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栗都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
到了秋季以后,吃上一捧熱氣騰騰的栗子是絕大多數(shù)喜愛的事。栗子除了好吃,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所以人們說板栗是“腎之果”,以此贊美板栗的滋補作用。
1、維生素含量高
據(jù)中醫(yī)資料記載,鮮板栗作為藥物,其藥性為:味甘,性溫;歸腎、脾、胃經(jīng)。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100克板栗中含有約25毫克維生素C,比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還要多。另外,其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的含量較一般干果都高。
2、礦物質含量高
因為板栗多生長在礦物質含量豐富的地區(qū),一般來說,土層礦物含量越高,板栗品質越好。所以板栗中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鈣、磷、鐵、鉀、鎂、鋅等,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
3、膳食纖維豐富
板栗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克板栗可食部分平均為1.4克。米、面等一般糧食的膳食纖維在0.5克以內,其膳食纖維含量毫不遜色于蔬果。
二、板栗的功效有哪些
板栗味甘,性溫;歸腎、脾、胃經(jīng)。每100克板栗中含有約25毫克維生素C,比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還要多。另外,其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的含量較一般干果都高。板栗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鈣、磷、鐵、鉀、鎂、鋅等,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
1、滋補佳品
栗子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2、治療口腔疾病
栗子富含維生素B2,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3、益氣健脾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干果品種,能供給人體較多的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
4、改善人體狀況
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腰腿酸軟,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緩人體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5、治療腎虛
唐朝孫思邈認為板栗是“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p>
三、板栗的藥用價值都有哪些
板栗營養(yǎng)豐富,可口宜人,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鈣、磷、鉀等,是哺育幼兒、滋補孕婦及老年人身體虛弱者的營養(yǎng)佳品。
從藥用方面來說,栗果是補腎佳品,兼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止瀉治咳等功效。如果堅持每天吃生栗10余個,可治腎虛和腰足不遂。若同時用豬腎煮粥助之,效果更好。
民間有“煮熟大栗,日日與之”的說法,可治百日咳與小兒口瘡。將生栗搗碎,敷無名腫痛或蛇蟲咬傷處,能消炎、去毒、鎮(zhèn)痛。此外,栗殼煎水可治反胃。栗殼燒炭研末可止外傷出血。
栗葉富含鞣質,外用敷瘡腫,可做收斂劑。取栗葉30克煎水當茶飲,連服一個月,可治哮喘病。栗樹皮煎湯洗丹毒瘡腫,有奇效。
栗根可治偏腎氣等癥。但《本草綱目》上說,吃栗“乃須細嚼,使液盡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矣”。
四、板栗有哪些吃法
栗子雖然好吃,可去皮是件麻煩事,用牙咬、用手剝,恐怕手剝疼了都未必弄得干凈。分享板栗美食之前先給大家找了幾個實用的去皮小妙招,收好咯!
方法一:鹽水煮
栗子洗凈后,用刀從中間稍切個口子,放在鹽水中,在爐子上煮5分鐘,趁熱去掉板栗的殼和皮。
方法二:切口浸泡法
板栗對半切開,去掉外殼,用開水蓋蓋泡5分鐘就很容易去皮。
方法三:鹽水浸泡法
這方法是綜合前兩種,板栗直接倒入鹽開水中5分鐘,然后用刀切個口子,趁熱去殼和皮。
盤點“干果之王—板栗”的各種美味做法:
一、栗子燜冬菇
主料:栗子、水發(fā)冬菇
輔料:油、鹽、生抽、料酒、蘑菇精、白糖各適量
做法:
1、栗子去皮待用
2、冬菇用清水泡發(fā),洗凈。
3、起油鍋,將栗子冬菇下鍋稍炒一會兒。
4、加入適量的清水、生抽、料酒、鹽、白糖一起煮二十分鐘。
5、栗子熟透后,加點蘑菇精調味,大火收濃汁液就可以裝盤了。
小貼士:栗子我是沒剝好殼的,自己剝的話可以用刀在殼上劃一刀,然后稍煮就容易去殼。
二、栗子燒山藥
主料:栗子12粒、山藥300g
輔料:油、蔥姜、老抽5ml、生抽20ml、糖3g、水淀粉、蒜苗2根、素蠔油10ml、蔥油10ml
做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山藥去皮切塊清水浸泡備用。
3、炒鍋倒油爆香蔥姜。
4、倒入栗子翻炒。
5、加入適量的清水,再加入老抽和生抽。
6、加入白糖,大火煮上15分鐘。
7、然后加入山藥塊繼續(xù)燒制。
8、栗子熟透湯汁半干加入素蠔油繼續(xù)燒制5分鐘。
9、湯汁濃稠淋入一勺蔥油。
10、再放入碎菜丁段翻炒均勻關火。
小貼士:這道菜我沒有再放鹽,醬油和蠔油都很有咸味了,也可以隨自己口味調整。山藥浸泡的時候可在水中加點白醋,防止山藥變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69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看書久了惡心頭暈,找準應對之策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