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外敷藥可以治療孕婦腮腺炎
1、偏方治療
用仙人掌,去掉皮刺,搗爛加雞蛋清調勻敷患處,每日換一次,連用3天。這個方子是在農村普遍采用的治療腮腺炎的方法。效果好。
2、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藥,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選鮮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塊,剝掉外皮和小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換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也可將適量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綠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天。如果孩子高熱、頭痛劇烈,應警惕腦膜炎,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與健康人分開居住,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病發(fā)期間至腮腺消腫之前不得去幼兒園或是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病兒要臥床休息,不可過于勞累。注意不要給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給病兒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質和半流質,以減輕孩子吞咽的困難。要多喝開水,以利于身體內毒素的排出;小兒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并進行定時煮沸消毒。病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間可拿到室外曝曬,臉盆、毛巾、手絹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必要時,可以采取降溫措施。如果男孩的睪丸疼痛,可以用繃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保持孩子口腔衛(wèi)生:要孩子經常用溫鹽水漱口。局部熱敷:用包了毛巾的熱水袋給孩子在患處熱敷,可以減輕孩子患處的疼痛。 一般說腮腺炎得過一次,人就會產生永久性的抗體,不可能再得二次或幾次以上。
二、腮腺炎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腮腺炎具有一定潛伏期,大多數(shù)寶寶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約要經過2~3周的潛伏才會出現(xiàn)不適癥狀。所以,在發(fā)病前期不太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腮腺炎也有其特有癥狀:首先是腮腺腫大,一般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fā)展,狀如梨形,邊緣不清。大多數(shù)患病寶寶,以耳下腫大和疼痛為最早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少數(shù)患病寶寶,表現(xiàn)為在腮腺腫大的1~2天前,出現(xiàn)發(fā)燒、頭痛、嘔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適癥狀,繼而出現(xiàn)一邊或兩邊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腫起來。
其次,局部皮膚緊張,發(fā)亮但不發(fā)紅,觸之堅韌有彈性,有輕觸痛。再次,腮腺腫脹一般持續(xù)7~10天,常一側先腫大2~3天后,另一側也出現(xiàn)腫大,并伴有疼痛和熱感。腮腺腫大時大部分有3~5天的發(fā)燒。腮腺腫大后,一定要嚴格隔離。直到腮腺腫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離。
另外,患兒在言語、咀嚼(尤其進酸性飲食)時刺激唾液分泌,張口及咀嚼時疼痛加重,而腫痛要約一周后消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兒頜下腺和舌下腺及腮腺可能始終無明顯腫脹,而僅有病毒血癥或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
三、腮腺炎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腮腺炎是一種季節(jié)流行性疾病,一般高發(fā)在春秋兩季。因此,父母要注意在腮腺炎流行期間,不要不要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患病。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目前常采用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三聯(lián)疫苗,接種后抗體陽轉率可達96%。但孕婦、免疫缺陷及對雞蛋過敏的病兒忌用。孩子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1歲半接種一針,6歲接種一針。15歲以下兒童均可接種。
也可以采取藥物預防措施,不過效果比疫苗接種略差。用板藍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每日1劑,連續(xù)6天,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要隔離傳染源,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車上;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患疑似流腮,有發(fā)熱或出現(xiàn)上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有利于早期診治;
最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
四、腮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造成孕婦患上腮腺炎的原因是腺炎病毒。這種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通過飛沫進行傳播。而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1、傳染源傳染: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時間較長,腮腫前6天至腮腫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離出病毒,因此在這兩周內有高度傳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無腮腺炎表現(xiàn),而有其它器官如腦或睪丸等癥狀者,則唾液及尿亦可檢出病毒。在大流行時約30~40%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亞臨床感染,是重要傳染源。
2、飛沫傳播和母嬰傳播:腺炎病毒在唾液中通過飛沫傳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傳染),其傳染力較麻疹、水痘為弱。孕婦感染腮腺炎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fā)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感染:此病毒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發(fā)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55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