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主要以三大穴道與外界相通:百會
、涌泉及勞宮穴。百會通天、涌泉通地五心穴即天心百會
涌泉為足少陰腎經之起始穴
,腎與心、肝兩臟關系密切勞宮穴為手少陰心包經的滎穴,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包絡者,心之外圍,能代心受邪,失眠之人必心煩心悸,六神欠安,勞宮穴為心包經之滎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泄煩、安神定志、溫補陽氣、行氣調血的功效,針之能治療心煩、心悸、頭暈失眠等癥。百會為天上陽火,涌泉為地下陰水
,勞宮為人中之火,此天地人三才之義也。又百會天宮之土(頭八卦百會屬土),涌泉地宮之木(陰井五行屬木),勞宮中宮之土(手八卦屬土),觀全卦水火相濟,天地相交,陰陽平衡,故對治療失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一句口訣“四邊有病中間平”
,就是說,人體的大藥還存在于人體的“中間部位”。不過這個“中間”是相對的,我們就把它們統(tǒng)稱為“中”字號大藥吧。在“中部”周圍的任何地方都可稱為“四邊”,所以,“中”字號大藥也是為全身療病養(yǎng)生服務的,適用癥廣泛按百會穴,好比天降甘霖
涌泉穴在腳心
,也沾一個“中”字。涌泉,顧名思義,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涌泉穴,正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也就是起始穴。腎屬水,腎水起于涌泉人老腳先老
第一
第二
第三,心屬火
勞宮。勞
勞宮穴:
包括內勞宮和外勞宮
臨床應用:本穴性溫
勞宮穴是心包經上面的穴位,所謂“心包”
百會是“天”,涌泉是“地”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涌泉穴的別名5出處6穴名解7特異性8所屬部位9涌泉穴的定位10涌泉穴的取法11涌泉穴穴位解剖 11.1層次解剖11.2穴區(qū)神經
、血管 12涌泉穴的功效與作用13涌泉穴主治病證14刺灸法 14.1刺法14.2灸法 15涌泉穴的配伍16特效 *** 17文獻摘要18涌泉穴研究進展 18.1對血壓的影響18.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18.3對痛閾的影響18.4對視上核神經分泌細胞核體積的影響18.5對泌尿功能的影響18.6治療癔癥性失語或癱瘓18.7治療癔癥18.8治療失眠18.9治療頭痛18.10治療高血壓18.11治療咽炎18.12治療乳汁不下18.13治療足底痛18.14治療泄瀉18.15治療膈肌痙攣18.16治療傳染性肝炎18.17治療小兒高熱驚厥18.18易感兒防治呼吸道疾患18.19治療心絞痛18.20治療口腔疾患 19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涌泉*涌泉藥品說明書 1拼音 yǒng quán2英文參考 Yǒngquán KI l [中國針灸學詞典]
yǒngquán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K1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KI1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穴位 涌泉 漢語拼音 Yongquan 羅馬拼音 YungChuan 美國英譯名 Pouring Spring 各
國
代
號 中國 KI1 日本 1 法
國 莫蘭特氏 R1 富耶氏 R1 德國 N1 英國 K1 美國 Ki1
涌泉為經穴名(Yǒngquán KI1)[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
。別名地沖[2]。屬足少陰腎經[1]。涌泉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4涌泉穴的別名 地沖(《針灸甲乙經》)
,足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5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腎
,出于涌泉。6穴名解 涌即涌出,泉即水泉
,水上出為涌泉,此穴居足心陷中,經氣自下而出,故名涌泉[1]。涌,有水騰溢上升之義
,涌出,上涌。泉,水自地出為泉。按少陰居人身六經之最里,本穴又為全身孔穴最下,承至陰之靜,由陽經至于陰經,而作涌泉之動。猶人情物理之極,則必反也。本經承足太陽之陽,合于本經之陰7特異性 涌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五輸穴之井穴
8所屬部位 足心[5]
9涌泉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交點上[3]。涌泉穴位于足底
,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仰臥取穴[1]。涌泉穴位于足掌心
,第二三跖骨間,當踡足時呈凹陷處;或于足底中線的前、中1/3交點處取穴[2]。[1]
涌泉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涌泉穴在足心的位置
涌泉穴在足心的位置
10涌泉穴的取法 俯臥或仰臥位,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取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
,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仰臥取穴[1]。仰臥位
,五趾跖屈,足跖心前部正中凹陷處取穴,約當足底(足趾除外)前、中1/3的交點,當第2快速取穴:卷足,足底前1/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
11涌泉穴穴位解剖 深層有足底弓
皮膚→皮下組織→跖腱膜→趾短屈肌腱→第2蚓狀肌[8]
布有第二趾底總神經深層為足底弓[2]
12涌泉穴的功效與作用 涌泉穴有泄熱寧神、蘇厥開竅的作用[1]
涌泉穴具有蘇厥開竅
涌泉穴配五行屬木
涌泉穴位于足心
涌泉穴歸屬于足少陰腎經
涌泉穴為回陽九針穴之一
言經氣如泉水之上涌,功能通調水道也
13涌泉穴主治病證 涌泉穴主治神志
涌泉穴主治神志
、五官、胸肺、前陰等疾患:如尸厥、癲狂、病癥、善恐、善忘、小兒驚風、頭痛目眩、舌干、咽喉腫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氣、肺癆、泄瀉、二便不利、疝氣、陽痿、經閉、難產、不孕、水腫,足心熱等[1]。涌泉穴主治頭痛
,眩暈,咽喉腫痛,舌干,失音;昏厥,癲狂,癔癥,小兒驚風,失眠;便秘,小便不利;足心熱[6]。涌泉穴主治頭痛,頭暈
、小便不利、便秘、小兒驚風、足心熱、癲證、昏厥[8]。現代又多用涌泉穴治療休克
、中風、中暑、高血壓、癔病、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下肢癱瘓等[1]。涌泉穴主治昏厥,頭頂痛
,眩暈,喉痹,衄血1. 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盒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暈車,腦出血
2. 五官科系統(tǒng)疾病:咽喉炎
,急性扁桃體炎;3. 消化系統(tǒng)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5. 運動系統(tǒng)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6. 其它:子宮下垂
,支氣管炎,心肌炎14刺灸法
直刺0.5~0.8寸[1][6],局部有脹痛感[6]
直刺0.5~1寸[2][8]。
注意:本穴不宜針刺過深
艾炷灸3~5壯
艾炷灸3~5壯
15涌泉穴的配伍 配百會、人中
配四神聰
涌泉配大椎
涌泉配百會
涌泉配百會
16特效 ***經常 *** *** 涌泉穴
17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五邪》:邪在腎
《黃帝內經靈樞·熱病》:男子如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