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者,滋于身者也
;氣者,運于身者也;神者,主宰一身者也。如耳目手足之能運者,氣也,使之因事而運者,神也;運之或健或倦者,精也。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鼻乃氣竅。故耳之閉塞,精病可知;目之昏蒙,神病可知;口之吼喘精:
人身液化為血
精者,神倚之如魚倚水
后天之精
無搖爾精
心牽于事
《參贊書》曰∶人至中年以后
凡房室之事
氣:
氣有稟于天地者
真氣者
凡氣者,人初受形
,因父精母血蘊結而成胎,自有溫暖之氣,至十月氣足,然后降生。一點凡氣,藏于下丹田氣穴,一身之氣,呼吸皆出于此。先天元氣為陽氣
,后天谷氣為陰氣。常使元氣內運,陽氣若壯,則陰氣自消,陽壯陰衰,百病不生。簡曰∶人若貪睡
,則神離于氣,氣無所主,奔潰四溢。食氣勝元氣者多肥
,故人肥甚者多不壽。人借水谷之氣以養(yǎng)身。水谷之清氣,行于脈中者,為營氣,水谷之濁氣,行于脈外者,為衛(wèi)氣。營氣利關節(jié),衛(wèi)氣充皮膚。神:
神者
,人之未生,父母媾精,其兆始見一點,初凝一念是也。始見一點,即所以成形,初交一念,即所以生神。神為氣之子
,如有氣以成形,乃有神之知覺運動。指始有身而言也。神為氣之帥
,如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指既有身而言也。神靜則心和,神躁則心蕩
,心蕩則形傷。欲全其形,先在理神,恬和養(yǎng)神以安于內,清虛棲心不誘于外。《代疑編》云∶身如屋
,神如主人,主人亡,則屋無與守,曠而將傾矣。身如舟昔康仲俊年八十六
全神語
彌格居士曰∶神者
,心之運用,宜急治心以全神。《覺世真言》曰∶通天達地
,出化入神,只是一個心。動中茫茫,不知此心久不在腔子里。故治心者要先知收心。又曰∶心乃一身之主
,主人要時時在家,一不在家,則家人無管束,必散亂矣《覓玄語錄》云∶所謂思慮者,亂想耳
又曰∶世人終日營擾
龍舒居士曰∶世人一生,父母妻子
一仆未歸
靜言思之
《呂涇野語》曰∶人生順逆得失,即盈虛消息之理
《虛齋語錄》曰∶仰觀宇宙之廣大
倘昔自纏綿,徒以困憊終其身
又曰∶世宙一大戲場
《覓玄語錄》云∶學治心者
又曰∶治心者時時內觀此心
又曰∶觸事之心,未能不動
,但須如谷應聲,即應即止,如鏡照物,物來則照,物去不留。《心傳》曰∶將躁而止之以寧
,將邪而閑之以正,將求而抑之以舍。于此習久,則物冥于外,神安于內,不求靜而心自靜矣。又曰∶人居塵世,難免營求
,雖有營求之事,而無得失之心,故有得無得,心常安泰。《呂涇野語》曰∶人心最苦處
,是此心沾滯,縱自知得,不能割斷。故古有詔人歌曰∶夜結于夢,晝馳于想,起滅萬端,盡屬虛妄,一劍把持,群魔消喪。《虛齋語錄》曰∶人生只忙迫一場,苦惱至死
,豈不可哀宋白公曰∶煩惱乃伐命之斧斤,人當于難制處用功
。古人有除煩惱歌云∶百年偶寄,何苦煩惱,天地缺陷,人生皆有,生初墜地,哭聲一吼,身落塵劫,煩惱居首。煩字從火,內焚外燎,臟腑焦燥,形貌枯槁,精因之搖,神因之擾,氣因之喪,壽因之夭。人固明知,煩惱自討吾聞多憂者見理之不明也
又聞多憂者其思結
有一樂境界
,便有一苦境界相對待。有一得意事,便有一失意事相乘除人生世間
人謂貧賤不如富貴耶?積貯愈濃
為卑官,則恨不享大位
(責任編輯:張恒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8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性命百字碑
下一篇:
春季養(yǎng)生泡腳技巧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