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承留》的金丹太極修真哲理釋義
【原文】
(上)
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
畫卦道有名,堯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中)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子來,字著宣平許;
延年藥在身,元善從復始;
虛靈能德明,理令氣形具;
萬載詠長春,心兮誠真跡。
(下)
三教無兩家,統(tǒng)言皆太極;
浩然塞而沖,方正千年立;
繼往圣永綿,開來學常續(xù);
水火既濟焉,愿至戍畢字。
道教健康文化中的修真文化,一直以來,是指導我國金丹修真文化中的有形文化——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的理論基礎。
我國道教健康文化的發(fā)展,其中的道家金丹修真文化思想,有一個清晰的脈絡,一直在指導這些中國武術。而這些中國武術的源泉,就是源于傳統(tǒng)的中國國學的,中國武術的發(fā)展,在古代沒有武術這個概念,它跟武學、武道有區(qū)別,應該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分支,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演變成一種有形文化的基礎。
加強對我國道家修真文化的研究,對指導我國武術這些有形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有學者早就指出,我國武術是大道。但這個大道武術,真正意義上講,僅僅指的是內家拳術這一部分。而其它形體運動在未修煉到由外而內的境界前是不屬于大道文化內的,而只是一種體操,是一種形體運動。
如果沒有真意的參與,就不是大道文化范疇。內家拳術,屬于養(yǎng)生運動,一般的體育活動,屬于戕生運動,這個是我國金丹修真文化所界定的東西。
初次看到這篇《張三豐承留》,它出現(xiàn)在我國太極拳術著作里面。我們在《張三豐先生全集》里面沒有看到。它的真正含義,是解說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它之所以被我國太極拳術大家所珍視,是因為一個真正的太極拳術大家,是懂得這個金丹太極文化的實有價值的。
就《張三豐承留》這篇文章的120個字的內容參看,這篇文章的題目,筆者推測,它原始的題目,不應該叫《張三豐承留》。張三豐先生應該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后世看到這篇文章,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題目,才歸納為“承留”的,承是傳承、繼承;留是存留、保留的意思,是對張三豐的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知識的一種傳承的意思,所以,前賢把這篇文章命名為《張三豐承留》。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通過對張三豐先生的這篇文章的解釋,從他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篇文章,應該有一個更切題的題目,按照他的主要內容,是論述先天氣和后天氣的,是對金丹大道的整個過程的講解,用這方面的內容來命題的話,大概歸屬于《論水火》或者《論鉛汞》的范疇。
再有一種可能,是太極拳術的某個傳人,意在隱秘太極拳跟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關系,才這樣改為《張三豐承留》的。
這篇文章是典型的金丹修真文化思想,我為什么這樣說,這里將結合張三豐先生的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知識,對這篇文章的含義做一個釋義,一睹這篇《張三豐承留》的金丹太極修真文化風采。我把這篇文章,按照其中的表達的意思,主觀上分作上、中、下三個段落。上部分,是用代表著儒家思想的《易經(jīng)》的哲理在解釋修真的。中間部分,是純粹的道家金丹思想。下半部分,是對金丹大道的三教合一主旨的歸納,是一句“水火既濟真鉛汞”的內丹思想的總結。
上篇說“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畫卦道有名,堯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這段話里面的意思,比較深奧,我國先天文化,其中用卦畫來表達我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除了伏羲氏,還有周文王。開始是伏羲氏講的是先天河圖文化,是先天太極圖的道理,所以說:“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接著是講的后天洛書文化,也是后天太極圖的道理。
有了卦畫的演變,就是《道德經(jīng)》的從無到有的轉變。道,本來是無名的,強名為道,一旦有了卦畫的描述,就是有名了,才有了“十六字真經(jīng)”:“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這個是儒家的《中庸》至善思想。
上篇的所講的意思,概括了河洛的基本道理,也對先天太極圖和后天太極圖的源泉做了解釋,為什么要開篇解釋這個,是張三豐先生開宗明義的唱道——只有這個先天大道文化,才是金丹修真文化的本源。
中篇的內容,是純道家的金丹內容,中篇說:“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來,字著宣平許;延年藥在身,元善從復始;虛靈能德明,理令氣形具;萬載詠長春,心兮誠真跡”。
在劉海蟾的《至真訣》里面說:“應物無心神化速”,這里的“神化性命功”就是純道家的太極修真文化,只有“純陰剝盡丹成熟”的“養(yǎng)就嬰兒”,才是道家的神化性命之功。而這個性命之功的完成,有一個火候的內容,金丹修真之理中,有文武火候,這個文武火候,是蘊藏在“二七”之中的道理,“二七”也可以說是“七二”,是呂洞賓《敲爻歌》上面說“七七白虎雙雙養(yǎng),八八青龍總一斤”所指的“二七”,這個是金丹術語,都是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寓意,均是說的火候內容,如果我們不懂得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這些道理,是看不懂這些話的。
中篇接著說:“授之至子來,字著宣平許;延年藥在身,元善從復始;虛靈能德明,理令氣形具;萬載詠長春,心兮誠真跡”。其中的意思,是承前啟后的表述?!笆谥磷觼?,字著宣平許;”的意思是說,傳授這個東西的是許宣平先生。中篇強調說:“延年藥在身,元善從復始”。我國金丹太極修真文化,以前有一種外丹術的焼煉學說,這個在內丹學來講,實際的意義并不大。所以,張三豐先生說:“延年藥在身”。這個延年藥又在哪里呢?張三豐先生補充說:“元善從復始”。它是本源的上善,是一種原始的東西,就是人人具有的本真,也就是《悟真篇》說的:“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尋常藥品”的道理。
按照《易經(jīng)》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學說,只有先窮理,才能至于命,故張三豐先生說:“理令氣形具”。有了這究理性,才會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我們修真,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夠出現(xiàn)邵康節(jié)描述的“天根月窟閑來住,三十六宮都是春”的證驗。這個“長春”,靠的是“心兮誠真跡”,張三豐先生說:沒有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仗的決心,是無法修真的。
所以,中篇的內容,按照張三豐先生的行文特點,在這兒都是講的金丹太極的修真道理。
下篇的內容,在明白了前面的修真實義,相對要容易理解,接著看下面的三教合一思想,就更容易理解。
篇說:“三教無兩家,統(tǒng)言皆太極;浩然塞而沖,方正千年立;繼往圣永綿,開來學常續(xù);水火既濟焉,愿至戍畢字?!边@里的“三教無兩家”的含義,是說雖然有三家之說,但三家之中又是無兩家的,意思就是只有一家,是三教合一的意思。那么,三教合一,合到實處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張三豐先生說:“統(tǒng)言皆太極”,一言以蔽之,統(tǒng)統(tǒng)就是太極之理,統(tǒng)統(tǒng)太極修真文化啊!
所以說,這個沖塞于天地之間的,常養(yǎng)浩然之氣的正道(浩然塞而沖,方正千年立),是繼往開來的往圣絕學,這個絕學,就是“水火既濟真鉛汞”,是從后天太極,返還于先天太極,是取坎填離之功,張三豐先生,是希望我們認認真真的把這個修煉完畢。
以上對《張三豐承留》一文的內容,做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其中的道理,不是一言半語可以說清楚的。但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這些內家拳術,無論怎么樣,它們的理論基礎,應該是源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先天之學的,我解釋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在探尋我國國術中的拳學源泉,太極拳術,是引用了張三豐先生的金丹太極修真思想,他應該是在暗示金丹太極修真文化,才是太極拳術的源泉,是張三豐先生創(chuàng)立太極拳術的又一個佐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7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冬季年底謹防4種火
下一篇: 《太平經(jīng)》辟谷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