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2、皮脂腺囊腫中醫(yī)稱“粉瘤”
二
腫物呈園形,小者似豆大,大者經達數厘米
該囊腫呈單個或多個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fā),偶見多發(fā)
,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無波動感。皮膚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藍色,增大過快時,表面皮膚可發(fā)亮。有時在皮膚表面有開口,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這個開口即通向皮膚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并發(fā)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復發(fā)。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臨床癥狀
1.常見于皮脂腺豐富的顏面部
2.皮脂腺囊腫發(fā)生緩慢,呈圓形
,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質地軟,無壓痛,可活動。一般無自覺癥狀。3.皮脂腺囊腫繼發(fā)感染時可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
、變軟、皮溫升高、疼痛、化膿。三、腋窩下皮脂腺囊腫診斷
于皮脂腺豐富的體表部位出現園形腫物
,腫物與表面皮膚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fā)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應與皮樣囊腫
、表皮樣囊腫、皮下脂肪瘤等相鑒別。1.皮樣囊腫
是一種由偏離原位的皮膚細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腫
,位于皮下,不與皮膚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好發(fā)于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2.表皮樣囊腫
又稱外傷性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
3.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葉狀
四、腋窩下皮脂腺囊腫醫(yī)治
通常先行手術切除
,應完整切除。如并發(fā)感染,應先控制感染,待炎癥消退后再行手術。中醫(yī)對本病早有記載,明代《外科正宗·癭瘤論》曰:“又一種粉瘤
,紅粉色,多生于耳項前后,亦有生于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宜披針破去脂粉,以三品一條槍插入,數次以凈內膜自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手術切除
一經確診后
2.并發(fā)感染者
應予口服抗菌藥(如增效聯磺片
3.中醫(yī)治療
1)內治
痰核留結證:腫塊多發(fā)于頭面、項背及臀部等處
2)外治
用手術將囊腫摘除
,合并感染形成膿腫時應切開引流,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釋后的白降丹塞入腔內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10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