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是道教諸神中主要的神,追求長壽和成仙是道教的終極目的,壽星圖就是這種觀念的代表。在藏族唐卡中,六長壽圖表達(dá)了藏族的生態(tài)觀和藏民追求長壽的主題。從圖像和寓意來看,兩幅圖不僅有很大的可比性,而且具有共同的文化淵源,反映出漢藏文化交流由來已久。
圖像具有相似性
六長壽圖在藏區(qū)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由巖、水、樹、人、鳥、鹿等六種吉祥物組成,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道教壽星圖則由巖石、松柏、壽辰老人、千歲鹿、蝙蝠、福娃、仙桃、拐杖等組成,在漢地廣為流傳,所表達(dá)的是福祿壽三星,即道教信奉的天官、文昌和壽星。
在兩幅圖中,老壽星的裝束和形象大致相同,蒼松、鹿、巖石也一致。區(qū)別在于,道教壽星圖的老壽星手里有拐杖和葫蘆,有的壽星身旁還有福娃。六長壽圖的壽 星前面則有寶瓶、銅鈸、碟、朵瑪(藏語音譯,意為食子)等佛教器物。道教壽星圖有蝙蝠,“蝠”通“?!?,故蝙蝠被喻為吉祥之物。六長壽圖則沒有蝙蝠。六長 壽圖有水,道教壽星圖則沒有水。后來,六長壽圖中的老壽星逐漸演變?yōu)橐幻扌猩说男蜗?,這是受到佛教影響之故。道教壽星的形象則是白發(fā)、白髯、手持長拐 杖、高額頭。雖然六長壽圖、壽星圖各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其中的人物、動物和景物沒有變化。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兩幅圖畫的異同在于:首先,老壽星的形象大致相似,但道教的壽星手中有拐杖,六長壽圖的壽星前面則有一個寶瓶;其次,道教壽星圖有福娃、葫蘆、蝙蝠,六長壽圖則沒有。從圖像來看,兩幅圖同出一源,具有內(nèi)在的文化關(guān)聯(lián)。
寓意具有相似性
在藏族文化中,六長壽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現(xiàn)對其寓意予以介紹。長壽巖:相傳,在摩訶支那(梵語“摩訶”意為大,“支那”是印度等 國對中國中原地區(qū)的稱呼)有一片清凈樂土。樂土中央有一座石山,被無量壽佛加持,高聳入云。長壽老人:他居住在長壽巖旁邊,修行千年,超脫了地、水、火、 風(fēng)的限制而自由自在。他身著漢式裝束,右手拄以長壽瓶裝飾的手杖,左手捧著千年一熟的仙桃,或手執(zhí)念珠。長壽水:在石山的山灣中,有一眼能免除生老病死的 長壽泉,為養(yǎng)育眾生而永不停息地流淌。長壽樹:即無憂樹(松樹),根深葉茂枝繁,碩果累累,是眾生乘涼的好去處。人若被其樹蔭遮蔽,或品嘗其果實,均能長 生不老。長壽鶴:長頸高腿,黑白相間,常行財施和無畏施,招來各種美麗的飛禽,深得眾鳥尊敬。長壽鹿:距長壽老人的居所不遠(yuǎn)處,雄鹿和母鹿在平坦的綠草地 上嬉戲、進(jìn)食,享受著沒有生老病死的快樂。
可見,六長壽主要為吉祥長壽之意。藏文典籍在解釋六長壽時,總會提到相關(guān)故事發(fā)生在“摩訶支那”(中原),而且長壽老人身著漢式服裝,誦持阿彌陀佛,這證明六長壽圖與內(nèi)地具有密切聯(lián)系。
在道教中,壽星是福、祿、壽三神之一,從唐朝起,內(nèi)地已有祭祀壽星的習(xí)俗。道教壽星圖中的“鹿”通“祿”,意為加官進(jìn)爵,代表福、祿、壽三星中的祿神, 即官職祿位之神。在三星圖中,有老壽星騎鹿或撫鹿的圖案。祿神源于祿星,即文昌宮中專掌司祿之星神?!侗阕印吩疲骸奥箟矍q,滿五百歲則其色白?!薄妒?異記》載:“鹿一千一年為蒼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復(fù)五百年化為玄鹿。”因此,鹿被視為古代祥瑞之獸,表示長壽的意思。人們以鹿為長壽象征,在多種場合用 來表達(dá)祝壽、祈壽的主題。在傳統(tǒng)壽畫中,鹿常與壽星為伴,以祝長壽。
在其他吉祥圖案中,鹿與鶴組成六合同春或鶴鹿同春的圖案。仙鶴延 年,鶴為長壽仙禽,具有仙風(fēng)道骨。據(jù)說,鶴壽無量,與龜一樣被視為長壽之王。鶴常為仙人所騎,老壽星也常以駕鶴翔云的形象出現(xiàn)。鶴也經(jīng)常與松、龜畫在一 起,取名“松鶴長春”、“鶴壽松齡”、“松鶴延年”、“龜鶴齊齡”、“龜鶴延年”等。鶴發(fā)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精神旺;鶴立雞群,比喻卓越出眾。在道 教中,鶴是長壽的象征,故有仙鶴之說,道教的仙人大都以仙鶴或神鹿為坐騎。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用“鶴壽”、“鶴齡”、“鶴算”作為頌人長壽之詞,年長之人 去世往往被稱為“駕鶴西游”、“駕鶴西去”。
道教認(rèn)為松樹是百木之長,常青不朽,千年古松的油脂能變?yōu)檐蜍撸痴呖砷L生,道人也喜在古松之下修行。松與鶴經(jīng)常構(gòu)成“松齡鶴壽”、“松鶴長春”的吉祥圖畫,并衍生出許多吉祥祝壽的圖 畫,成為從古至今民間美術(shù)作品中常見的題材。松柏四季常青、經(jīng)久不衰,普遍被視為祝頌、期盼健康長壽的象征。在祝壽題材的吉祥圖案中,常有“歲寒三友”、 “松柏同春”、“松菊延年”等。
在道教思想中,山比喻人的壽命長久,民間祝壽時常有“壽比南山”之說,人的壽命就像南山一樣堅固,這里所說的“南山”指五岳之中的南岳衡山。
至于壽星手中的拐杖,南宋《程史》卷四解釋說:“凡壽星之扶杖者,杖過于人首,且詰曲有奇相?!睋?jù)《后漢書·禮儀志》載,東漢奉祀老人星(即壽星)之時,常有敬老活動,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各賜九尺長的鳩頭玉杖,據(jù)說壽星的拐杖源于此。
可見,六長壽圖和壽星圖的寓意非常相似,具有共同的來源。
多種形象體現(xiàn)長壽理念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六長壽圖與壽星圖具有密切的文化聯(lián)系,長壽是漢藏民族共同追求的理念,六長壽圖顯然受到了道教壽星圖的影響。其實,漢藏文化交流很早以前即已開始,民間文化交流尤其深入。
當(dāng)然,兩幅圖也各有特色。六長壽圖有水長壽,壽星圖則沒有水。壽星圖有葫蘆、蝴蝶、仙桃等。葫蘆多籽,“籽”通“子”,在內(nèi)地文化中,葫蘆是多子的象 征。仙桃又名壽桃,寓有長壽之意。藏地則不產(chǎn)葫蘆、桃子,也不視之為吉祥長壽的象征,因此,這些物品在六長壽圖中從未出現(xiàn)。在壽星圖中,“鹿”通“祿”, “蝠”通“?!?,藏語則沒有這種寓意。
藏族生活在濃厚的環(huán)境里,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對來自內(nèi)地的道教文化進(jìn)行了改造。例如, 六長壽圖的老壽星身著僧衣,手持佛珠,儼然一個僧人的形象。與道教壽星圖相比,六長壽圖具有濃厚的佛教意味,在藏文典籍對其寓意的解釋中,出現(xiàn)了清凈樂 土、右旋螺、無量壽佛、念珠、水祭等佛教專用名詞。佛教是藏族的主體文化,對外來文化沒有采取抵制態(tài)度,而是接納并改造。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xué)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季養(yǎng)生有哪些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