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是黃疸疾病的一種,這種疾病可以與普通的黃疸不同,治療和護理也有差異,那么母乳性黃疸怎么判斷?怎么判斷是不是母乳性黃疸?其實這種黃疸疾病的判斷方法很簡單,下面就來詳細了解母乳性黃疸的判斷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內(nèi)容吧。
1、停母乳后看黃疸程度
母乳性黃疸,最簡單判斷方式就是,停母乳后看寶寶黃疸程度。如停母乳喂養(yǎng)48~72小時后,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迅速下降為原水平的50%左右。如果接著重新哺乳,黃疸又上升。那基本可以判定為母乳性黃疸了。
2、看寶寶身體狀況
母乳性黃疸的嬰兒,除皮膚、粘膜黃染,無其他異常,小兒的營養(yǎng)發(fā)育良好,吃奶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滿意,而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肝和脾都沒增大跡象,查血象也沒貧血癥狀。
3、看黃疸持續(xù)時間
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xù)時間比較長,一般在生后4-7天出現(xiàn),2~4周達高峰。黃疸一般持續(xù)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shù)可延至10周才退盡。這是因為嬰兒喝下母乳后,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chǎn)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xù)情況。
4、母乳性黃疸怎么診斷
除了家長自己觀察外,母乳性黃疸最好請專業(yè)醫(yī)師診斷:
1、病史:根據(jù)黃疸出現(xiàn)時間,單純母乳喂養(yǎng)史,生長發(fā)育良好,無其他任何異常臨床表現(xiàn)。
2、檢查: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其他檢查均正常。
3、診斷性停母乳喂養(yǎng):由于新生兒黃疸原因十分復雜,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難,對一般情況良好,高度懷疑為母乳性黃疸的患兒,臨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養(yǎng)后觀察,48小時內(nèi)血清膽紅素可明顯下降。即可診斷。
5、母乳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的區(qū)別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xiàn)。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后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產(chǎn)兒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fā)育正常。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6、母乳性黃疸的特點
①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xiàn)黃疸。
②黃疸2~4周達高峰,孩子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膽紅素可達10-30
mg/dl。
③黃疸一般持續(xù)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shù)可延至10周才退盡。
④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⑤小兒的營養(yǎng)發(fā)育良好,吃奶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滿意,而且其他肝功能正常。
7、母乳性黃疸怎么辦
母乳性黃疸輕者無需特殊處理,黃疸明顯,當膽紅素高達256.5μmol/L(15mg/dl)以上時,可暫停母乳喂養(yǎng)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時可以與光療配合。暫停期間,宜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黃疸減輕或消退后,再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此后,即使有輕度黃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8、注意事項
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并無多大影響,患兒胃納良好,體重增加正常,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因此一旦確診為母乳性黃疸,家長可盡管放心,沒有必要帶著孩子反復去醫(yī)院求治。
9、母乳喂養(yǎng)的正確方法
(一)孕前積極進行乳房保養(yǎng)
從懷孕第5個月開始,經(jīng)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頭、乳暈,并在清洗后的乳頭及乳暈上涂一層油脂,以使乳房皮膚逐漸堅韌;用熱毛巾敷蓋乳房并輕輕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圍以畫圈方式進行按摩;戴寬松的胸罩,防止過緊使乳腺發(fā)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纖毛阻塞乳腺管;每次洗澡后在乳頭上涂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撫摩乳頭,及早向醫(yī)生請教矯正內(nèi)陷或扁平乳頭的有效方法。
(二)分娩后盡早給寶寶開奶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規(guī)定,產(chǎn)后30分鐘盡可能給寶寶開奶,新生兒與媽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時、不定量的哺乳原則按需喂養(yǎng),使寶寶得到最珍貴的初乳。雖然媽咪可能是身心疲憊,乳房也不感到脹,但一定要及早讓寶寶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時機。
(三)隨時給寶寶喂母乳
一開始不必硬性規(guī)定喂母乳的次數(shù)、間隔和喂奶量,應該是每當寶寶啼哭或覺得該喂了就抱起喂母乳,寶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可使媽咪體內(nèi)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從而使泌乳量增加,并且還可預防媽咪發(fā)生乳腺炎,避免影響寶寶吃母乳。如果媽咪身體虛弱或傷口疼痛,可以采用側臥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經(jīng)常躺著給寶寶喂奶,否則會影響寶寶下頜發(fā)育,日后引起畸形。
(四)掌握正確的喂奶技巧
在喂奶的過程中,媽咪要放松、舒適,寶寶要安靜。媽咪坐在低凳上或床邊上,如果位置較高可把一只腳放在一個腳踏上,或身體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個枕頭抬高寶寶;把寶寶放在腿上,頭枕著媽咪的胳膊,媽咪用手臂托著他的后背和小屁股,使小臉和小胸脯靠近媽咪,下頜緊貼著乳房;媽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頭刺激寶寶口周皮膚,待寶寶一張嘴,趁勢把乳頭和乳暈一起送入寶寶的嘴里;讓寶寶充分含住乳頭及乳暈的大部分,這一點非常關鍵,否則光靠叼住奶頭吸吮是不可能得到乳汁的,而且寶寶為得到乳汁會拼命去吸吮乳頭,媽咪會感到陣陣鉆心的疼痛,乳頭也容易被寶寶吮破,如果引起乳腺炎就會使母乳喂養(yǎng)難以順利進行下去;媽咪一邊喂一邊用手指按壓乳房,以便于寶寶吸吮,又不會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五)科學合理攝取豐富的營養(yǎng)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營養(yǎng)成分優(yōu)良,媽咪的熱能及營養(yǎng)素的需要也相對增加,所以每日應多吃幾餐,以4~5餐較為適合;要特別注意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湯類,如燉排骨湯、燉雞湯、燉豬蹄、豆腐湯、青菜湯等;在兩餐之間最好飲水或其他飲料。如果少奶或無奶,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不妨請醫(yī)生推薦一些催乳特餐或藥膳。但并非進食得越多就越好,因為在坐月子時臥床時間多而活動減少,而攝入的卻主要是高熱量或肥甘的食物。如果攝入太多,不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腸不適而使乳汁減少。
1 母乳喂養(yǎng)相關的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現(xiàn)在新生兒生后一周之內(nèi),由于喂養(yǎng)姿勢不當?shù)仍驅е履溉閿z入不足,引起新生兒腸蠕動減少、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膽紅素排泄減少、吸收增加,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這種情況可見于約13%的母乳喂養(yǎng)兒,屬于生理性黃疸。
2 母乳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增加了膽紅素的腸道重吸收,并抑制了肝臟中代謝膽紅素的某些酶類的活性,是和母乳本身有關的黃疸,多出現(xiàn)于出生一周后,在第2周或第3周多會逐漸退黃,但是膽紅素水平仍舊會在某個低水平持續(xù)一個月或以上,母乳喂養(yǎng)兒中約有2%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2、當血清膽紅素超過342μmol/L(20 mg/dl)時,需要用光療。
備注
一般輕度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其精神狀態(tài)、飲食、睡眠方面通常是正常的,無須停喂母乳黃疸就能逐漸消退。
3 如何判斷寶寶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在寶寶出生后的第2—3天出現(xiàn),在4—6天會達到一個黃疸最高值,之后無需醫(yī)治黃疸便會慢慢下降,7—10天明顯消退,通常在寶寶出生后的2周左右黃疸便會完全消退,早產(chǎn)兒不會超過3周。
2、病理性黃疸
在寶寶出生后的24小時之內(nèi)或一到兩周出現(xiàn),之后2—3周持久不退,甚至加重或治療后反復發(fā)作。一般足月的寶寶如果黃疸2周后不見消退,即可立即就醫(yī)診治,可能就是病理性黃疸。
黃疸發(fā)黃的部位在寶寶的臉部、眼睛和前胸比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屬于生理性黃疸,家長可先觀察,多喂寶寶喝水,促進排便,加快膽紅素的排出。
2、病理性黃疸
黃疸發(fā)黃的部位除了眼睛、臉部發(fā)黃,寶寶的身體其他部位也很黃,家長們可通過按壓寶寶身體的任何部位,若皮膚呈現(xiàn)是黃色的,那可能就是病理性黃疸了,需要及時就醫(yī)治療。
如果寶寶是生理性黃疸的,其大小便顏色和拉便次數(shù)都正常,顏色是黃色的大便或黑綠色的胎便,每天拉大便次數(shù)8次左右,小便顏色淡黃。
2、病理性黃疸
如果寶寶是病理性黃疸,可能因為先天性膽道畸形,肝膽出現(xiàn)問題,導致大便顏色突然變白,而且顏色越來越淡,拉便次數(shù)也相對減少,小便顏色深黃。
寶寶除了面部、眼睛較黃以外,其他各方面都表現(xiàn)正常,如吃奶、睡眠、大小便、體溫等都不會出現(xiàn)異常的情況,少數(shù)寶寶會有輕微的食欲不振現(xiàn)象。
2、病理性黃疸
寶寶精神狀態(tài)沒有生理性黃疸的寶寶好,有時寶寶會出現(xiàn)無故哭鬧,精神萎靡、嗜睡、吮奶無力、嘔吐、拒絕喝奶的癥狀,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或驚叫或身體抽搐的反應等。
生理性黃疸是每個寶寶出生后都會經(jīng)歷的一道坎,多是因為寶寶在媽媽體內(nèi)的時候就已經(jīng)遭受濕熱侵襲而引起的,如孕媽媽懷孕期間吃了生冷、辛辣的食物,另外有時也會因為延遲喂奶(開奶晚)、寶寶嘔吐、寶寶生時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糞排出晚而加重生理性黃疸。
2、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肝炎綜合癥、敗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除可造成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家長如發(fā)現(xiàn)寶寶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yī)院診治。
如果給寶寶化驗血清膽紅素,新生足月寶寶的超過正常2mg/dl,但不超過12mg/dl,早產(chǎn)寶寶的話不超過15mg/dl的,則屬于生理性黃疸的范圍。
2、病理性黃疸
如果給寶寶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黃疸偏高,則應該考慮是病理性黃疸的情況。
備注:12mg/dl:指的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應低于12.9毫克。
4 小貼士母乳性黃疸是一種排除性診斷,也就是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寶寶黃疸的病因后才能確診。因此當寶寶出現(xiàn)黃疸時,首選措施應該是前往醫(yī)院就醫(yī),由專業(yè)兒科醫(yī)生判斷黃疸類型,如果存在病理因素,應針對病因處理;如果確定是母乳性黃疸,再進行針對性治療,而寶寶此時需不需要停喂母乳,具體還要看血清總膽紅素含量決定。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之原因解析
大多數(shù)的寶寶在出生之后,都會面對黃疸這個問題,但是一般來說,新生寶寶患母乳性黃疸出現(xiàn)的概率很小,基本上只有1%的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會患有此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其實,出現(xiàn)這種黃疸的原因,是因為個別胎兒體內(nèi)因為受到母乳中某種激素的作用,從而導致肝功能下降,使得肝臟代謝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殘留在體內(nèi)而無法排除體外,所以就使得寶寶出現(xiàn)母乳性黃疸的癥狀。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之怎么判斷
一般出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寶寶,黃疸癥狀會在出生后的3天左右出現(xiàn),剛開始會生理性黃疸重疊在一起,但是在兩周左右生理性黃疸應該消退的時候,黃疸卻不會消退或是由緩慢加重。
但是,鑒于有些新手父母經(jīng)驗不足,所以無法準確的判斷,建議你們當生理性黃疸持續(xù)不退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全身狀態(tài)仍然很好的話,那么就說明是母乳性黃疸。又或者當寶寶出現(xiàn)生理性黃疸持續(xù)不退的時候,可以停止母乳喂養(yǎng)3天,如果黃疸癥狀有減輕的話,那么就可以確定為寶寶是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之如何應對
很多新媽媽在當出現(xiàn)母乳性黃疸的時候,就會想著既然是因為母乳引起的',那么就應該要給寶寶停止母乳喂養(yǎng)。其實,這樣是想法并不完全正確。首先,我們要知道,母乳中所富含有的營養(yǎng)是其他太乳品都不能替代的,所以針對癥狀比較輕的寶寶來說,是可以繼續(xù)吃母乳的,只是要注意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最好是要采取多次少量的方法。
但是,針對癥狀比較嚴重的寶寶,是必須要暫停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的。此外,為了能保證乳汁持續(xù)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除之后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新生兒在出生后第2~3天出現(xiàn)面板、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fā)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那么新生兒黃疸判斷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新生兒黃疸判斷方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新生兒黃疸判斷方法
1、黃疸出現(xiàn)時間:出生后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黃疸者應首先考慮新生兒溶血病,其次再考慮鉅細胞病毒感染等先天性感染;2-3天出現(xiàn)的黃疸以生理性黃疸最常見,ABO溶血癥亦應該除外;4-7天的黃疸以敗血癥、母乳性黃疸較多見;7天后出現(xiàn)黃疸的寶寶則敗血癥、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均有可能。
2、黃疸發(fā)展過程:新生兒溶血病最快,其次為敗血癥,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發(fā)展較慢且持久。
3、糞便及尿的顏色:糞色甚淺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可能。
4、家族史:家族有蠶豆病患者應考慮是否G6P-D缺陷病;爸媽有肝炎者應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產(chǎn)史***胎膜早破、產(chǎn)程延長提示可能有產(chǎn)時感染***、臨產(chǎn)前媽媽用藥史等。
新生兒黃疸的檢查方法
1、生理性黃疸
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胎兒在宮內(nèi)低氧環(huán)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xiàn)黃疸現(xiàn)象。
診斷: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現(xiàn),面板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2-3周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chǎn)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xiàn)得較早、較高,持續(xù)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而發(fā)生,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濃度增加,出現(xiàn)新生兒面板和鞏膜的黃染。
診斷:孩子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3、溶血性黃疸
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jù)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fā)病率為11.9%。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后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且逐漸加重。
新生兒黃疸易引發(fā)的并發(fā)癥
新生兒黃疸有下列表現(xiàn),黃疸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以并發(fā)癥,如果黃疸病毒損傷到大腦,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腦性癱瘓。 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面板紅潤,黃里透紅。核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fā)生核黃疸。
神經(jīng)方面的異常,比如神智不清醒、精神恍惚、嗜睡等。有沒有頭疼、惡心嘔吐的癥狀
敗血癥引發(fā)的黃疸,新生兒肝炎: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后數(shù)日~數(shù)周,持續(xù)4周或更長,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阻塞性及肝細胞性。黃疸和大便顏色有動態(tài)變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黃。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面黃,有時波及頸部甚至全身。一般在生后2~3天出現(xiàn),5~7天最重,足月兒一般10~14天消退,早產(chǎn)兒推遲3~4周,孩子一般情況好,食欲正常。病理性黃疸出現(xiàn)早***24小時內(nèi)***持續(xù)時間過長,足月兒>2周,或者癥狀減輕后又加重.
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母乳在腸道里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過程,導致孩子的黃疸消退變慢?;旧厦總€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會有黃疸的,你孩子的黃疸除了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外,通常一個多月大的孩子還有黃疸的話,就應考慮存在母乳性黃疸。還要注意存在ABO血型不合性溶血導致的黃疸??捎靡饤d黃顆粒退黃治療,必要時可予藍光治療退黃。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表現(xiàn)
***1***黃疸出現(xiàn)得早,生后24小時內(nèi)即出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黃疸仍持續(xù)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后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xiàn)者。
有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xiàn),應尋找病因。此外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胞***常稱核黃疸***,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慧障礙等后遺癥。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6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冬天會中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