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超塵(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王小蕓 趙懷舟(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基礎所)
傅山,字青主,又號朱衣道人。山西太原陽曲人,生活于明萬歷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 年) 間,傅山先生的一生經(jīng)歷了明代的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及清代初期的順治、康熙二朝。在傅山先生生活的近八十個春秋的歲月里,尤其是甲申之變后,中國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和思想領域都動亂不安,那么他對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對此做一簡要論述。
1傅山論養(yǎng)生文舉隅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傅山先生是重視養(yǎng)的。我們從他遺留下來的詩文中可以看到,如《傅山全書》中有:“青羊庵:紫云青樹石庯,花插牽牛小膽觚。一縷沈煙縈白牖,先生正著養(yǎng)生書?!盵1]《傅山全書》批注荀子修身篇第二[2],也說明傅山先生對修身養(yǎng)性是有所涉獵的。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傅批《內(nèi)經(jīng)》中我們可以看到傅山親筆批注之處之文甚多,足以證明傅山留心醫(yī)藥養(yǎng)生之情。傅山在《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于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時朱筆眉批:“秋冬奪于所用亦是陰虧□□當□今反□注不透”;傅山在《素問?水熱穴論第六十一》:“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敝澳I者胃之關也”右側以密集的朱圈加以提示。并在眉批處朱筆重復“腎者胃之關也”6字以示珍重;傅山在《素問?調經(jīng)論篇第六十二》:“帝曰:人有精氣津液,四支九竅,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節(jié),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虛實?!币欢紊夏珪熬珰饨蛞骸彼拇笞?。諸如此例頗多,不可一一盡舉。
而在《道藏精華》[3]叢書第二集之三《玄宗正旨古本養(yǎng)生須知合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由元陳虛白真人著,明傅青主先生鈔錄的“玄機口訣”。其內(nèi)容為“修真秘旨、鼎爐、藥物、火候、立基、藥物火候資次、正念、氣穴說、臥功說法、調息法”。后附顧亭林先生跋,文中提到此為青主先生中年手鈔本。該叢書第十二集之四九七中“養(yǎng)真秘笈”為明?廬丹亭撰,明?傅青主手鈔本真跡;第十三集之五二四“丹亭悟真篇”一卷、之五二五“ 丹亭傳道問答集”一卷、之五二六“ 丹亭真人玄談集”二卷亦為明?廬丹亭傳,明?傅青主纂”
這些著作的存在足以說明傅山先生對養(yǎng)生是有所研究的。
2 傅山養(yǎng)生觀的特點
2.1提倡平陰陽的養(yǎng)生觀
山西省博物館藏傅山《圣人為惡篇》手稿中亦提到:“‘儒扶陽抑陰’,陽為勞扶,陰為勞抑也?!史鲫栆株?,圣人不為。是說也,陰陽之運于天地者,而或過焉。……圣人愛陽亦愛陰,惡陰亦惡陽。陰能殺人,陽亦殺人,是以人有陰惡,有陽惡。圣人平陰陽而陰陽不知其平之,用陰陽而陰陽不知其用之?!?/p>
在《霜紅龕集》卷37《雜記》中有:“五臟屬陰,而精氣神無形,乃為先天之陽,自內(nèi)而出。六腑屬陽,而水谷有形,乃后天之陰,自外而出。觀先后陰陽之用,而水火互藏之妙昭昭矣。醫(yī)家之術,神仙之道,天地之運,思過半矣。陰盛則引陽,陽盛則引陰,陰陽相引為欠,故人將死則欠也?!盵4]傅山提出的平陰陽,并非是陰陽的調和,而是陰陽雙方保持著一定的平衡,呈現(xiàn)的某種均勢形態(tài)。
2.2重視唯物論的養(yǎng)生觀
傅山先生繼承和發(fā)展了《管子?內(nèi)業(yè)》中的思想,他認為人的生與死,決定于氣的“道與不道”,如果“氣道”,則精氣與精舍結合,精氣在人體中運行,這時人則生;反之,“氣不道”人則死。這就是“氣道則生”,“氣不道則死”。[5]同時他還認為生命的存在,就是形體與精氣二者有機的結合,由于精氣的多少與有無,決定著人的生與死。
傅山提出的“身是命之所依”[6]的觀點,同樣也是具有唯物論的養(yǎng)生觀。他認為“‘指窮’字若混之,則不可解”,他將“指”釋為“膏”,認為“膏煎之義所以養(yǎng)身之備”。[7]在對佛家典籍《弘明集》中“形盡神不滅?五”的形神觀與莊子的薪火傳說評論時指出,“薪火之喻身命”中“薪”是人之生存的必備形體,是物質基礎,指明形體是第一位的。他強調了形體是生命的必備條件。神是依賴于形而存在的,即“身是命之所依”。
同時他提出養(yǎng)生的重點在保養(yǎng)身體,這也就是“醫(yī)家之術,神仙之道”的實質所在。傅山認為養(yǎng)生之道的根本就在于“早自愛惜精氣”。如《霜紅龕集》卷32“治人事天,莫若嗇節(jié)”一文,提出養(yǎng)生的關鍵問題就在于保養(yǎng)精氣?!叭瞬荒茉缱詯巯?,以易竭之精氣,盡著耗散,及至衰朽怕死時,卻急急求服食之藥,以濟其危,不知自己精氣原是最勝大藥,早不耗散,服而用之,凡外來風寒濕暑,陰陽之患,皆能勝之。此但淺淺者,所謂最易知、最易行而人不肯耳?!盵8]在這里傅山指出醫(yī)藥不如養(yǎng)生,生命與醫(yī)藥當以預防疾病為主,治療為輔,求于醫(yī)藥,不如愛惜精氣,因為“精氣原是最勝大藥”。他用醫(yī)學知識強調了“保養(yǎng)精氣”的重要性。傅山精氣說的養(yǎng)生之道,其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思想,也是與《內(nèi)經(jīng)》“治未病”主旨相一致的,這對現(xiàn)在養(yǎng)生學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3與道家相參的養(yǎng)生觀
傅山于甲申之變后拜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做了道士,但他的養(yǎng)生之道,并不像道家所說要做個隱士,與世無爭,相反他積極參與反清復明活動,他過著隱而不隱的生活,并且認為“隱居”并不能“求其志”、“達其道”,真正的“志”、“道”只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尋找,只有去“爭”才能行道達志。同時他并不認可道家的神仙之說,認為人的生死是由自然規(guī)律決定的,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每個人都有生死。如在《待死六章》:“生陳死又新,來輕往一勇,蒸變聽自然,知覺有不動?!盵9] 又如《與邯鄲任尹四首》:“洪波亭上酒,一滴酹闌干。自信無仙骨,黃粱夢懶尋?!盵10]再如《家訓》:“人無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間可以增光岳之氣、表五行之靈者,只此文章耳?!盵11]
傅山先生認為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但經(jīng)過努力,益壽延年還是可以做到的。如《云笈九卷釋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籙》:“‘父母鞠養(yǎng),辛苦劬勞。而我長成,學術不深。無奇方異法,令父母長生不死,同得神仙。此期未克,供養(yǎng)又虧。為此慚愧,不離心中’云云。此中尚有四愧,獨此條仁惻動心。山未讀《云笈》時,每作此念,倘得一種服食草木,可以延年,年奉老親,而今已矣。不謂《道經(jīng)》先樹此義。”[12]傅山先生“獨此條仁惻動心”,還想“倘得一種服食草木,可以延年,年奉老親”,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一片孝心,同時也看出傅山先生認為道家之長生不老,成為神仙是不可能的,但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還是“可以延年”的。
2.4寓于人事中的養(yǎng)生觀
傅山所認為的養(yǎng)生之道是在人事之中的?!端t龕集》卷37《雜記》二:“優(yōu)游之處勿久戀,得意之地勿再往,真名言哉!真吾師哉!于此可知神仙即在人事中?!盵13]“神仙即在人事中”,神仙之道就是養(yǎng)生之道,修行養(yǎng)身。
他還提出“十六字格言:靜、淡、遠、藏、忍、樂、默、謙、重、審、勤、儉、寬、安、蛻、歸?!盵14]這其中包含的內(nèi)容,可作為傅山先生對修行養(yǎng)身的理解吧。
傅山先生倡導平陰陽、重視唯物論、與道家相參及寓神仙于人事的養(yǎng)生觀。他在繼承傳統(tǒng)道家養(yǎng)生體系、實踐方法的同時,以獨具一格的哲學思想加以概括、升華。一改往哲“抑陰扶陽”之舊論,在《圣人為惡篇》中明確指出“故扶陽抑陰,圣人不為……圣人平陰陽,而陰陽不知其平之;用陽陽,而陰陽不知其用之。”傅山的養(yǎng)生觀對我們現(xiàn)在研究養(yǎng)生仍具有很大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50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笑一笑十年少-哪種病人不宜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