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寤時切不可妄想則心便虛明;
紛擾時亦只如處常則事自順遂。
掃石焚香在意眠,醒來時有客談玄。
松風不用蒲葵扇,坐對清崖百丈泉。
古洞幽深絕世人,石床風細不生塵。
日長一覺羲皇睡,又見峰頭上月輪。
人間白日醒猶睡,老子山中睡且醒。
醒睡兩非還兩是,溪云漠漠永泠泠。
元神夜夜宿丹田,云滿黃庭月滿天。
兩個鴛鴦浮綠水,水心一朵紫金蓮。
開心宗之性,示不動之體。
悟夢覺之真,入聞思之寂。
古人有言,修道易,煉魔難,誠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于制伏,獨有睡魔難煉,是以禪家有長坐不臥之法。蓋人之真元常在夜間走失,茍睡眠不謹,則精自下漏,氣從上泄,元神無依亦棄軀而出,三寶各自驅(qū)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
至人睡時,收神下藏丹窟,與氣合交,水火互相拘鈐,則神不外馳而氣自安定矣。
今以常人言之,神則寄于目矣。而夜寐既熟,則藏之于腎,至夙興之時,而目之神有不爽然清乎?藉其不夜而腎神豈能清?
今又以天道言之,日則麗之于天矣,而夜淪地中則藏之于海,至啟明之侯,而天之氣有不爽然乎?藉其不夜而海氣豈能清?
此則崔公入藥鏡所謂水火交,永不老是也。
今之人懵而睡,忽然而醒,是何物主之而使之覺也?夫魂與神并則覺,魄與尸合則昏?;枵?,死之根。覺者,生之兆?;陮訇柖睬逄?,魄屬陰而好馳騁。魄者,鬼也?;暾?,神也。
神則日接之于物,夜形之于夢。黃粱未熟,南柯未寤,一生之榮辱富貴,百歲之悲憂悅樂,備嘗于一夢之間。使其去而不還游,而不返則生死路隔,幽冥之途絕矣。
由是觀之,人不能自生而其所以生者,夢中之人為之也,不能自死而其所以死者,夢中之人為之也。然不知所以夢,則亦不知所以死,不知所以覺,則亦不知所以生。夢中之有覺者,以夢之中而自有真覺者在焉。死中之有生者,以死之中而自有長生者在焉。是故,因覺知生,因夢知死,知斯二者,可以入道矣。
夫人之覺也,耳其有不能聽乎,目其有不能視乎,手其有不能持乎,足其有不能行乎,心其有不能喜、不能怒乎。而人之睡也,耳固在也,何其不能聽乎?目固在也,何其不能視乎?手固在也,何其不能持乎?足固在也,何其不能行乎?心固在也,何其不能喜、不能怒乎?由此觀之,則其死也,似為無知而無覺矣。
而人之睡而夢也,而夢之時,亦有耳能聽矣,而其聽也,何其不屬于人之耳乎?亦有目能視矣,而其視也,何其不屬于人之目乎?亦有用能持矣,而其持也,何其不屬于人之手乎?亦有足能行矣,而其行也,何其不屬于人之足乎?亦有心能喜、能怒矣,而其喜也、怒也,何其不屬于人之心乎?由此觀之,則其死也,似為有知而有覺矣。
然死生通乎晝夜之道、夢覺之常者乎?古之真人,其覺也,無憂;其寐也,無夢。故無夢地位,非道成之后不能到也。然初機之士,煉心未純,昏多覺少,才一合眼,元神離腔,睡魔入舍,以致魂夢紛飛,無所不至,不惟神出氣移,恐有漏爐迸鼎之患。
若欲敵此睡魔,須用五龍盤體之法。訣曰:東首而寢,側(cè)身而臥,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臍腹,一只腳伸,一只腳縮,未睡心,先睡目,致虛極,守靜篤,神氣自然歸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調(diào)息而息自調(diào),不伏氣而氣自伏。依此修行,七祖有福。陳希夷己留形于華山,蔣青霞曾脫殼于王屋。此乃臥禪的旨,與那導引之法不同。功夫到時,自然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亦能遠離顛倒夢想。即漆園公所謂,古之真人,其覺也,無憂;其寢也,無夢是矣。
然雖睡熟,常要惺惺,及至醒來,慢慢展轉(zhuǎn),此時心地湛然,良知自在,如fo境界。正白樂天所云:前后際斷處,一念未生時,此際若放大,靜一場效驗。真有不可形容著。昔尹師靜室中有一聯(lián)云:覺悟時切不可妄想,則心便虛明。紛擾中亦只如處常,則事自順遂。
李真人滿江紅詞云:好睡家風,別有個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誠,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調(diào)神氣。這睡功,消息睡,安禪少人會。
又敵魔詩云:坐中昏睡怎禁它,鬼面神頭見也么?;枭⒔砸蛴蓺鉂?,念緣未斷屬陰多。漸來水面侵堤岸,風定江心絕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動,坐無昏散睡無魔。
上古之人,有息無睡。故曰:向晦入晏,息若一覺。睡熟陽光盡為陰濁所陷,就如死人一般,若知晏息之法,當向晦時。耳無聞,目無見,口無言,心無累,鼻息無喘,四肢無動。那一點元神真氣相依相戀,如爐中種火相似。久久純熟,自然神滿不思睡,氣滿不思食,精滿不思欲,元炁自聚,真精自凝,胎嬰自棲,三尸向滅,九蟲自出,所謂睡魔不知從何而去矣。其身自覺安而輕,其心自覺虛而靈,其氣自覺和而清,其神自覺圓而明。若此便入長生路,休問道之成不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11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性命圭旨33.安神祖竅圖修煉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