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xiàn)在立秋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還會有“秋老虎”,“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后的35℃以上的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月至9月之間。天氣特征是早晚清涼、午后高溫暴曬,因此小編提醒廣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那么“秋老虎”如何養(yǎng)生?秋季養(yǎng)生食物有哪些?
“秋老虎”如何養(yǎng)生
1、防暑降溫要繼續(xù)
“秋老虎”發(fā)威時,暑氣更加逼人,人們防暑降溫仍要繼續(xù),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中久留。外出應打傘、戴遮陽帽,做好防護措施。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轉(zhuǎn)移到陰涼通風處,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服用人丹等緩解癥狀。如果是體弱多病、老人兒童,應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2、空調(diào)使用要適度
末伏天天氣依舊悶熱難耐,吹空調(diào)降溫要適度,以免出現(xiàn)腹痛、吐瀉、腰肩疼痛等癥狀。不可盲目貪涼,切忌直吹,可將溫度設定在25℃~26℃。空調(diào)開放時間不易過長,晚上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diào)病。長處于空調(diào)環(huán)境可喝點姜湯,姜湯具有以發(fā)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調(diào)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diào)。
3、末伏飲食有講究
立秋后,天氣仍然較熱,綠豆湯、荷葉粥、蓮子粥、各種新鮮蔬果等清熱解暑類食物依然不可少。但飲食也不要過于清淡,鴨肉、魚、豬瘦肉、海產(chǎn)品、泥鰍等肉類既清熱又有補益作用,可放心食用。秋后雨水多,濕熱交加易傷脾,容易出現(xiàn)飲食不化、倦怠、惡心等癥狀,飲食應注意養(yǎng)護脾胃,應適當多吃山藥、芡實、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適當添加如銀耳、梨、藕、烏雞、豬肺、豆?jié){、蜂蜜、核桃等滋陰潤肺的食物。
4、初秋運動宜舒緩
適量的戶外運動可以促進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進入末伏天后,濕熱仍比較重。因此,戶外運動要以出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運動健身時要堅持適量原則,不可做劇烈運動,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舒緩的運動,最好選擇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鍛煉的同時,應注意補充水分。
5、穴位按摩好處多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從立秋到秋分即為長夏,此時余暑未消,有秋老虎發(fā)威之說。暑濕之邪很容易傷脾胃,引發(fā)各種疾病。通過穴位按摩療法,可幫助人們降服秋老虎。健脾要穴有足三里和陰陵泉;補肺氣潤肺陰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氣海等穴;可以祛燥潤肺的護肺要穴有魚際、迎香、合谷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沖穴、內(nèi)庭穴、合谷穴等穴;預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等穴。以上穴位人們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性的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堅持揉按幾分鐘,定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秋季養(yǎng)生食物
1. 咸鴨蛋:咸鴨蛋中鈣質(zhì)、鐵質(zhì)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
2.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秘,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祛痰的功效。
3. 豌豆: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尤其是含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4. 蓮藕:民間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秋令時節(jié),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干燥,吃些藕,能起到養(yǎng)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yǎng)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zhì)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zhì)排出,十分有益。
七孔藕淀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5. 茄子:夏季對人體的損耗大,茄子中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夠延緩人體衰老。茄子是為數(shù)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6. 百合粥: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yǎng)成分豐富,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堿,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
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后的35℃以上的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月至9月之間。天氣特征是早晚清涼、午后高溫暴曬。注意飲食,秋老虎是可以降伏的。
1.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體質(zhì)偏寒的人要少喝。
2.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或出現(xiàn)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苦瓜
苦瓜具有增進食欲、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還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張血管。但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4.海帶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nèi)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5.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yǎng)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6.冬瓜
適用于煩熱、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壓癥患者。脾胃虛寒、腎虛者應少吃。
7.山藥
常說苦夏過后人易瘦,那么秋季就需要進補了 , 而最適合秋季進補食物就是山藥。 秋天吃山藥有補腎益精、健胃益脾、益肺止咳等豐富功效。因為山藥中含有有助于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有效物質(zhì) , 同時還富含能阻止血脂沉淀在血管壁、形成血栓的多種蛋白酶 , 能夠?qū)︻A防心血管疾病起到很好的功效 , 尤其是老年人 , 吃山藥進補非常好 , 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山藥的吃法也很多 , 無論蒸著吃、炒著吃還是煲湯均可 , 如果加點枸杞來熬制枸杞山藥粥 , 兩者互相補益 , 還能更好地發(fā)揮滋補效果。
8.紅豆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 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yǎng)生 , 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 , 氣溫通常較高 , 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 , 進補需先調(diào)理脾胃 , 調(diào)理脾胃須側(cè)重于清熱、利濕、健脾 , 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 , 可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 , 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 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 , 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導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將秋季時節(jié)里,比較炎熱的那幾天稱之為秋老虎,當然我國民間所說的秋老虎,指的就是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特別是此時的氣候幾乎與夏天炎熱高溫接近,但大家知道秋老虎是什么節(jié)氣嗎?2022處暑過后還有秋老虎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答一下。
處暑過后還有秋老虎,我國民間說的秋老虎指的是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持續(xù)日數(shù)約7-15天。而處暑的時間是在8月23日,而秋老虎要持續(xù)到九月中旬所以處暑之后還會有一段秋老虎的時間。
處暑后的“秋老虎”南北有不同
雖說處暑后天氣真正開始轉(zhuǎn)涼,但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方、北方氣溫變化還是很大的。處暑之后北方的氣溫明顯下降,秋高氣爽的天氣將占據(jù)主流,“秋老虎”開始姓“秋”。而在“副熱帶高壓”稱雄的南方,雖說人們已經(jīng)開始感受到絲絲的秋意,但是往往在處暑尾聲的時候還會再次感受高溫天氣,所以南方的“秋老虎”還是姓“夏”的?!肚寮蝊》的作者顧鐵卿記載曰:“土俗以處暑后,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贝笠饩褪钦f處暑之后還要經(jīng)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不過如果是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話,通常情況下在秋老虎天氣完全結(jié)束后也就是10月以后,才會迎來真正秋高氣爽的小陽春。
秋老虎來臨的標志
立秋過后出現(xiàn)溫度攀升現(xiàn)象
秋老虎在漢族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月至9月之間。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泵耖g認為,立秋的時辰與天氣涼爽或悶熱有關(guān)。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氣會比較涼爽;晚上立秋,天氣就會比較悶熱。而“熱死?!钡膼灍崽鞖庥直凰追Q為“秋老虎”。
秋老虎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
1、在秋老虎的時節(jié)可以適當進補可以恢復和調(diào)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但是立秋前后氣溫仍然很高,貼秋膘也要注意不要吃熱性的食物,例如狗肉,以免上火。鴨肉、魚肉、山藥、百合等偏涼的食物有潤燥的功效。
2、秋老虎養(yǎng)生還需注意”空調(diào)病“。立秋后早晚氣溫較低,開空調(diào)的時間不宜過長,尤其是夜晚睡覺,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腹瀉、嘔吐、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長期處于空調(diào)環(huán)境的人,可以適當?shù)暮赛c姜茶,祛除身體的寒氣,辦公室里常備一件外套,預防晝夜溫差過大而沾染疾病。
1、穿衣服,春捂秋凍要適宜。秋天添衣是必要的但是以自己略感涼而不是寒冷為宜。不要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2、飲食要學會調(diào)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jié)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3、晚上可以9到10點睡覺,早上5到6點起床比較合適。早臥可以養(yǎng)陽,早起可以使肺氣舒展。
4、立秋后注意防秋老虎。立秋上午前10點之前入睡,可以多曬太陽。立秋并意味著真正的秋天到來,此時夏天炎熱未消失,所以要關(guān)注天氣,當心秋老虎,預防中暑。
5、可以多吃潤肺生津的食物和酸性的食物來增強肝臟功能。立秋后可以喝一些豆?jié){牛奶,潤潤肺。吃些橘子、番茄、檸檬,可以增強肝臟功能。
6、預防感冒。立秋后,早晚溫差過大,引發(fā)感冒,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更應注意防止夜間著涼??梢猿迷缜鍥鰰r勤開窗戶,流通空間,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
7、立秋后可以適量喝一些姜茶,能溫補身體。因為夏天吹空調(diào)比較多,人體的寒氣比較多,姜茶能溫補身體。
炎炎夏日,暑濕侵襲人體,容易讓人們感到不適,而好不容易盼到 立秋,以為暑去涼來,結(jié)果迎來的卻是“秋老虎”下山。中醫(yī)上講,燥是秋老虎時節(jié)的主氣,此時養(yǎng)生的重點在于滋陰潤燥,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一起來了解吧。
燥是秋天的主氣,而中醫(yī)認為,肺為“嬌臟”,人的肺臟喜清肅濡潤而惡燥,易受燥邪侵襲。秋燥之氣最容易傷肺,而立秋后“秋老虎”不時下山,這樣的天氣里,秋陽燥烈,溫燥傷肺而使人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頭痛、無汗發(fā)熱等。有些人感冒5—7天后,發(fā)熱怕冷、打噴嚏等癥狀消失,卻會因燥邪不去或久咳傷及肺陰,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咳嗽喑啞,還會咯痰,痰中帶血。
另外中醫(yī)學還認為,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quán),水濕停聚,發(fā)為水腫或腹瀉,加之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濕邪,損傷脾陽。由于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早秋脾傷于濕,且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復發(fā)埋下病根。
那么秋老虎時節(jié)的養(yǎng)生該怎么吃呢?中醫(yī)師提醒,秋燥、秋乏癥主要靠預防, 秋季飲食 首先宜多吃些奇異果、蘿卜、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jié){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nèi)熱,出現(xiàn)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jié)的人食用。
中醫(yī)師指出,入秋之后不宜立即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應以淡補為主。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食同源的食材,例如水梨、奇異果、柑橘、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潤燥化濕、滋陰養(yǎng)肺、清心安神的效果,來增強身體抵抗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68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頭發(fā)起頭皮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