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頭
,活動頸部。若落枕癥狀較輕
,此手法即可獲效
。頭痛嚴重
、頸部不能轉(zhuǎn)動者
,可先按揉患側(cè)肩井穴2~3分鐘,并囑患者緩緩轉(zhuǎn)動頸項
,當疼痛稍減后,再行治療
,效果更佳
;④ 自我按摩:用兩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fā)熱為止
。
此外
,對于頸椎棘突有偏歪者,還可以應(yīng)用扳法
,通常對于外傷型落枕更為有效
。操作時用力要求穩(wěn)而有突發(fā)性,以聽到有彈響聲為佳
,但切不可強求有彈響聲,要適可而止
,不能粗暴用力
。行扳法前要明確診斷,排除骨折
、脫位或腫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
(2)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本病方法頗多
,如針刺
、指針、電針
、耳穴壓丸等。① 針刺 主穴:懸鐘、養(yǎng)老
、后溪
。配穴:內(nèi)關(guān)
、外關(guān)
、中渚、陽陵泉
。治法:以主穴為主
,每次僅取一穴
,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
。懸鐘穴,直刺1
、5~1
、8寸深
,用強或中等刺激
,得氣后留針15~20分鐘;養(yǎng)老穴
,針尖向上斜刺1
、5寸
,使針感傳至肩部
;后溪
,直刺0
、5~0
、8寸
,得氣后捻轉(zhuǎn)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
,頻率40~50次/分
,連續(xù)波。配穴
,用常規(guī)針法
,深刺,務(wù)求得氣感強烈
。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
,范圍由小漸大
。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蛘卟捎弥餮ǎ捍笞怠E溲ǎ杭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治法:令患者端坐于椅上
,頭向前傾
。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cè)進針深度約0
、5~1寸
,使針感向患側(cè)頸
、肩部傳導
,得氣后
,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cè)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
,同時
,另一手捻針3~4分鐘
。如效果不顯著
,取艾條長約125px
,插于針柄上點燃
,至灸完后起針
,穴區(qū)加拔罐10~15分鐘
。每日1次;②指針 主穴:外關(guān)
、內(nèi)關(guān)
、阿是穴
。配穴:風池
、肩井
、肩貞
、養(yǎng)老
、天柱
、風府
、大椎
、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治法:主穴為主
,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
。術(shù)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nèi)關(guān)穴
,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guān)穴
,每次2~3分鐘
,用力由輕而重
,使壓力從內(nèi)關(guān)透達外關(guān)
,患者可有酸
、麻
、脹
、熱感
,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
。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zhuǎn)頸部。配穴
,單手拿風池穴20次
,雙手拿肩井穴20次
,余穴可采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
,每穴1~2分鐘
。上述方法每日1次
,3次為一療程
;③ 電針主穴:分2組
。第一組為養(yǎng)老
、新設(shè)
、外關(guān)、肩中俞
;第二組為風池
、肩井
、大椎旁1寸、肩外俞
。治法 上穴均取
。應(yīng)用直流感應(yīng)電療機,取直徑為3厘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
。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
,陰極取第2組穴
。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
,再通以感應(yīng)電
,電量漸增大至2~10V
,以患者能耐受為限
,每次通電約3~5秒鐘
。當看到患側(cè)肌肉收縮
,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40mA
,每次亦通電3~5秒鐘
,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
。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
,3次一療程
;④耳穴壓丸 主穴:頸
、神門
。治法:雙側(cè)主穴均用
。取綠豆1~2粒
,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
,粘貼于所選耳穴
,將邊緣壓緊
。之后
,按壓該耳穴0
、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
,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
,并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
。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愈后去掉。
(3)拔罐療法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
配穴:風門
、肩井。
治法:阿是穴
,用力揉按片刻,常規(guī)消毒后
,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
,叩打面積,可相當于罐具口徑
。然后,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
。配穴可取1~2個,針刺得氣后
,留針,再于針上拔罐
。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起罐后
,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鐘
。每日1次,不計療程
。
2.藥物療法
本病多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如膏藥
、藥膏等
。膏藥多外貼頸部痛處
,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
,但病人自感貼膏后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需注意
,某些膏藥中含有辛香走竄、動血滑胎之藥
,故孕婦忌用。藥膏可選用按摩乳
、青鵬軟膏等,痛處擦揉
,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
3.物理療法
(1)牽引療法 對于落枕后是否用牽引療法,存在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可以像頸椎病一樣采用頜枕托牽引
,且重量可適當加重,常用重量為4公斤一7公斤
,牽引時間為20一30分鐘。但也有人認為,落枕后牽引不僅無效
,反而使疼痛加劇
。在與頸椎病頸型作鑒別診斷時,若用兩手稍用力將患者頭頸部向上牽引時
,頸型頸椎病癥狀可消失或緩解,而落枕者則疼痛加劇
。一般認為,因為落枕后肌肉處于痙攣狀態(tài)
,所以牽引時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講究,過輕往住效果差
,過重又易加重損傷。因此
,可用其它方法進行治療。當然
,是否使用牽引療法,也可以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探討
、研究。有些醫(yī)院應(yīng)用牽引療法治療落枕已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
。根據(jù)實踐,也可使用牽引療法
。
(2)熱敷療法 采用熱水袋、電熱手爐
、熱毛巾及紅外線燈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此外亦可應(yīng)用醋敷法: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后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
,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
,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
,每日2至3次。
4.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 坐在椅子上
,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
,以下頜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后向上仰頭
,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
,如此反復20次
。
左右擺頭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
,頭先向左擺,然后再向右擺
,這樣反復20次。
搖擺下頜 坐在椅子上
,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
,用力向左右搖擺下頜,連續(xù)20次
。
伸縮頸部 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
,先將頸部盡量向上伸長
,再將頸部盡量向下收縮,連續(xù)伸縮20次
。
旋轉(zhuǎn)頸部 坐在椅子上,身體不動
,先向左旋轉(zhuǎn)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zhuǎn)頸部90度
,連做20次
。
5.機械療法
可選用TDP神燈局部照射
、局部旋磁療法及局部冷療法或濕熱敷法治療
。此外,輕微的落枕也可自行使用電動按摩棒治療
。按摩棒強而有勁的捶打按摩功能滲透肌肉組織
,可有效減輕肌肉酸痛。按摩棒的重量全集中在按摩頭上
,大幅度加強了按摩力度,效果頗佳
。
教你幾個簡單方法 幫助改善落枕問題
落枕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都有過,這種情況產(chǎn)生對我們健康影響是比較大的
,在平時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對健康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所以在平時需要合理方法改善,那么具體落枕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一起看那看改善落枕的好方法。
按摩
想要改善落枕的問題
,那么首先推薦的就是按摩了,實際上按摩也是治療落枕常見的方法
,可以讓家人幫助我們進行按摩,同時也可以讓專業(yè)醫(yī)師來按摩。讓按摩者站在落枕者的身后
,用手指按壓頸部找出疼痛點,然后從疼痛點側(cè)頸的上方開始按摩
,一直按摩到肩背部,最疼痛的地方要重點按摩
,以落枕者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反復按摩2
、3次,當然也可以現(xiàn)在肩頸處涂抹些紅花油或者其它舒筋油再按摩
,這樣可以增加按摩的效果。
冰敷
冰敷對我們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同樣是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落枕的情況,特別是對于單純性急性損傷型落枕者
,落枕初期可以用冰敷的方法,取一冰塊
,用毛巾包起來,然后放在疼痛的低分
,敷15分鐘就可以起到效果,是非常推薦大家去堅持進行的
,這樣可以改善疼痛問題。
艾灸
艾灸也是不錯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方法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幫助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在平時我們首先要找到最疼痛的地方
,然后將艾條點端對準這個部位,艾條點端距離我們皮膚約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