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不論是患什么疾病,都需要通過醫(yī)生的診斷才可以下結論,我們是不可以自己做診斷的,不然可能會影響到病情的治療。那么,像胃病,同樣是這樣,也是需要醫(yī)生的診斷的。那么,慢性胃炎一般是怎么診斷的?或者說慢性胃炎是怎么確診的呢?
1、你該告訴醫(yī)生什么
在門診就醫(yī)的時候,首先應該說明的是自己為什么來看醫(yī)生,也就是目前最痛苦的癥狀是什么,持續(xù)了多長時間,每次發(fā)病都有什么特點和規(guī)律;
比如因為上腹部疼痛去醫(yī)院,就要講清楚疼了多長時間,每次在什么時候發(fā)作或者加重,具體的疼痛部位是摸得著還是一大片都疼;
還要說明自己以前的身體狀況,有沒有受過外傷,做過手術。有沒有食物或者藥物過敏等。
2、慢性胃炎臨床表現(xiàn)
上腹部疼痛: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無規(guī)律,與飲食無關,一般是彌漫性的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進食冷食、硬食、辛辣或者其他刺激性食物會讓癥狀加重,少數(shù)和情緒也有關;這種疼痛解痙藥和抗酸藥不容易緩解;
腹脹:是食物在胃內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導致的,特別是在進食容易發(fā)酵產氣的食物,如豆類、牛奶制品以及高蛋白飲食時更加明顯;
噯氣:患者的胃內氣體增多,經(jīng)過食管排出,每當噯氣時,喉部常常有燒灼的感覺;
惡心嘔吐:胃黏膜發(fā)生炎癥改變,受到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刺激,常常可以引起惡心嘔吐;
反復出血:這是慢性胃炎的常見表現(xiàn),可能是因為胃黏膜的慢性炎癥導致黏膜屏障破壞,一旦遇到輕微的刺激就會引起胃黏膜的糜爛和出血。
3、慢性胃炎確診檢查
胃酸的測定
胃液里的鹽酸就叫做胃酸,是由胃黏膜上的壁細胞主動分泌的,它在胃內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胃酸的分泌必須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過多過少都會引起疾??;
淺表性胃炎胃酸的分泌可以正常或者輕度降低,而萎縮性胃炎胃酸明顯降低。
4、胃蛋白酶的測定
食物在胃內的消化主要是依靠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其中,胃蛋白酶是消化酶中的主要酶,而胃蛋白酶原是一種由胃底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前體;
胃蛋白酶原在胃液、血液及尿液中都可以測出,其活性的高低基本和胃酸平行,如果其活性降低則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可能。
5、有一個內因子測定
內因子是壁細胞分泌的,它的生理功能在于能夠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
壁細胞數(shù)目減少會導致內因子的分泌減少,由于正常人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量大大超過了促進維生素B12吸收所需量,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損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時,內因子的分泌量一般能維持機體需要。
6、還有常規(guī)胃鏡檢查
纖維胃鏡檢查時胃炎診斷中最有效的手段,其診斷正確率比其他輔助檢查都要高;
做胃鏡檢查前一餐禁食、禁水,要確保胃鏡檢查時胃內排空,在檢查前一周內最好禁煙酒;
患者要放松情緒,學會做好吞咽動作,以配合好檢查。
7、最可靠胃黏膜活檢
胃黏膜活檢是胃炎診斷最可靠的方法。
8、慢性胃炎健康貼士
以上就是慢性胃炎的確診方法,主要包括醫(yī)生的問診、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檢查三個方面;臨床檢查是最主要的確診方式;
無論是在診斷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患者一定要配合好醫(yī)生,這樣才能有助于疾病的診斷。
9、慢性胃炎日常注意
1.飲食調養(yǎng)。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jīng)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2.忌嘴保養(yǎng)。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3.平心靜養(yǎng)。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人的情緒、心態(tài)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wèi)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wěn)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4.運動健養(yǎng)。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fā),促進身心健康。
5.保暖護養(yǎng)。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胃痛或加重舊病。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各種致病因素的長期侵襲而發(fā)生的持續(xù)性、慢性炎癥性改變。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類,萎縮性胃炎又可分為A型(慢性胃炎)、B型(慢性胃竇胃炎)。本病屬中醫(yī)“胃痛”、“嘔吐”、“痞滿”等病證范疇。
【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1.感染因素主要由幽門螺桿菌(Hp)感染所引起,Hp通過產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質引起細胞損害等。此外,鼻咽喉、口腔等部位慢性感染病灶的細菌和毒素經(jīng)常吞入胃內,刺激胃黏膜也可致病。
2.免疫因素目前認為A型胃炎與自身免疫有關,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總數(shù)減少或喪失;抗內因子抗體的存在影響機體維生素B12的吸收,可導致惡性貧血。
3.化學因素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鐵劑、氯化鉀等;長期吸煙,煙葉中的尼古丁不僅可影響胃黏膜血液循環(huán),還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
4.急性胃炎的繼續(xù)急性胃炎病因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生,胃炎持續(xù)不愈而演變成慢性胃炎。
5.物理因素長期飲濃茶、咖啡、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及長期酗酒,可導致胃黏膜損傷。
【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病程遷延,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飽脹不適或無規(guī)律性上腹部隱痛、暖氣、反酸、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慢性胃竇炎上腹脹痛等消化道癥狀明顯,慢性胃體胃炎消化道癥狀不明顯,可出現(xiàn)明顯厭食、貧血、反甲及體重下降。
2.體征上腹部或中上腹可有輕壓痛,少數(shù)萎縮性患者可出現(xiàn)舌炎、貧血、反甲等。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本病進展緩慢,常反復發(fā)作,中年以上好發(fā)病,并有隨年齡增長而發(fā)病率增加的傾向。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多數(shù)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體征不明顯。各型胃炎其表現(xiàn)不盡相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06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