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苗不僅可以保護接種疫苗的人,還可以保護由此免受感染的人群,因此我們有許多合理的理由去接種疫苗。除了最明顯的保護自己或者子女不生病之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人因為關心他人而接種疫苗。
但是如果你關心別人,那么你會關心誰呢?在rafael ahlskog的博士畢業(yè)論文中,他討論了狹義和廣義意義上的關心別人――利他主義。狹義的利他主義包括最親近的人――家人和朋友,廣義的利他主義則包括你從未見過的陌生人,離你很遠的人或者是和你很不同的人,簡言之就是一種更寬廣的關系社會。一系列調查的結果顯示這兩種利他主義都會影響我們接種疫苗的意愿,但是影響的人群不同。
“在一個人有家庭和小孩之前,似乎是廣義的利他主義影響了接種疫苗的決定,但是當一個人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這種廣義利他主義就會讓出一部分給狹義利他主義?!眗afael ahlskog說道。
這些知識對未來設計疫苗活動至關重要,但是也強調了一種更深的進化邏輯,就是現(xiàn)代人存在以下的情況:作為社會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考慮廣大的社會關系,但是當我們涉及到繁衍和生存的進化“核心價值觀”時,我們往往會忘掉這種廣義的利他主義。
這篇論文題目叫做“essays on the collective action dilemma of vaccination”。
為什么要從小接種疫苗,甚至到不同的年(月)齡、季節(jié)要接種不同的疫苗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疫苗 。
疫苗簡單地講就是我們把致病的一些病原體、病毒或者細菌或者它的一些抗原成分,人工減毒或滅活以后,把抗原的部分植入人體,刺激人體產(chǎn)生杭體,這種抗體針對的就是這種疫苗針對的疾病。
這時候,疫苗就像我們身體內(nèi)的特種部隊或者警察,一旦這種疫苗所針對的病原體侵入到我們的身體后,身體就會有效地調動這些部隊,把他們消滅掉。所以說疫苗是有針對性的,從這個角度講僅僅有很強壯的身體還不夠,還要通過注射疫苗,有針對性地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說到疫苗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現(xiàn)在疫苗的種類多了,到底該做何選擇,哪些疫苗是必須要打,哪些疫苗是可以自己作出選擇,打針前后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
關于注射疫苗的問題,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被周圍的朋友問起。大家擔心最多的就是寶寶在接種完疫苗之后,可能出現(xiàn)一些異常反應,或者叫做副反應,這個是我們大家所關注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最常見的是接種疫苗后的一般反應,常見的有全身的一些輕微的癥狀,比如發(fā)熱,還有局部的癥狀,比如打了百白破以后局部的紅腫、發(fā)熱,形成硬塊,有的還會化膿。
遇到這些反應后,家長不要過于擔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對這種疫苗過敏,或者擔心不能給寶寶接種疫苗了,其實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反應。我們在接種疫苗的時候,都會要求寶寶在接種點逗留一刻鐘到半個小時,乃至一個小時,就是為了觀察寶寶接種以后的反應。
像前面這些癥狀,就是接種疫苗所特有的一些情況,接種疫苗就是相當于一次人工的自然感染,通過這個自然的感染以后,我們機體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杭體來預防這種傳染病,所以接種完以后,機體有這樣一個自然的反應,是很正常的。
從某些方面講,如果一般反應稍微重一點,可能我們這個預防接種效果要更好一些。一旦有這個一般的反應我們該怎么辦?在這兒大家也不要擔心,家長也不要著急,如果出現(xiàn)了輕微的發(fā)熱、全身不適的癥狀,就先讓孩子休息,多喝水,一兩天就會過去了。
如果發(fā)熱比較高,或者持續(xù)發(fā)熱2天以上,或者有嘔吐、腹瀉等比較重的一些癥狀,建議家長帶孩子到接種點咨詢檢查一下。
還有就是局部出現(xiàn)一些腫塊這也是正常的,比如打了卡介苗以后,局部腫塊形成硬結,甚至化膿結痂,形成一個瘢痕這是正常的,如果腫塊的直徑大于15m以后,我們要用熱毛巾敷一敷就好了;一旦腫塊大于30mm,家長就要多加注意,需要帶寶寶到醫(yī)院檢查一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14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