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周刊20日刊發(fā)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人類可辨別至少一萬億種氣味,比先前預計數(shù)字高一億倍。
報告說,數(shù)十年來,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能夠辨別數(shù)百萬種顏色和大約34萬種聲音,但只能辨別大約1萬種氣味,因而鼻子的能力遠低于眼睛和耳朵。
不過,對人類嗅覺的這一推斷來自上世紀20年代且缺乏數(shù)據(jù)支持?!拔覀兊姆治鲲@示,人類辨別氣味能力比任何人先前預想的大得多?!眻蟾孀髡咧?、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神經(jīng)遺傳學實驗室研究員萊斯莉·沃歇爾說。
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128種有氣味分子制出各種混合氣味,其中最復雜的一種混合物包含30種氣味分子。
隨后,科研人員把兩個氣味相同的瓶子和一個氣味不同的瓶子交給測試者,查看測試者能否辨別出氣味不同的那個瓶子。報告說,26名測試者參與氣味辨別,總共完成264次比對。最終,科研人員計算出128種分子能夠混合出的所有氣味數(shù)量,結合測試者表現(xiàn)出的平均辨別能力,推算出人類可以辨別至少一萬億種氣味。
牽頭這項研究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員安德烈亞斯·凱勒認為,實際上,人類辨別氣味的能力遠遠大于這一數(shù)字,因為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能夠混合氣味的分子不只128種,混合方式更是難以計數(shù)。
報告強調(diào),人類行為與嗅覺緊密相關,這項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探索人類大腦如何處理復雜信息。
作者 | 周亦川
來源 | 搜狐 健康
嗅覺是大腦整體 健康 的一個標志,盡管其中具體的機理仍在不斷研究,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兩者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據(jù)美國WebMD網(wǎng)站報道,美國芝加哥大學醫(yī)學部耳鼻喉頭頸外科醫(yī)生JayantPinto通過研究指出,嗅覺是大腦整體 健康 的一個標志,嗅覺能力是大腦核心功能的一個窗口,比如愉悅感、情緒和記憶力等,因此氣味測試讓醫(yī)生能夠更早一點看到這個部位發(fā)生問題的跡象。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900多名年齡在57到85歲的老年人進行家庭訪問,測試他們對五種不同的氣味:薄荷、魚、桔子、玫瑰和皮革的辨別能力。五年后,研究人員對這些老年人進行隨訪,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嗅覺測試后的五年出現(xiàn)了癡呆的問題。
Pinto說,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有幾種形式,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路易小體癡呆等。在測試中不能識別五種氣味中至少四種的人,五年后患癡呆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嗅覺測試得分越低,患癡呆的風險性就越大。
當然,這不是第一份將嗅覺功能減退與大腦各個部位的聯(lián)系所做的研究。上述的各種疾病,可以統(tǒng)稱為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大腦 健康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就目前的結果來看,肥胖可能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的幾率,也會使嗅覺遲鈍,而運動可以減緩這種感覺消失的速度。——那么,一個人對氣味的檢測和識別能力與整體 健康 間的聯(lián)系究竟是什么?醫(yī)生和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Pinto認為,鼻子可能為來自環(huán)境的有害物質(zhì)提供一條直達大腦的途徑,這是我們的嗅覺神經(jīng)在做空氣的“采樣”,這種通路也因為存在于鼻子中的各類病毒、細菌制造了 健康 隱患,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在我們大腦的基底部有一個叫做嗅球的組織,負責神經(jīng)元捕捉氣味并向嗅覺中樞發(fā)出信號,然后信號進入整個大腦的不同區(qū)域,包括傳遞一些與思考和記憶有關的信號。
在尸檢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其他的癡呆癥的人存在一種腦纖維結,稱為Tau蛋白,它與嗅覺喪失相關。這條鼻子與大腦直接相連的神經(jīng)通路,可能意味著污染物、病毒、細菌可以經(jīng)鼻腔通道到達大腦。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地區(qū)的年輕人,如墨西哥城,因為這種原因易患上腦炎,在大腦中積累了這種與癡呆相關的蛋白質(zhì)。Pinto分析,鼻子中的嗅細胞被病毒細菌或其他污染物侵入時可以再生,不斷對嗅覺進行修復;當這個再生功能減弱或者消失的時候,說明腦細胞的更新也在減緩,嗅覺也就越來越差了
賓夕法尼亞州佩佩雷爾曼醫(yī)學院嗅覺和味覺中心主任Richard Doty博士分析,通過鼻子進入大腦的這些微小顆粒實際上已經(jīng)造成了病變。我們知道,攜帶APOE e4突變基因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性較高,而它們生活在一個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的地區(qū),發(fā)病率還會進一步提升。
Doty近期在《柳葉刀》發(fā)表的文章概述了嗅覺和整體腦 健康 聯(lián)系的可能途徑,40項氣味測試低分與大腦區(qū)域損害間有很強的聯(lián)系,一個遲鈍的鼻子給大腦提供的信息減少,這種刺激的缺乏可能會削弱其他的系統(tǒng)水平。隨著聽力、視力或者嗅覺下降,大腦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少,神經(jīng)通路活動性也會下降,引起其他各個部分的問題,又稱為“感官剝脫假說”。
另外,對于體重對嗅覺的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脂肪釋放的化學物質(zhì)可能會削弱嗅覺;這種影響也可能是間接的,肥胖人群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患病率高,使血液流動性下降,包括大腦的血液流動,這也是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相反,定期鍛煉可以改善血液流動,燃燒脂肪,有利于老年人的嗅覺。
當然,Pinto指出,氣味測試的結果并不能作為認知障礙的診斷工具,在65歲到80歲間的老人一半有嗅覺缺失;85歲以后,3/4的人會有這種問題。主觀的聞不到味道和客觀的嗅覺喪失并不等同,目前只能認作是一種信號,提醒醫(yī)生和患者對癡呆提高警惕,多做運動、社交活動或者做一些輔助大腦刺激的治療,都是對即將到來的癡呆的有效預防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139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冷喝酒御寒,喝酒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