè)卦觀象
《易經(jīng)》與鬼
剛?cè)嵯嗤贫兓?br>人生的歷程
下臺一鞠躬
人生的價值
心安故理得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以經(jīng)解經(jīng)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卦彖爻象
楚人失弓
善于補過
月兒彎彎照九州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zhǔn)
一切學(xué)問的準(zhǔn)則
神秘的無字天書
旅程
誰創(chuàng)造了宇宙萬物
堪輿學(xué)上的問題
神奇的堪輿術(shù)
理論與科學(xué)
死生如旦暮
道家不死之藥
儒者之恥
安土與愛
宇宙的大學(xué)問
光明來自黑暗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可道非常道
矛盾與均衡
性與情
旁門八百左道三千
錯誤的相對論-
宇宙間至善的代表
凡夫不知的道
天愛萬物一切平等
真正的愛
永遠活著
占與卜
變通與通變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
無所不包的易
致虛極守靜篤
好夢由來最易醒
生老病死春夏秋冬
第七章 易其至矣乎
人生的最高原則
成性存存和如如不動
第八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無所在無所不在
無是無非的形而上
鶴鳴九皋聲聞于天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先鬧后笑
君子之道
爭白茅的戰(zhàn)爭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有終的君子
以功下人大吉大利
高處不勝寒
為歷史背黑鍋的女人
亢龍有悔的人
梅花易數(shù)
保密的最高原則
苦命的皇帝
萬物之盜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易經(jīng)》的數(shù)
地心的奧秘
古代的祭祀
合十與合適
后天八卦與《洛書》
易學(xué)在蜀
五的哲學(xué)
蓍筮的程序
孫悟空七十二變
數(shù)理的最高境界
道與神通
中國歷史上的巫筮
隱身術(shù)與祝由科
臺灣廟宇的杯箋
天圓地方
科學(xué)的排列
演繹與歸納
向南與向北
二十八宿的分野
無往不復(fù)無平不陂
六十花甲有好有壞
奉了西方的正朔
《參同契》與一陽來復(fù)
復(fù)與姤
生命的圓與七日來復(fù)
道家的長生不老術(shù)
女性修道的秘訣
活子時的奧秘
一陽來復(fù)與回光返照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圣人之道一
有感斯應(yīng)
學(xué)《易》的基本原則
形而上道體與無為一
生命真諦的根,
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
開物成務(wù)千秋大業(yè)
退藏于密
最高的智慧
神武不殺的圣人境界
領(lǐng)導(dǎo)人的條件
變與通
你我的太極
大富大貴以利萬民
圣人尋寶
第十二章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孔子的宗教哲學(xué)
沒有聲音的語言
圣人之意
念佛珠與乾坤圈
地球的輪回
有情世界
割舍之難
千秋萬代
差不多先生
一言興邦 第一章 八卦成列
不動心與權(quán)力欲
善《易》者不卜
恩以生害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月球是我們中國的
萬變不離其宗
銀河系里的妙音
人生成敗關(guān)鍵
大君的統(tǒng)治學(xué)
第二章 包羲氏之王天下
包羲氏作八卦
“田字的文化意義
醫(yī)技、易理與鬼神
人類文化的起源
從農(nóng)業(yè)到商業(yè)
變的開始
罪惡與文明并生
文物衣冠
葬的異俗
教育文化的功過
第三章 易者象也
一動生吉兇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陰和陽奇與偶
同床異夢
第五章 憧幢往來朋從爾思
孔夫子的道行
上臺容易下臺難
孵豆芽的學(xué)問
精義入神
非所困而困
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學(xué)問與治事
因果報應(yīng)
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張公百忍
德薄位尊
幾與神
介如石
良馬見鞭影而馳
男女構(gòu)精陰陽怪氣
全始全終一
易其心定其交
立心勿恒
第六章 乾坤其易之門邪
《易》之門
龔定庵的影響
《春秋》言三世-
知往而察來
成功失敗兩相依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
憂患意識
成功的媽媽叫失敗
不擇手段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萬變不離其宗
第九章 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
原始要終
雜物撰德
未濟的人生
二與四
柔與中
三與五
第十章 廣大悉備
三才之道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
醫(yī)世的學(xué)問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乾健坤順
人心天心
識人的才能
人人都是諸葛亮
愛惡相攻
相由心生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象數(shù)從漢代孟喜、京房、鄭玄等人以象數(shù)解易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普遍認(rèn)為:象數(shù),乃易學(xué)術(shù)語,是《易》的組成要素。在《易經(jīng)》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時位關(guān)系;“數(shù)”指陰陽數(shù)、爻數(shù),是占筮求卦的基礎(chǔ)。
但漢代以前《易經(jīng)》中的“象”乃是指“典型的事情”。見《易經(jīng)·系詞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strong>翻譯成現(xiàn)代文既是:“所以那些象,是編纂《易經(jīng)》的圣人有介紹天下實際情況的辦法,他打算將天下眾多實際情況中的典型的人或事在經(jīng)文中介紹,進而類比這些典型選擇其中最適宜的事情,所以稱這些被選中的典型的事情為象。”;“數(shù)”是讀上聲“數(shù)shǔ”即“數(shù)說”(一件一件地說)的意思。此觀點有《左傳·僖公十五年》中有關(guān)“象數(shù)”的段落為證?,F(xiàn)翻譯如下:
《左傳·僖公十五年》龜⑴,象⑵也;筮⑶,數(shù)⑷也。物⑸生⑹而⑺后有⑻象,象而后有滋⑼,滋而后有⑽數(shù)。先君⑾之?dāng)、械垄?,及⒁可⒂?shù)乎?
【譯文】龜甲上的文字記載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蓍草占卜產(chǎn)生卦,寫在卦、爻下的文字是將這些典型事情一件事一件事地加以說明。眾人生活在一起以后就會產(chǎn)生典型的事情,有了典型以后就會呈現(xiàn)典型的事情逐漸增多的情況,典型的事情逐漸增多以后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說明。前代君主他敗露的品行。能與好的數(shù)說相比嗎?
【注釋】⑴“龜”文字?!犊滴踝值洹贰队衿罚何囊玻ㄎ淖郑?/p>
⑵“象”典型的事情。《易經(jīng)·系詞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保ㄐ危和ā靶汀?。模型;楷模;典型。)
⑶“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種迷信活動。《說文》:“筮,易卦用蓍也。”
⑷“數(shù)”shǔ《漢語大詞典》數(shù)說,一件一件地說。《禮記·儒行》:“遽數(shù)之,不能終其物;悉數(shù)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孔穎達疏:“數(shù),說也?!?/p>
⑸“物”人,眾人。《左傳·昭公十一年》:“晉荀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p>
⑹“生”生活。《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⑺“而”表示順接,即連接的兩部分在意義上是并列、承接或遞進關(guān)系??勺g作:就,并且,有時也可不譯。《荀子·勸學(xu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p>
⑻“有”發(fā)生,呈現(xiàn),產(chǎn)生?!蹲髠鳌は骞辍罚骸八煲u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p>
⑼“滋”增長;增加。《左傳·僖公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shù)。” 孔穎達 疏:“既為形象而後滋多,滋多而後始有頭數(shù)?!?/p>
⑽“有”副詞。只有;只好;只能。《戰(zhàn)國策·趙策三》:“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p>
⑾“先君”前代君主。《詩·邶風(fēng)·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p>
⑿“敗”敗露。 漢荀悅 《漢紀(jì)·昭帝紀(jì)》:“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nóng)楊敞 …… 燕王聞之,謂相平曰:'事已敗,遂發(fā)兵乎?’”
⒀“德”道德,品行。《荀子·王制》:“無德不貴,無能不官?!?/p>
⒁“及”比得上,能與……相比。《戰(zhàn)囯策齊策》:“徐公何能及君也?”
⒂“可”善,好。《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第六章【原文】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詳解】
本章可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從“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到“是故謂之爻”,講什么叫象和爻;第二節(jié)從“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到“擬議以成其變化”,講怎么樣說明象和爻。本章雖很短,但其內(nèi)容在《易經(jīng)》中卻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逐句解說如下。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賾”,朱熹解作“雜亂”,講得大致不錯?!疤煜轮憽?即是說天下萬事萬物紛繁復(fù)雜。
“擬諸其形容”,意思是用八卦模擬它的形容。
“象其物宜”,就是用合適的物來進行取象。
舉例來說,《說卦傳》說:“乾為馬,坤為牛?!边@是講乾、坤的取象。牛、馬就是用來取象的“物”。為什么乾要取象為馬,坤要取象為牛呢?這是按八卦的性質(zhì)來取象的?!墩f卦傳》上文說:“乾健也,坤順也?!边@講的是八卦的性質(zhì)。馬日行千里,性質(zhì)是健的,所以將乾取為馬;牛性是順的,所以將坤取為牛??梢?卦的象實際是象天下復(fù)雜的事物。因為乾可以為馬,可以為首,可以為君,可以為父,即卦的象具有普遍性,所以能象天下紛繁復(fù)雜的事物。
“是故謂之象”的“象”,講的是卦象。
總之,這段話是說,圣人看到天下萬事萬物最為紛繁復(fù)雜,便用八卦模擬它的形容,用合適的物來進行取象,這就叫卦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的“動”,就是變。卦是講象的,一卦有六爻?!断缔o傳》說:“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笨梢?相對來說,卦講靜止,爻講變動。“天下之動”,即帶有普遍性。天下一切事物都這樣動,所以說“天下之動”。
“觀其會通”的“會”,是“聚會”的意思;“通”,是“通行”的意思。實際上,“會”指關(guān)節(jié),也就是辯證法所說的質(zhì)變;“通”就是辯證法所說的量變?!兑住分v“窮則變,變則通”,意思是量變“窮”則發(fā)生質(zhì)變,質(zhì)變發(fā)生就“通”了。“觀其會通”,就是說觀察它動時有“會”有“通”。
“以行其典禮”,實際是做事情。夏、商、周有不同的典禮,后代有不同的政治制度,這就是“通變之謂事”的“事”,也就是“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的“事業(yè)”。
“系辭焉以斷其吉兇”,就是用文字說明來斷它的吉兇。
這段話是說,圣人看出天下的變,不是一直變下去,而是有階段性,有周期,有關(guān)節(jié),有“會”有“通”,然后施行典禮,用文字說明來斷它的吉兇,這就是爻。以上為第一節(jié)。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這句話是說,卦的象要象天下紛繁復(fù)雜的事物,要象得對,不對不行。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這句話是說,天下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爻所言的變化不可亂。因為只有觀察出“會”、“通”,才能“行其典禮”,如果亂了,就不行了。
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擬之而后言”,意思是取象先模擬好而后言?!白h之而后動”,意思是先討論好而后動?!皵M議以成其變化”,意思是用“擬議”成《易經(jīng)》的變化。以上為第二節(jié)。
? 第七章【原文】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br>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br>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br>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br>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fù)且乘,致寇至。負(fù)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負(fù)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br>
【詳解】
本章可以看作是孔子的讀《易》示例??鬃訌钠邆€卦中每卦抽出一條進行解釋,作為學(xué)《易》的示范??鬃拥倪@些解釋,有的與爻辭的文義相符;有的則不一樣,是對它的發(fā)揮。這說明,在讀《易》時,《易經(jīng)》原文的意思應(yīng)弄懂,解釋時則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不要拘泥于原文的本義?,F(xiàn)簡單解說如下。
?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是中孚九二的爻辭。朱熹《周易本義》說:“九二中孚之實,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實應(yīng)之,故有鶴鳴子和、我爵爾靡之象?!Q在陰’謂九居二,‘好爵’謂得中,‘靡’與‘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雖我之所獨有,而彼亦系戀之也。”朱熹這樣解釋爻辭的原意是對的。
孔子沒有按照原文進行解釋,而是對它加以發(fā)揮,另出新意。爻辭本來是說誠信可以感通同類,孔子卻發(fā)揮說言行好有好影響,不好則有壞影響,應(yīng)該謹(jǐn)言慎行。以上為第一節(jié)。
未完待續(xù)……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譜的講解易學(xué)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xué)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guān)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xué)習(x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8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