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季加孚,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院長
蘇向前,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胃腸腫瘤微創(chuàng)外科主任
盤仲瑩,北京和睦家醫(yī)院院長
在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北京和睦家醫(yī)院與北大腫瘤醫(yī)院聯合舉辦多學科名醫(yī)義診上,來自臨床及管理的多位專家們談及治癌觀念頗多。
強意識:改不了習慣起碼做到戒煙
治癌要趁早,但是如今有太多患者一經發(fā)現便是晚期,接觸了太多如此案例的季加孚院長頗為無奈的表示,“不查沒事兒,一查就出事”、“病都是診斷出來的”的認識誤區(qū)讓醫(yī)生太著急。
季加孚說,早期胃癌只需一個縮小手術就能除掉病灶,治愈后可達90%的生存率,一旦進入中晚期,生存率便只剩20%。但由于早防早檢意識差,很多消化道腫瘤一經發(fā)現便是中晚期。
比如胃癌,其實很多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但最難改的就是習慣。季加孚也頗感無奈,東北的酸菜、四川的臘腸、汕人吃咸菜就熱騰騰的砂鍋粥,大家就好這一口,世代的習慣,改不了,那怎么辦?季加孚說,就從最基本的做起,習慣改不掉,戒煙限酒總能做到。吸煙是已經被研究證實的直接治癌因素,做到戒煙,就等于邁出了防癌實際行動中的第一步。
定模式:得病不分科,治療需合體
以往的義診,是醫(yī)患一對一,而此番義診的特別,在于多學科綜合會診,一個病例怎么治,多學科知名專家聯合拍板。和睦家醫(yī)院院長盤仲瑩如是說。
這種MDT的多學科會診,事實上是腫瘤治療的大勢所趨。季加孚說,得病,是不分科來的,但不同的疾病的的內在基因是相同的。比如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便是一個多基因、多階段、多環(huán)節(jié)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進展期或有爭議的腫瘤情況,多學科共同提出診斷方案,解決患者“看對病,看及時”兩個難題。
那么問題來了,MDT一下請來這么多專家會診,是否看病更貴?盤仲瑩院長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以前,腫瘤患者可能要分別掛號看多個學科、多個門診,所需要的時間、交通等成本巨大,而且因為時間的延誤,病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很可能會加重,治療成本更高。而MDT這種多環(huán)節(jié)、多科室整合省去了重復檢查、時間等待,高效的醫(yī)療途徑其實是節(jié)省了治療費用。以和睦家為例,在接到患者申請后,幾天內就可實現MDT診療并拿到治療方案。
改觀念:微創(chuàng)切瘤效果很確切
定好了治療方案,接下來咋治?腫瘤患者最需要的,莫過于盡少的痛苦,得到最大效益的療效。而按照傳統(tǒng)觀念,對于進展期的消化道腫瘤,盡早做開腹手術是常用辦法,微創(chuàng)腹腔鏡療效一直存在爭議。對此,北京腫瘤醫(yī)院副院長蘇向前給出了肯定答案——微創(chuàng)治療進行期結直腸癌療效非常確切。
蘇向前曾組建了國內腫瘤??漆t(yī)院中的首個胃腸腫瘤微創(chuàng)外科,也是率先應用腹腔鏡開展消化道腫瘤根治手術的第一人。多年的臨床經驗積累加之嚴謹的作風,讓他先給出充足數據再下結論。
蘇向前說,英國的CLASSICC 研究是第一個同時涵蓋結腸癌和直腸癌病例來比較腹腔鏡和開腹手術療效的多中心RCT 研究,共納入27個中心、794例患者的資料,最新隨訪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總生存期(82.7月比78.3 月)和無病生存期均不劣于開腹手術,腹腔鏡也未增加腫瘤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的風險。
“任何一個先進的技術,用于病人的身上之前都經過了大量的研究。對于結直腸癌來說,可以證明使用達芬奇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對于胃癌,效果是否能等同于開放手術,現在還在研究中。”
專家給癌癥病人的建議
“癌癥病人1/3是嚇死的,1/3是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最后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的?!边@話雖無科學根據,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病人若能樂觀對待并采取正確的治療行為,就可能戰(zhàn)勝癌癥,延長生命。
主講人:劉魯明,男,51歲,醫(yī)學教授,從醫(yī)28年。專長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內科治療,尤擅長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統(tǒng)腫瘤。先后承擔的國家、部省級科技項目主要有:“以外放射為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大肝癌”、“參麥注射液現代化示范研究”等。1990年獲上海市醫(y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中醫(y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等7項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主編《肝癌綜合治療學》?,F任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博士研究會理事、中國中醫(yī)藥學會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xié)會抗癌藥物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xié)會傳統(tǒng)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等。
患上癌癥怎樣選擇并進行治療
【態(tài)度積極,樂觀主動,是一切治療的開始】
現代醫(yī)學的進展表明,很多癌癥并非不治之癥。經過積極治療,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復查,堅持“扶正”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確認識癌癥的發(fā)生與治療后,癌癥病人及家屬要做好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共同培養(yǎng)樂觀、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積極、必勝的信念,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
中醫(yī)學認為,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復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體臟腑功能損傷,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fā)病?,F代醫(yī)學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研究也證實了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的密切關系。有人指出:影響癌癥發(fā)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于癌癥起病前6~8個月,而憂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癥的先兆。已有的研究還發(fā)現,死亡、離別的悲哀、憂郁和焦慮,在癌癥發(fā)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見到。
臨床上,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癥時,會表現出恐懼與焦慮、孤獨和抑郁、憤怒與仇視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變化。有一種“想象療法”,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自我進行。病人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如:想象自己如何戰(zhàn)勝了癌癥,已經戰(zhàn)勝了癌癥,等等,這樣有可能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
平時,患者還應努力在生活中擇其樂而從之,迂其憂而棄之。不要因患上癌癥帶來的諸多變化而怨天尤人、厭世悲觀,而應該努力培養(yǎng)“恬淡虛無”的生活態(tài)度,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化和精神刺激,做到開朗樂觀、寬宏大度,遇事“泰然處之”,使自己有良好的“應付能力”。心態(tài)如何,對治療效果絕對是關系重大。
【不急不躁,制定五年“作戰(zhàn)”計劃】
對待癌癥這樣的頑固慢性病,患者需要平和的心態(tài),醫(yī)生也應該努力為病人制定全程治療方案(暫且定為“5年治療方案”),并將治療可能的過程告訴患者,使患者獲得最大自信心。戰(zhàn)勝病魔需要的是時間、智慧及信念,還有各方的通力合作。
癌癥患者其實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導者。如若把治療癌癥的過程看作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戰(zhàn)役,醫(yī)生只是參謀長和(或)作戰(zhàn)部長,主要提供行軍打仗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謀略,并執(zhí)行戰(zhàn)斗命令;患者丈夫或妻子是政委,協(xié)助司令共同定奪進退大權;子女應是副司令或副政委;而患者本人才是統(tǒng)帥全軍的總司令,掌管操控生死的兵權,選取參謀長的方案,根據自己部隊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作戰(zhàn)方案和作戰(zhàn)部長,并且指揮作戰(zhàn)。患者不要因為某些癥狀始終得不到緩解而喪失信心,而應在醫(yī)生(參謀長和/或作戰(zhàn)部長)的幫助下,統(tǒng)觀全局,明白5年抗戰(zhàn)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關卡、出現的變化,采取各種預防和應對措施。
這種現代的治療模式,讓患者自己參與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并擔負責任,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加強參與感,真正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他們的情緒由低迷、消極、急躁轉變?yōu)橹鲃?、積極、不急不躁。同時也加強了醫(yī)患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理解與合作。
【病急不亂投醫(yī)】
很多病人一旦患上癌癥,病人和家屬就自然而然地將所有的事情都拱手交給了醫(yī)生,把醫(yī)生當作了“神仙”。對自己的病情、以往的治療過程、檢查結果都不太了解,認為這些都只是醫(yī)生們的事,只需告訴他們怎樣服藥,怎樣治療,生命還剩多久即可。其實這樣難以與醫(y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颊邞谥委熯^程中,始終保持主導的地位,擔當起總司令的職責,選擇并引導醫(yī)生為自己看病。這就是歷來所謂“求醫(yī)”的真諦。
患者每一次就醫(yī)時,都要抓住就診的重點,向醫(yī)生描述你當前最為困擾的癥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疾病治療期望值、經濟上可以投入于治療的預算、希望在哪里進行治療等等。初診的病人還可以選擇時間相對寬裕的特需門診就醫(yī),雖然掛號的價格稍貴,但比起有些外地病人買黃牛票要物超所值得多。特需門診讓你有充分的時間認識了解自身疾病,并與醫(yī)生探討最佳的、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途徑。癌癥這樣的慢性病,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醫(yī)患之間的相互磨合與了解,需要的是病人的毅力與忍耐,當然還需要必要的經濟支持。
患了癌癥,“病急亂投醫(yī)”的心理自然在所難免,而許多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這種心理,受保健品市場巨大利潤的驅使,利用漫天的虛假廣告,蒙住消費者的雙眼,欺騙癌癥患者。
我們知道,藥品與保健品的區(qū)別最主要是在于其中各種成分的劑量以及使用方法。癌癥患者往往在保健品廣告中看到與藥品一樣的成分,就誤將保健品當作藥品一樣服用以期商家承諾的奇效出現。最終,癌癥患者不但受到了經濟上的損失,還因此耽誤了病情,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癌癥病人應該相信醫(yī)院,相信正規(guī)的治療。癌癥目前沒有特效藥,這個世界也沒有萬能藥,只有接受專業(yè)的治療,才有機會治好。
【不向病人隱瞞病情,可抓住治療良機】
在我國,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家屬出于善意常會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瞞住病情的真相,將生癌說成沒生,將惡性說成良性,將晚期說成早期,這樣也許的確是讓病人得到了暫時的心理安慰或平衡。但是且不說這種隱瞞剝奪了患者的知情權,就是于治病而言也是害處甚多。在門診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屬搶先進診療室向醫(yī)生提出對病人隱瞞病情的要求,出于尊重與理解,醫(yī)生一般都會答應。待診治結束后,家屬又先將患者支開,再告訴醫(yī)生患者真正的病情,拿出事先藏好的真實檢查報告,甚至還有記錄著以往診治經過的真實病歷。這樣的就診過程,不僅擾亂了醫(yī)生的正確判斷,還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掉以輕心,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另外,我們在臨床中還發(fā)現,其實有些病人得不到家屬及醫(yī)護人員的真實交流,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情比實際的重,反而加重了他的思想負擔,甚至還可能對治療產生消極或叛逆心理而錯失治療良機,讓人扼腕。所以,在就醫(yī)之前,家屬不僅應該向患者告知真實病情,還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詳細解釋。這樣,醫(yī)生也能和患者更好地交流,不必躲躲閃閃,反而能更好地幫助其減少困難與痛苦。
正確對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在癌癥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都會讓患者及其家屬痛苦不堪,喪失繼續(xù)治療下去的信心?;蛘哂捎诜拧⒒熢诖笠?guī)模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細胞造成危害,損傷正氣,影響生活質量。
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藥物對細胞的作用、給藥途徑、體內的分布、組織內的活化速度及程度、組織內的滅活強度及速度等。同一藥物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毒性表現也不一樣。藥物對機體的毒性還存在選擇性,某些藥物骨髓抑制重,但嘔吐反應輕;某些藥物嘔吐反應重,但骨髓抑制輕。抑制骨髓的藥物有些主要抑制白細胞生長,有些主要抑制血小板生長;有致吐作用的藥物在發(fā)生作用時間、持續(xù)作用時間方面也多有不同。
多藥聯合化療時,殺癌細胞率通常有所增加,毒性也往往增大。由于肝臟是藥物的主要代謝器官,藥物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其次是通過膽汁由糞便排出,因此各種抗腫瘤藥物都對肝腎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不良反應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發(fā)生時間分類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按轉歸分類有可逆性毒性和非可逆性毒性;按影響器官和系統(tǒng)分類有造血系統(tǒng)、胃腸道、肝臟、泌尿系統(tǒng)、心臟、肺臟、神經系統(tǒng)、皮膚及其附屬器官、血管及其他特殊器官等;其他的還有變態(tài)反應、免疫抑制等;
中醫(yī)藥對腫瘤手術、放療、化療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及獨特的療效。如化療造成的肝功能損害,可以健脾化濕、疏肝和胃、調理氣機,佐以解毒法治之。調理脾胃宜藥取:“輕靈性平味淡”,避免溫燥壅補;對化療造成的骨髓抑止可以補氣血、益脾腎,佐以活血化瘀治之;對放射性肺炎在早治守方的情況下以宣(宣肺)、降(降肺)、通(通肺絡)、化(化痰),酌用清(清肺)、潤(潤肺)治之,并注意調肺兼調五臟……均可收到較理想的療效。其他,像癌痛、頑固性呃逆、嘔吐、納呆等,在辨病辨證結合的情況下,除了運用中草藥,還可以通過針灸、火罐、敷貼等中醫(yī)的物理療法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解除腫瘤痛苦。
依靠自我康復治療
【合理飲食與保健治療】飲食調理對營養(yǎng)支持、功能恢復和體質增強有重要意義。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币獙W會科學地“吃”,并不容易。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調足以傷人,一方面,“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而另一方面,“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癌癥病人飲食偏食,不注意多樣化的情形是常有的。在臨床上曾遇一胰腺癌患者,病后連吃2個甲魚,結果并發(fā)重癥胰腺炎,搶救無效,活了不到2周。中醫(yī)學認為,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養(yǎng)人,但偏嗜也可以傷人。通俗地講,“雜吃”比“挑剔地吃”好得多。不少癌癥患者經常問醫(yī)生:“我多吃些什么食物好?”其實“多吃”與“少吃”都是有度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些什么或少吃些什么,而應該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五谷雜糧多樣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攝取,素食葷食適度調整并強調素食的選擇,使飲食“活潑多樣”。
所謂“忌口”問題,經常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注意。由于中醫(yī)有“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說,故有些資料提出了癌癥的忌口問題,甚至過分強調忌口。筆者認為對此不宜太講究,許多問題缺乏臨床和試驗研究。癌癥病人應適當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油膩肥厚烹炸之物,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以不偏嗜為要。過分強調忌口,不利于營養(yǎng)支持。
【起居有常,適度鍛煉】癌癥患者在治療和康復中應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要慎起居,適氣候,避邪氣。一要注意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動要多樣,包括體育鍛煉、氣功、太極拳、舞蹈……等。靜要“調神”,既要注意過勞則氣耗,又要警惕過逸則氣壅。二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要懂得欲速則不達。三要注意持之以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身體出現某些不適或病情有反復跡象時,應及時請醫(yī)生診療或檢查,不能盲目迷信鍛煉。四要注意與情志調整相結合,把“練身”和“練心”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藥物調理】癌癥康復治療中癥狀的康復,包括腫瘤治療中的對身體某些損傷的恢復,還必須依賴藥物調理。要讓病人明白,癌癥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5年治療)才能預防復發(fā)和轉移。加上放化療的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長期的藥物調理必不可少。
癌癥患者大多在治療1年半后會出現厭治現象,這是患者及其家屬和醫(yī)生都應該注意的問題,應提前做好思想準備。
【科學進“補”】癌癥患者康復治療中,常常涉及“補”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少患者確實不同程度存在著“虛”,另一方面,不少補藥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通過扶正可以抑癌,因此使補法的運用比較廣泛。
癌癥病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濫補。有些病人一到秋冬季節(jié),就要求醫(yī)生為其進補,甚至自己“偷偷”地補,最后反而加重了病情。這就違反了中醫(yī)理論中“虛則補之”的原則,補后使邪氣留戀體內不出。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于爾辛教授認為,癌癥治療中,調補脾胃十分重要。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癌癥常常由于脾胃損傷而發(fā)生,癌癥治療過程又常常損傷脾胃。因此,癌腫的治療和康復中,脾胃調理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調理脾胃宜選甘淡藥物為主,“避壅補,遠滋膩”,并應注意緩調,假以時日。
另外,還應注意“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的道理。
在癌癥治療與康復中,科學、正確地使用補藥以增強患者的體質,順利克服癌癥,是醫(yī)患雙方都應重視的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66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骨頭好才能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