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腎陽虛的概念
脾腎陽虛,病證名,是由多由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其常見于虛勞、泄瀉、 痢疾、水腫、鼓脹、腎風,以及西醫(yī)的慢性腸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陽虛寒盛,氣機凝滯,而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常見病征為久瀉久痢、五更泄瀉、下利清谷、水濕泛濫、小便不利、面浮肢腫、腹脹如鼓、小便頻數(shù)、余瀝不盡、夜尿頻。
脾腎陽虛的癥狀表現(xiàn)包括三個方面:
①陽虛寒盛,氣機凝滯,而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運而見腹部脹,久瀉久痢,甚或五更泄瀉,下利清谷。
③水濕泛濫,而見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或見小便頻數(shù),余瀝不盡,或夜尿頻仍。舌質(zhì)淡胖而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細弱,也為陽氣虧虛之象。
以上原因均可導致脾腎陽氣俱傷,形成脾腎陽虛證。脾腎陽虛證的病因病機多由脾、腎久病耗氣傷陽,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導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yǎng)脾陽,或脾陽久虛不能充養(yǎng)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成。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須借助腎陽的溫煦,腎臟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生。脾與腎,后天與先天是相互資生、相互影響的?!夺t(yī)宗必讀·虛勞》:“……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兩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則腎愈安也。腎兼水火,腎安則水不挾肝上泛而凌土濕,火能益土運行而化精微,故腎安則脾愈安也?!?/p>
二、脾腎陽虛的主要病因分析
脾腎陽虛特征 脾腎陽虛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內(nèi)盛為特征。
脾腎兩臟陽氣虛衰,溫煦、運化、固攝作用減弱測下利清谷,泄瀉滑脫或五更泄瀉;陽氣虛,陰寒內(nèi)盛,則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腎陽虛,膀胱氣化失司,則腰膝酸軟,小便不利;陽氣虛,水氣泛濫,則面目肢體浮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為陽虛陰盛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該證當與單純的脾陽虛證與腎陽虛證相辨別。單純的脾陽虛證、腎陽虛證以各自臟器的定位癥狀為主,該證則脾腎陽虛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該證還當與陽虛水泛證辨別,陽虛水泛證以水氣泛濫浮腫為主,該證則以下利清谷、滑脫不禁、五更瀉、畏寒肢冷等虛寒癥狀為主。該證與一般陽虛證的區(qū)別是,一般陽虛證有全身性的虛寒癥狀,該證則還有脾腎陽虛的定位見癥。
辨證注意點:有脾陽虛、腎陽虛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陽虛陰寒內(nèi)盛的見癥。
三、脾腎陽虛的治療
治療原則:溫補脾腎。代表方劑:真武湯、附子理中湯。常用中藥:附子、白芍、白術、干姜、茯苓、桂枝、黨參、炙甘草等。其他治法茲舉例如下:
1.桂枝防風煎湯送服腎氣丸
腎氣丸是溫腎助陽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溫補腎,山萸肉、山藥補益肝脾,三藥合用,補腎養(yǎng)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溫腎助陽;澤瀉、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腎三臟之濁氣。全方溫而不燥,滋而不膩,重在溫化腎氣。用桂枝防風發(fā)散在表之風寒,煎湯送服腎氣丸,以達溫腎助陽解表之目的。
2.蘇葉生姜煎湯送服右歸丸
右歸丸之“右”即命門之意,右歸者指藥歸命門溫補腎陽。方中熟地滋補腎陰以助腎陽;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溫,溫補腎督二脈;山萸肉、山藥、枸杞子滋補肝腎;菟絲子、肉桂、附子溫腎壯陽;當歸、杜仲溫養(yǎng)肝腎,祛寒壯腰。全方共奏溫陽補腎壯腰的功效。凡腎陽虛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軟,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陽萎、水腫等,均可適用。用蘇葉、生姜煎湯送服,使發(fā)散風寒寓于溫陽之中,有互為裨補之益。若陽虛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溫補。
3.復方補骨脂沖劑
本方有溫補肝腎,強壯筋骨的作用。方用補骨脂、鎖陽溫補肝腎;續(xù)斷、狗脊強壯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黃精益氣養(yǎng)陰,適用于腎陽虛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勞損等。此類病人的風寒感冒,可用復方補骨脂沖劑與風寒表虛感冒沖劑合服。
四、脾腎陽虛的適應食物
宜食食物
性質(zhì)溫熱、具有補益腎陽、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豬肚、淡萊、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陽虛便秘者更宜食既溫補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參、海蝦等。
陽虛泄瀉者更宜食既溫補又止瀉的食物,如糯米、鏈魚、河蝦、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澀止瀉的食物,如石榴、烏梅、蓮子、芡實等。
忌食食物
性質(zhì)寒涼、易傷陽氣,或滋膩味厚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蕎麥、莜麥、豆腐、豬肉、鴨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萊、菠菜、龍眼、香蕉、蜂蜜等。
陽虛便秘者還需忌食收澀止瀉、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蓮子、石榴、芡實、烏梅、糯米、河蝦等。
陽虛泄瀉還需忌食具有潤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銀耳、海參、海蝦、牛奶、兔肉、龍眼、桃子、蘿卜等。
脾腎陽虛怎么調(diào)理
當代很多人都已經(jīng)開始重視養(yǎng)生,對于自身的健康也是逐漸的重視起來。其實這樣對于身體確實是有一定的幫助,畢竟如今有很多的朋友,都是處于身體亞健康的狀態(tài),若是不及時調(diào)整,很有可能會造成身體出現(xiàn)一些疾病。那么最近就有朋友關注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脾腎陽虛怎么調(diào)理,想必身體也是出現(xiàn)了一些不適,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調(diào)整。
脾腎陽虛怎么調(diào)理
脾腎陽虛怎么調(diào)理?這類的疾病對于人們來說,也是十分麻煩的,想要調(diào)理好并不是一兩日的時間就可以的,還是需要多花費時間和精力。一方面就是需要注意調(diào)理和滋補,一方面也是需要控制自身的一些習慣。可以選擇一些健脾補腎的食物,也可以選擇一些保健食品,進行一定的滋補和保養(yǎng)。
除此之外脾腎陽虛怎么調(diào)理?其實大家還需要注意一下飲食習慣,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并且注意夫妻生活不要過于頻繁,可以適當?shù)淖鲆恍┻\動,同時可以適當?shù)陌茨σ恍ζ⒛I有幫助的學位,這樣對于人們來說,才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也能夠?qū)⑵⒛I調(diào)理的健康一些。
(1)益氣固腎法:用于肺腎氣虛,脾腎氣虛者。補肺氣可用黃芪、黨參、太子參。補脾氣可用黨參、生黃芪、太子參、白術、芡實、蓮子肉。固腎可用金櫻子、蓮須、菟絲子、覆盆子。
(2)溫補脾腎法:用于脾腎陽虛者,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真武湯等。
(3)滋養(yǎng)腎陰法:用于腎陰虧損者,慢性腎炎如溫補脾腎過久或用激素治療者,都可導致腎陰耗傷,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湯、知柏地黃湯等。
(4)氣陰兩補法:用于氣陰兩虛證,常用方劑為參芪地黃湯,如有心氣虛,可合用生脈散。
(5)陰陽雙補法:用于陰陽兩虛者,常用方劑為桂附地黃湯,可合用龜鹿二仙膠。
(6)清熱解毒法:適用于慢性腎炎合并感染病人,可選用五味消毒飲合銀翹散加減。
(7)活血化瘀法:慢性腎炎病程較長,多數(shù)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征象,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加丹參、澤蘭、紅花、益母蘋、水蛭等。(8)祛風勝濕法:慢性腎炎有濕勝、脾氣不升者,可用本治法,常用方劑為祛風勝濕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5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