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腥草的簡介有
內(nèi)容簡介
魚腥草(herbahouttuyniae),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麥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產(chǎn)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收,洗凈,陰干用或鮮用。味辛,性微寒;歸肺、膀胱、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排膿消癰,利尿消腫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熱喘咳,肺癰吐膿,喉蛾,熱痢,瘧疾,水腫,癰腫瘡毒,熱淋,濕疹,脫肛等病癥
魚腥草(學(xué)名:Houttuynia cordata),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截兒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在分類學(xué)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shù)條,節(jié)明顯,下部節(jié)上有殘存須根;質(zhì)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xì)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辛,微寒。歸肺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之功能。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二、魚腥草的形態(tài)特征
魚腥草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jié)上輪生小根。
葉互生,薄紙質(zhì),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zhì)長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于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shù),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是治肺癰之要藥。
野生于陰濕或水邊低地,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忌干旱。耐寒,怕強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及腐殖質(zhì)壤土生長最好,不宜于粘土和堿性土壤栽培。
三、魚腥草的中醫(yī)入藥有
入藥部位
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性味歸經(jīng)
性味:性微寒,味苦。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膀胱、大腸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5克,不宜久煎;或鮮品搗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禁/宜人群
1.虛寒癥及陰性外瘍忌服。
2.《名醫(yī)別錄》:多食令人氣喘。
3.孟詵:久食之,發(fā)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炮制方法
去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地理分布
魚腥草生長于陰濕處或山澗邊,??稍谝暗?、路旁、庭園樹下等較陰濕的地方發(fā)現(xiàn),大片蔓生。該植物中國南方各地較常見
魚腥草(學(xué)名:Houttuynia cordata),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截兒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在分類學(xué)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shù)條,節(jié)明顯,下部節(jié)上有殘存須根;質(zhì)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xì)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辛,微寒。歸肺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之功能。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四、魚腥草的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
1.提高免疫力
魚腥草可以增強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備解素,在治療慢性氣管炎時,合成魚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對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顯提高,血清備解素明顯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魚腥草素8mg。連續(xù)給藥3天后,血清中備解素也明顯升高,魚腥草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感染性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2.抗菌作用
魚腥草中提得一種黃色油狀物,對各種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對溶血性的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亞硫酸氫鈉加成物稱為合成的魚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亞硫酸氫鈉加成物稱為新色腥草素,體內(nèi)外實驗對多種細(xì)菌均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為62.5-80mcg/ml,對流感桿菌為1.25mg/ml。普拜氏液體培養(yǎng)基上對結(jié)核桿菌H37RY株為16mcg/ml。在改良的蘇通氏半固體培養(yǎng)基上則為25mcg/ml,其鉀鹽為12.5mcg/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71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毛孔粗大怎么回事,為什么會長毛呢_
下一篇: 擺脫腎虛的干擾,做強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