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長壽的追求探索一直沒有停止,為了能夠延長壽命,鍛煉身體、調整飲食,其實,吃一些延年益壽的食物也可以幫助我們長壽,日常生活中,一些中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幫助你延年益壽,下面我們來看看能夠助長壽的四種中藥。1、益壽延年中藥――黃芪黃芪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本品可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補益五臟。久服可壯骨強身,治諸氣虛。清宮廷保健,多用黃芪補中氣,益榮血?,F代研究表明,黃芪能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能延長家蠶和果蠅的平均壽命,增加人胎腎和乳鼠腎細胞與人胎肺二倍體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傳代數,并使每代細胞的存活時間延長。這都是對黃芪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很好說明。用量用法:黃芪一般用量為3-9g,重病或需要時,可用到30-120g。單味黃芪480g,用水煎透,煉蜜成膏,每日服10g,以白開水沖服。用于體虛易于外感者。使用注意:胸悶多怒者勿用;感冒未愈者禁用。2、延年益壽中藥――人參人參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功能大補元氣,益氣固脫,挽救危候,可用于大病、久病之后,體虛欲脫的危重時刻;也可用于語言低微,呼吸微弱、自汗、易感冒、食少、腹脹、便溏、少氣懶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緩弱之人,即中醫(yī)所說的脾肺氣虛之證,服用人參可起到補脾益肺之功。古代醫(yī)家把人參作為延年益壽的圣品,《本經》謂其:“主補五勝,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故古人給予它“長命草”的美名。當今時代,風靡市場的一些抗老延年的中成藥,也多離不開人參。人參一味煎湯,名獨參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抗衰老。人參切成飲片,每日噙化,可補益身體,防御疾病,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且對改善老年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3、延年益壽中藥――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稱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的功效。《日華子本草》說它:“助五臟,強盤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薄端幤坊x》又載:“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wěn)當?!薄?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本草經》謂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清?張錫純對其最為推崇,謂其“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潤滑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的特殊性,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本品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作用,因此,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經常服用山藥,好處頗多?!端_謙齋經驗方》載有山藥粥,即用干山藥片45~60g(或鮮山藥100~120g,洗凈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此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溫熱服食。常食此粥,可健脾益氣、止瀉痢,對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病,均有益處。山藥既可單獨食用,又可用于配制滋補食品,山藥燉小雞,民間稱之為“長壽菜”,對人體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4、延年益壽中藥――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本品具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滲濕利水之功用?!侗窘洝分^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普濟方》載有茯苓久服令人長生之法。歷代醫(yī)家均將其視為常用的延年益壽之品,因其藥性緩和,可益心脾、利水濕,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去邪。故被稱為平補之佳品。清代慈禧太后的壽命,長達74歲(1834一1908年)。慈禧長壽,除了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就是堅持常食藥膳,從已公布的13個補益方看,其中茯苓藥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作用,故成為清王朝宮廷里的名點。食用時可將白茯苓磨成細粉,取15g,與梗米煮粥,名為茯苓粥,李時珍謂:“茯苓粉粥清上實下”。常吃茯苓粥,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好處。用白茯苓研極細未,加入白蜜調勻,每夜敷之,晨起洗凈,可潤澤肌膚,美容艷色,去面黑斑。與白芷同用,做膏劑、面脂之記載,長期使用防老去皺,令面光悅,有一定效果?!督涷灧健防镉涊d,茯苓與蒼術配伍同用,可“烏髭發(fā),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敝L壽的四種中藥及吃法,這些中藥都是比較常見的,對老人身體有益。
黃芩的用法及用量
黃芩的用法及用量,作為一種較為十分常見的中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涉及很多方面,選擇合適的食物能讓身體越來越好,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適合每一個人,黃芩的用法及用量,教你正確養(yǎng)生。
黃芩的用法及用量1黃芩苦烹,善瀉肺火,清熱祛濕,
可治咳嗽,瀉痢清腸,胎熱可安。
(一)傳統(tǒng)用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脾、膽、大小腸經。功效為瀉肺火,清濕熱,止血安胎。
本品味苦而寒,善清肺經氣分之熱,為治肺熱咳嗽之主藥。又能清膽及大、小腸等經濕熱,故適用于各種濕熱之證。本品還有清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1、肺熱咳嗽單用或與桑白·皮、甘草配合應用。若痰熱壅盛可與半夏、天南星等同用。
2、濕熱下痢、濕熱黃疸、濕熱淋癥本品配芍藥、黃連而治熱??;本品配梔子、大黃而治陽黃;以本品配生地黃、木通則治熱淋。3、嘔血、鼻出血、便血、血崩凡熱盛迫血外溢者,常以本品配大黃、黃連等藥。
4、胎熱不安常與當歸、白術等同用。
黃芩還可用于瘡癰腫痛,燒傷燙傷等,外用、內服均可。
(二)用量標準
煎服3~10克。
(三)使用注意
肺寒咳嗽、脾胃虛寒、胎寒欲墮、無濕熱者忌用。
(四)施治鑒別
清熱瀉火多生用,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傷胃可炒炭用,欲增強清除上部火熱功效時,可酒炒用;安胎多、炒用。
(五)名醫(yī)絕招
蔡華松(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院主任醫(yī)師)
擅長以黃芩治療熱邪熾盛的各種眼病,如各種角膜炎、急性色素膜炎、鞏膜炎、眶內假瘤等。
治急性色素膜炎,以黃芩15克,配伍半枝蓮15克,柴胡12克;治急性視神經炎,以黃芩15克,配伍北柴胡12克;治眶內假瘤證屬肝熱痰郁者,以黃芩12克,配伍土茯苓9克,山豆根12克。
龍治平(樂山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各種肝炎出現黃疸(陽黃):;各種原因所致肝功能異常,尤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黃疸指數升高者,以及呼吸道感染者。癥見有發(fā)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必定用黃芩。
黃芩配伍用量為6~30克。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配伍茵陳、連翹各15~18克,金錢草、蒲公英各20~30克。
治肺熱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配伍桔梗、杏仁各9~15克,桑白皮12~18克,菊花15~18克,陳皮6~9克。
治酒精性肝炎,配伍茵陳、炒白術各15~18克,炒麥芽18~20克,丹參20~30克。
治各種原因所致肝功能損害,配伍茵陳、炒白術各·15~18克,豬苓9~12克,五味子6~12克。
治急性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所致、的小便灼熱,疼痛,不利,配伍車前子9~18克,金錢草20~30克,木通6~10克,滑石15~18克。
治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征之屬肝郁化熱者,配伍柴胡6~9克,郁金10~15克,白芍9~18克,香附9~15克。
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配伍炒白術10~15克,熟地黃12~30克,懷山藥12~18克。
鐘秀美(福建泉州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院)
黃芩主治崩漏、胎漏、妊娠腹痛、發(fā)熱、淋證,而癥見陰道出血,色暗紅,質黏稠,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者。
寒凝血瘀者,不宜使用。
治卵巢囊腫、妊娠高血壓,以黃芩10~15克,配、伍夏枯草15克。
治妊娠惡阻,嘔吐苦水,以黃芩6克,配伍麥芽、竹茹各15克,紫蘇梗10克。
治胎漏,以黃芩10克,配伍糯米(后下)20克,黃芪、苧麻根各15克。
治肛裂,以黃芩10~15克,配伍火麻仁15克,山梔子、枳殼各10克,荊芥炭6克,甘草3克。
治妊娠腹痛,以黃芩10克,配伍生白芍15~20克,白術10克,當歸6克,川芎5克。
(六)臨床妙驗
小兒肺炎
焦玉成老師將黃芩、忍冬藤制成沖劑,每包含生藥11克,每歲、半包,隨增齡而增量,日服3次,治療100例,治愈84例,好轉16例(《黑龍江中醫(yī)藥》1986年5期)。
病毒性肝炎
王瑞云等老師以黃芩甙注射液4毫升(相當生藥20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靜注,15日為1個療程,大多用2~3個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8例,結果顯效率:急性肝炎100%,慢性活動性肝炎57、2%,慢性遷延性肝炎80%(《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8年3期)。
小兒菌痢
楊侃老師取黃芩、黃連、黃柏等量研末,1歲內1克,2~3歲2克,4歲以上3克,調入生理鹽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腸,每日1~2次。治療140例,經2~6日治愈112例,無效28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9年3期)。
高血壓病
何云鶴老師以每次服20%黃芩酊5~10毫升,每日3·次,治療高血壓病患者51例,取得較滿意效果(《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56年1期)。
預防猩紅熱
錦州郊區(qū)防疫站,在猩紅熱流行期間,以每日用黃芩9克,水煎后分2~3次服,連服3日,觀察1577例,結果表明有較好的預防作用(《中草藥通訊》1972年3期)。
用于流腦帶菌者
嚴國華等老師用20%黃芩煎劑做喉頭噴霧,每次2毫升(含生藥0、4克),施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209例,結果全部有效(《中醫(yī)雜志》1960年6期)。
黃芩的用法及用量2生黃芩一般的用法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其中內服的`用法是采取煎湯內服的形式使用;生黃芩還有制作成丸或者散的形式服用。另外其外用的方法主要是:取適量的生黃芩通過煎水洗或者是研磨成末調敷的形式外用。生黃芩的用量一般是3-9克之間,切記不可隨意過度大量使用,否則可能會使得身體出現不良反應。
夏季怎么喝中藥茶養(yǎng)生-夏季養(yǎng)生中藥茶有哪些
你知道夏季養(yǎng)生中藥茶有哪些嗎?你對夏季養(yǎng)生中藥茶有哪些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南募攫B(yǎng)生中藥茶的知識,歡迎閱讀。
常見中藥花茶 1、桑葉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桑葉3克~9克,與菊花同泡茶,用于風熱感冒頭痛、咳嗽、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癥。
2、荷葉
荷葉新鮮荷葉長于解暑清熱;荷葉、綠茶各適量泡茶,有清熱涼血、健脾利水的作用,經常飲用,適用于高脂血癥、肥胖人群,能去脂減肥。
3、玉蝴蝶
又名木蝴蝶、千張紙。清肺開音,疏肝理氣。每天3克泡茶,用于喑啞、失音,亦治肝胃氣痛。
4、月季花
活血調經,消腫。每次10克、紅茶1.5克、赤砂糖適量,月經來潮前3天~4天,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于痛經、經量較少或閉經者。
5、玫瑰花
行氣活血,疏肝解郁。與代代花、佛手花各3克,每天分2次泡茶,用于郁悶、氣脹腹痛、月經不調等。
6、苦丁茶
每次3克泡茶,每天3次,用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預防腦血管病。據史料記載,苦丁茶還有護膚養(yǎng)顏之功效,被譽為?貢茶?。
7、玉米須
玉米須利水消腫,新鮮、干品皆可,每次30克泡茶,每天1次~2次,降壓、利尿,用于高血壓、糖尿病,還可用于肝炎、膽道結石、鼻炎、哮喘等病癥。
必須指出,中草藥泡茶雖然簡、便、廉、效,但也必須辨證,即要根據中草藥的'性味功能,結合個人體質(寒熱虛實)、病癥、季節(jié)、氣候等,要因病、因人而異,辨證應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中草藥泡茶也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和適應人群,在用量、用法上很有講宄。中藥泡茶要把握藥味、用量及服法。
近些年流行喝花草茶,但這些似茶而非茶的代用茶也有禁忌。
喝中藥花茶也有禁忌 1、決明子
雖有降血脂作用,但同時可引起腹瀉,女性長期飲用輕則引發(fā)月經不規(guī)律,重則可使子宮內膜不正常。泄瀉、低血壓以及懷孕女性慎用。
2、金銀花
藥性偏寒,任何人都不宜長期飲用,尤其是脾胃虛寒及月經期女性。
3、枸杞子
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但高血壓患者、性情急躁的人,或是平時大量吃肉、面泛紅光的人不宜。
4、胖大海
適用于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啞,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啞用胖大海無效,特別是老人突然失音、脾虛者慎用。
5、菊花
屬寒性藥材,雖有清熱解毒作用,但陽虛體質不適合。
6、人參片
可補元氣,生津安神,補脾益肺,但身強體壯者長期、過量服用,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
不要將中草藥當補品泡飲,用量過大或飲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是特殊人體不能亂用。服用西藥的患者泡飲中草藥更應注意,不適當的中、西藥聯用可能利少弊多,可對身體造成傷害。為此,選擇中草藥泡茶,應有醫(yī)生指點,方能安全、有效。
;
都說“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開始喝枸杞。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中藥配方可以養(yǎng)生的,也可以作為日常的茶飲飲用,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極少幾種中藥養(yǎng)生茶的配方:
第一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薄荷甘草茶。薄荷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有解熱消暑、清涼解毒、發(fā)汗解表。薄荷甘草茶的配方為:鮮薄荷葉10余片,甘草5克,綠茶5克,太子參10克,開水500毫升。按此比例,沖泡10余分鐘后,濾去渣滓,加白糖適量,調勻飲服。
第二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菊花茶。事實上,菊花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毒、明目清肝以及消炎等作用,在治療高血壓、頭痛以及眼睛過于勞累引起的損傷上有非常好的效果。菊花茶的主要配方是: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沖泡飲服,能解渴生津。久服可防治高血壓、偏頭痛、急性結膜炎等,并可抗衰老,駐顏容。沖泡時加少許蜂蜜,口感會更好。
第三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枸杞茶。枸杞茶的主要功效是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潤肺燥。與此同時,枸杞茶還可以降壓、降脂和防止動脈硬化。對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耳鳴、視力模糊、記憶力減退具有保健治療功用。枸杞茶的配方是:配制時只需十幾粒枸杞,加熱水沖泡頻飲。
第四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金銀花茶。金銀花茶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煩。值得一提的是,金銀花茶還可以治療暑熱癥、瀉痢、流感、瘡癤腫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病。金銀花茶的主要配方是:配制時選金銀花10克,沸水沖泡頻飲。
第五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紅花茶。紅花茶的主要功效是養(yǎng)血、活血、降壓、降脂、抑制血栓形成、保護心臟。紅花茶的配方是:紅花、檀香各5克,綠茶2克,紅糖30克,沸水沖泡后,加蓋悶5分鐘即可飲用。在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每日一劑,會讓你的皮膚變得干凈透亮。
第六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甘草茶。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是:可治風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癥。甘草茶的主要配方是:取甘草10克,茶葉5克,食鹽8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將水燒開,再將甘草、茶葉、食鹽放入水中煮沸10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第七種中藥養(yǎng)生茶是荷葉甘草茶。荷葉甘草茶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利尿止渴。荷葉甘草茶的主要配方是:鮮荷葉100克,甘草5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將荷葉洗凈切碎,把水燒開,然后將甘草、荷葉放入水中煮10余分鐘,濾去荷葉渣,加白糖適量飲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7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