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來源自網絡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享年71 歲。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少年封藩,戎馬十年;中年韜晦,寓身學術;晚年學道,托志翀舉。以道養(yǎng)生,以道治心,這是朱權提出的最重要的養(yǎng)生觀點。朱權認為,道是自然萬物生命大化的規(guī)律,也是人擺脫生死束縛,尋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學問。同時,道還是個自我管理,真正實現(xiàn)心地圓融、心身兩便的一種精神意識和人生信仰。本文僅就其以道養(yǎng)生思想進行簡要闡論。
道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
道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要使生命永存,必須法道而行。朱權秉承道教“生道合一”的生命觀,認為人來源于道,道在人身中,用之則存,不用則亡。在朱權看來,人天一物,天地能長久,人為什么不能長存于天地間?
他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指出:“道,天地萬物之祖。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獨存,歷萬劫而不朽?!钡?,如何才能守道長生,逃脫生死大限呢?他在《救命索》中說:“予謂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其理一也。且天地之生物也,無一物不稟二氣,所生人亦天地間一物也。故體與天地同,是以合于道,修之可與天地而同長存焉。既有可延之道而不修,是自棄之,不亦悲乎?!?/p>
人體為載道之軀,生命與道長存,人生既是道的體現(xiàn),也是道的歸宿。天下無二道,修道之人可以從宇宙、自然等大的方面把握道的真諦,也可以從社會、人事甚至個體生命中去把握道的玄機,亦即通過煉陽神、修陰神等途徑,遵從道的主宰,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一句話,只要能修道合真,就能體與天地同;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長存于天地間。
道是一種治心大法
朱權認為,人生在世,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因心而生。既然病由心生,那么拿什么來治心呢?朱權就此提出了以道治心療病的著名觀點。朱權在《活人心法》中強調指出: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然后資于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為過惡,便當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久之道凝于神,則自然心君泰寧,性地平和,知世間萬事皆是空虛,終日營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虛幻,禍福皆是無有,死生皆是一夢,慨然領悟,頓生解釋,心地自然清靜,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藥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療病之大法也。
治心的關鍵是使心地寧靜,同乎大順,而不為萬類紛繁所干擾。他在《活人心法》中進一步提出:
心者,神明之舍,中虛不過徑寸,而神明居焉。事物之滑,如理亂棼,如涉驚浸,或怵惕,或懲創(chuàng),或喜怒,或思慮,一日之間,一時之頃,徑寸之地,炎如火矣。故神弗留則蠹,明弗留則耗,休休焉常與道謀,而自不覺?;蛟唬褐斢跒樯疲羰扔幻?,即不善也。歸而勿納,是與良心競也,必有忿悁之心起而與我敵,以我矜愿之意,接彼忿悁之心,何為不斗?斗不止而害生矣。凡七情六欲之生于心,皆然。故曰:心靜可以通乎神明。
七情六欲生于心,榮衛(wèi)昏亂,百病相攻,皆因心而生。因此,要保持心神的寧靜,就必須心如古井,水不揚波,“水之不撓,久而澄清,洞見其底”,即心無欲念,清虛靜泰,就能超脫于物累人情之外。朱權提出的“中和湯”、“忍字方”,就是治心的具體方法。
道是一種精神意識
把道作為自然法則來看待,當做料理精神、治療心病的一門學問,實際上也就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上,有意無意地形成了一種導向,即內心世界守住了一種東西,就可以平衡內心,使自己時刻保持清凈寧靜的精神情緒。這種東西就是精神意識,在朱權看來就是一種道。當然,對朱權來說,把道作為精神意識來認識是有其痛苦的人生反省的,也就是說,朱權是在勘破人生的種種陷阱之后,才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看法。這是我們可以從《沖漠子獨步大羅天》中朱權以皇甫壽自況的道白看得清楚的。其詞曰:
我想天既生我,必有可延之道,何為自投死乎?貧道是以究造化于象帝未判之先,窮性命于父母未生之始,出乎世教有為之外,清凈無為之內,不與萬法而侶,超天地而長存,盡萬劫而不朽,似這等看起來,不是修真還是好呵。
顯然,朱權在經歷了“靖難之變”及發(fā)配南昌之后,遠離京輦,已經在精神意識上完全樹立了抱道養(yǎng)拙的志向,實際上是找到了一條明哲保身、脫危自全之道。他不僅形隱,而且明確提出神隱的生存觀,主張出乎世教有為之外,入于清凈無為之內,真正明白了道的主旨導向作用,從而開始了人生修真合道的自覺自救之旅。
道是一種人生信仰
朱權認為道可以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可以平抑胸中的不滿,是人生的最后歸宿。所以,他最后完全皈依道教,死后以道裝入殮,把道作為人生最高的信仰。他在《救命索》中寫下的《大道歌》、《證道歌》,完全是他生命后期奉道踐道的信念與追求。
證道歌
我今制此救命索,畏死之徒當謹學。
此是初乘入道門,更有一般不死藥。
不在山兮不在川,神州赤縣宜修合。
教君煉己筑丹基,須向蓬壺求橐籥。
生煞機中倘有逢,先后之天氣可奪。
若能服氣更伏氣,頓使積陰盡消鑠。
尤防火候最艱關,九載功成須脫谷。
一身能化百千身,個個昂然會騎鶴。
海桑陵谷幾更遷,坐視鴻茫辨清濁。
他年煉就體純陽,方敢人間露頭角。
始知我命不由天,造化五行安可縛。
如果無緣事不然,也要殷勤守鄞鄂。
一朝降下紫皇宣,穩(wěn)駕龍轝升太漠。
試問何人作此歌,乃曰臞仙為君作。
朱權以信道為起點,以學道、悟道、體道、履道為過程,而把證道當為修道合真的目標。他信仰道的生化主宰精神,皈依道的情懷,確立了“始知我命不由天,造化五行安可縛”的信念,為大道而歌,為證道而存,最終成為黃冠隨化的道教徒侶。
總之,朱權經過人生政治的大跌宕后,身退神隱,日趨靜寂,起主導作用的是道的精神指引與宗教情懷。同時,道作為一種自然規(guī)律,作為一種療心大法,在朱權身上是一種修持實踐的觀照,已經到了“日用而不知”,即自然而然的境界。
【本文得到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史文獻學科放課題(編號WY2013-08)、江西省青年基金課題(NO.20132BAB215034) 資助】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八個健腦法讓您變得更聰明
下一篇: 玄關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