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飯原叫青精飯,它的出現(xiàn),與道家服食求長生的實踐有關(guān),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卷二五說:“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釋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葉、白楊葉數(shù)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鐵一塊者,止知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钡兰业浼度粗槟摇氛f:“王褒,字子登,漢王陵七世孫,服青精飯,趨步峻峰如飛鳥。”王褒是西漢宣帝時人,說漢代已有人服食青精飯,據(jù)尚不充分。南朝梁陶弘景《真誥·稽神樞四》:“霍山中有鄧伯原王玄甫,受服青精石飯吞日丹景之法。”大約南北朝時,道教徒開始服食。唐宋時期,服食青精飯的人不少,杜甫《贈李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鼻嗑堄纸小扒嗑尽?,唐元稹《和樂天贈吳丹》:“萬過《黃庭經(jīng)》,一食青精稻?!睆堎S《以青飯分送襲美魯望因成一絕》:“誰屑瓊瑤事青,舊傳名品出華陽?!逼と招荨督系乐袘衙┥綇V文南陽博士》:“半日始齋青飯,移時空印白檀香?!标扆斆伞端脑率迦盏朗視录囊u美》云:“烏飯新炊芼臛香,道家齋日以為常?!彼吸S庭堅《陳榮緒惠示之字韻推獎過實非所敢當(dāng)輒次高韻》之三:“饑蒙青飯,寒贈紫陁尼?!彼侮懹巍缎№L生觀飯己遂行》:“道士青精飯,先生烏角巾。”謝無量《西湖旅興懷伯兄五十韻》:“野寺青精飯,江湖白打錢?!?/p>
據(jù)現(xiàn)存典籍,梁代陶弘景較早提到它的做法,他有《登真隱訣》一書,介紹名為“青精乾坤石飯”的制作之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燭木葉五斤,燥者三斤亦可,雜莖皮煮取汁,極令清冷,以溲米,米釋炊之。從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葉,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葉,色皆淺,可隨時進(jìn)退其斤兩。又采軟枝莖皮,于石臼中搗碎。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許斤熟舂,以斛二斗湯浸染,得一斛也。比來只以水漬一二宿,不必用湯。漉而飲之,初米正作綠色,蒸過便如紺色。其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漬之。灑瀖者用此汁,惟令飯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當(dāng)三蒸曝,每一燥輒以青汁溲,令浥浥。每日可服二升,勿復(fù)血食。填胃補髓,消滅三蟲。
《本草綱目·谷部》引《上元寶經(jīng)》:子服草木之王,氣與神通;子食青燭之津,命不復(fù)殞。此之謂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飯,或以寄遠(yuǎn)。重蒸過食之,甚香甘也。
道教徒不僅制作出這種用于養(yǎng)生的青精飯,還特地為這種飯起了個名稱——“青精乾石飯”,特造一“”字,以示其特別。宋人蘇頌說:“凡內(nèi)外諸書并無此字,惟施于此飯之名耳?!痹嫉摹扒嗑垺钡某煞种?,還包括“乾石”,什么是“乾石”?大約是石脂之類的東西。
道家另有“青精石飯”,是用青石脂和米浸水搗為丸狀,用白開水吞服,據(jù)說服一二丸人即不饑,是道家修煉辟谷術(shù)者所用,流傳不廣。
在傳承過程中,人們摒棄了石脂,而僅用植物之汁煮米制作青精飯。唐宋以后的青精飯,一般都是指這種飯。青精飯的“青精”兩字甚值得玩味。在古代的五行系統(tǒng)中,青是東方之色,與春天相應(yīng),春天是陽氣上升、萬物長養(yǎng)、欣欣向榮的季節(jié),道家之徒制作青精飯,蓋取青色長養(yǎng)之意,“精”則表示精華,“青精”乃取青陽之精華之意。陶弘景強調(diào)“惟令飯作正青色乃止”可為堅。此飯原非黑色,而為深青色,民間所造之青精飯,也常取青色,如宋阮閱《詩話總龜·詠物門下》:楊桐,葉細(xì)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所謂“青飯”。
另一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卷上中也說:按《本草》:“南燭木,今名黑飯草,又名旱蓮草。”即青精也,采枝葉搗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時,蒸飯曝干,堅而碧色,收貯。青精飯的顏色,阮閱說“色青”,而林洪自己制作過青精飯,也說“碧色”。在唐代就有人稱青精飯為“烏飯”,可能是因為這種飯的顏色深青,類似黑色所造成。也可能是誤以“青”為“黑”所致。青之—字,作為顏色詞,同時可作“黑色”解。青的這種用法由來已久,《尚書·禹貢》:“(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唐孔穎達(dá)疏引王肅曰:“青,黑色?!焙笫酪郧啾砗谏跗毡椋缋畎住秾⑦M(jìn)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薄扒嘟z”即喻指黑發(f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6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明養(yǎng)生須知
下一篇: 《張三豐承留》大意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