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的修持理論雖多,但“降心”是其要領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論由來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繹而來,道家思想是以黃老為核心的,黃帝《陰符經》中講“天性人也,人心機也”。人稟天地間的一點太和真氣,賦諸人身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點虛靈不昧,虛白朗耀,至為純凈,無有任何雜質,故經中講“天性”,這種性(虛靈不昧),常清常靜,即佛經中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而《道經》中講的“……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儒家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由此可見,道、佛、儒雖說各異,但殊途同歸,均指人們稟賦太和中的一點不昧虛靈——天性。這種天性,是人之真性。人之真性因與后天事物接觸,則見景生情,隨物逐流,就產生萬般情感、念慮、思維、欲想,這種百般的情欲因事、因物,時時變化萬端,而無定蹤,故曰:“人心機也”。
人之心機逾動,而先天的一點虛靈(天性)逾蔽。久而久之,使人重情欲,淡真性。流于苦海,無有休止。故《清靜經》中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警其神,既警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是煩惱,煩惱妄想,尤若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早壇?丘祖懺悔文》中云:“……戀香味色聲而觸法,貪嗔嫉妒,惡口妄言,殺盜邪淫,恣情縱欲……昧理欺心,遂致報對升沉,輪回展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想六塵之幻,沉溺愛河……”。以上弊端,種種苦惱,皆由后天之心機所致。
所以王重陽祖師創(chuàng)立了全真教,度人證果成真,必須永全真性。如何能永全真性,乃降伏后天的一切情欲,返歸先天本性,故道教日常功課經《早壇》將降心止念這一理法而章章有論述?!肚鍍艚洝吩疲骸啊蛉松窈们澹臄_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定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以及《功課經》中講的“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都將清靜六根,斷諸邪障,“降心”止念,為證果成真的唯一妙法。這處講的“但憑慧劍威神力”的“慧劍”是說每在欲念邪思妄想始動時,必用高度的體道之覺悟(慧)來分辨邪正,以斬鋼削鐵之志,當機立斷,故曰“威神力”。
儒家思想以《大學》為中心理論,《大學》開宗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講“致虛守靜”,儒曰“欲明明德”,釋說“了悟真如”。無論道家的“證果成真”之妙法,儒家的“修齊治平”之正道,釋倡的“了悟圓覺之真諦”,都以降心、止念、返情歸性為唯一的根蒂。儒曰“致知”,釋說“覺悟”,道講“慧劍”,其主旨都是“降心”。
全真教修煉中主張的“降心”之法,非但能修真悟道,證果成真;其宗旨妙法,于為人處事亦有實際功效。在日常生活行事中,能體悟禍福安危之因,是由本身惡善正邪之行為所構成,而惡善、正邪之行是由心念所導致,動之于心,付諸于行動,就必有禍福安危之結局。例如歷代官場,仕宦貪婪之心猖狂,導致身敗名裂;常人奢侈之欲甚濃,為得一時私利,行竊作弊,而遭刑罰,吸毒販毒,危害社會、家庭及生命。在此境界,即是國家法律,只能在正面起些威震作用,那么根本問題,還須自身在心靈中體悟,這些不良動機,有不善之結局。
也就是經中講的“但恁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道教經中還講道“禍福無門,唯人自招”。老子講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即:人貴有自知之明,且能克制自心,方為“明”者、“強”者。這些例舉都與全真教講的“降心”屬同一命脈。因全真教講的“降心”的修持理法至為關鍵,在人世,為處事立身之要領,在修持,是為證果成真之梯航,不可輕而視之。
原文發(fā)布于《中國道教》2004年第1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5個夏日解暑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