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00年以前,我國的醫(yī)學家就注意到進行適度而有節(jié)制的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方面?,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通過促進肌肉攝取葡萄糖等途徑發(fā)揮降低血糖的作用。通過運動,可有效提高肌肉脂蛋白酶活性,促進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有益于防止動脈硬化。運動還可改善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身體,提高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因而對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對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可以有效減輕體重;而對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藥物加運動療法使病情好轉(zhuǎn)后,可增加體重,增強體質(zhì)。
另外,運動鍛煉能增強體力,振作精神,培養(yǎng)生活情趣,消除焦慮,恢復心理平衡,加強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zhì)量。由于運動使體質(zhì)增強和精神因素好轉(zhuǎn),二者相得益彰,對防治糖尿病是十分有利的。
1.運動前的準備
(1)首先作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檢查內(nèi)容包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心電圖、心肝腎肺功能、眼底、神經(jīng)系統(tǒng)、周圍血管等。
(2)選擇合適的運動鞋、棉襪和運動裝。
(3)尋找合適的運動伙伴,讓他們了解您的病情,了解出現(xiàn)意外要如何處置。
2.運動形式:應是耗氧式(輕度的抗阻力)運動(如行走、慢跑、騎車、上下樓、游泳、打太極拳、廣播操、劃船、老年迪斯科等),而不是等長式(如舉重等)運動。
3.運動時間:應在餐后1小時左右進行,以免發(fā)生低血糖。運動每周至少保證在3~5次以上,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20~30分鐘,一般不應超過1小時,最好每天運動20~40分鐘。
4.運動強度:可以用心率來確定適當?shù)倪\動強度。
最大安全運動心率(次/分)=220-年齡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一般要求運動時心率達到最大安全運動心率的60%~70%左右為宜,計算公式如下:
運動后心率(次/分)=170-年齡
如果情況良好,方可逐漸增加運動量。應以身體能否耐受,有無不良反應,
達到健康鍛煉為度。譬如,患者年齡50歲,則運動心率達120次/分時不可再繼續(xù)
增加運動強度,在此心率下持續(xù)運動30分鐘即可。
5.合理安排整個運動過程:運動應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過程中要遵照運動三部曲來安排。
(1)運動前熱身:在正式運動前先做15秒鐘的熱身,一般在運動前伸伸腳,彎彎腰,慢走,使肌肉先活動起來,心率慢慢快起來,以免受傷。
(2)運動過程:初起運動時間掌握在5~10分鐘,后逐漸加量,延長至20~30分鐘。身體條件允許,可加至1小時以上。
(3)運動后恢復:運動結(jié)束后不要突然停下來,最好要慢慢走一走,壓腿彎腰,讓心率慢慢地慢下來,放松10分鐘,再坐下休息。
9周散步法
按照每分鐘60~70步或80~90步的頻率,每天散步30~60分鐘。
第1周在30分鐘內(nèi)完成2400米路程;第二周在30分鐘內(nèi)完成2800米路程;第三周在30分鐘內(nèi)完成3200米路程;第四周在45分鐘內(nèi)完成4200米路程;第五周在45分鐘內(nèi)完成4600米路程;第六周在45分鐘內(nèi)完成5000米路程;第七周在60分鐘內(nèi)完成6000米路程;第八周在60分鐘內(nèi)完成6400米路程;第九周在60分鐘內(nèi)完成6800米路程。
快速步行法
按照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的速度,每次鍛煉30~60分鐘,每日1次。注意運動時最高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鐘以下。
醫(yī)療步行法
在30°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漸增至在50°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50°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鐘,接著在平地上散步15分鐘。
短距離慢跑法
跑步速度為每40秒跑100米。跑步距離從50米開始,適應后增加至50米、100米、150米、200米、250米、300米、350米、400米。
每天1次,體質(zhì)較弱或年齡稍大者可每隔2~3天進行1次。
慢速長跑法
跑步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鐘跑1000米。
每天1次或隔日1次。適合身體條件較好的患者進行。
跑行鍛煉法
跑30步,步行60步,以減輕心臟負擔,這樣反復跑行20~30次,總時間30~45分鐘。每日1次。這種跑行運動適用于心肺功能較差者。
墻壁輔助健身操
(1)散步:快慢交替行走,步幅要大,每次15分鐘。
在進行第二、三、四節(jié)體操時必須配合呼吸,伸展時吸氣,屈曲時呼氣。
(2)雙臂支撐:取站立位,面朝墻壁,離墻壁一臂距離。平舉雙上肢,用雙手扶墻,隨著身體的前傾、復原進行雙臂屈伸運動,連續(xù)重復20~30次。
(3)下蹲:取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半蹲或全蹲,連續(xù)重復20~30次。
(4)脊柱屈伸:取站立位,背對墻壁約一臂距離。身體前屈時雙手下垂,手指盡量接近地面或足背。身體后仰時雙手上舉,手指盡量接觸到墻壁,連續(xù)重復10~20次。
(5)展臂深呼吸:取站立位.在雙手上舉外展的同時緩慢深呼吸,還原時呼氣,連續(xù)重復8~10次。
五勢健身操
(1)并腿下蹲:取站立位,雙腿并攏,深下蹲并吸氣,站立還原并呼氣,連續(xù)重復6~8次。
(2)側(cè)身運動:取站位,腰、背挺直,兩臂側(cè)平舉,右手上舉時上半身向左側(cè)屈曲,還原后左手上舉,上半身向右側(cè)屈曲,連續(xù)重復5~6次。
(3)屈體運動:坐在墊子上,兩腿分開,上半身緩慢向右側(cè)屈體,雙手盡量碰觸右踝,同時呼氣,還原時吸氣,再向左側(cè)屈體。兩側(cè)交替,重復4~5次。
(4)轉(zhuǎn)腿運動:取仰臥位,雙腿并攏,兩手置于體側(cè),上舉右腿,直腿向內(nèi)外兩側(cè)做環(huán)繞旋轉(zhuǎn)運動,還原后,上舉左腿進行練習。兩側(cè)交替,重復5~6次。
(5)提臀靠膝:取俯臥位,兩臂、雙膝撐地,提臀,上半身后移,腰腹部下垂,并使腹部緊靠膝部,狀如貓聳。還原后重復8~10次。
健身體操
(1)擴胸運動:立正,兩臂胸前屈,掌心向下。兩臂經(jīng)前向后擺動,還原成立正姿勢。如此共做8次。
(2)振臂運動:立正,左臂上舉,同時右臂向后擺動。左臂經(jīng)前向下,向后擺動,右臂經(jīng)前上舉。如此上下振臂16~20次。
(3)踢腿運動:立正,兩手叉腰。左腳前踢,與上體約成90°,還原。換右腿,左右交替踢腿16~20次。
(4)體側(cè)運動:立正,左腳側(cè)出一步,腳尖點地,兩臂側(cè)舉。左臂彎曲至背后,前臂貼于腰際;同時右臂上舉,身體向左側(cè)屈2次,還原。換右側(cè),動作相同,共做8次。
(5)腹背運動:立正,兩臂經(jīng)體前上舉,掌心向前,抬頭,體后屈,然后體前屈,手指盡量觸地;上體伸直,屈膝半蹲,同時兩臂前舉,掌心向下。還原成直立。連續(xù)做16~20次。
(6)原地跳躍:立正,兩腳向兩側(cè)跳開,同時兩臂側(cè)舉,再跳成立正,同時兩手叉腰。連續(xù)跳20~30次。
(7)原地踏步:兩臂自然放松,隨踏步前后擺動。連續(xù)踏步30次左右。
以上體操,每日2次.每次練l遍。
家庭簡易健身操
(1)踞腳尖:將手扶在椅背上踞腳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鐘。
(2)爬樓梯:上樓梯時,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體力而定。
(3)坐椅運動:屈肘,兩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復進行,時間以自己體力而定。
(4)抗衡運動:雙手支撐在墻壁上,雙腳并攏使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15秒左右,做3~5次。
(5)床上運動:平躺床上,將腳抬高(可用棉被或枕頭將腳部墊高),等腳發(fā)麻時再慢慢坐起來,如此反復。以上5種運動形式,可任選其一,也可交替進行。運動強度應控制在中等。適當?shù)倪\動量應是全身出汗,心率在130次/分以下,每次持續(xù)20~30分鐘,逐漸延長至1小時。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鍛煉。
游泳療法
游泳的時間最好在餐后半小時或1小時,游泳時以不覺吃力或感覺吃力尚能堅持為宜。游泳速度不宜過快,游泳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脈搏變化。我國正常人安靜狀態(tài)時脈搏為60~80次/分鐘,經(jīng)常游泳者脈搏為50~60次/分鐘,鍛煉有素者脈率還要低一些。每次游泳后,其脈率增加10次/分鐘為小運動量,脈率達到90~110次/分鐘為中運動量,脈率達到120~140次/分鐘為大運動量。選擇運動量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年輕力壯者.每周大運動量鍛煉不宜超過2次;中年人宜中運動量,不要或少行大運動量的游泳鍛煉;老年人最適宜小運動量或中等偏小運動量的游泳鍛煉。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動作柔和緩慢,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zhì)、防治疾病的傳統(tǒng)拳術(shù)。以“棚、捋、擠、按、瘛、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肩,有飄然騰云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 。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
練習太極拳,要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wěn),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云流水,輕柔勻緩;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zhuǎn)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連貫協(xié)調(diào),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wěn)定;輕靈沉著,剛?cè)嵯酀?,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nèi)剛,發(fā)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分為許多流派。為了便于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太極拳,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復的動作,選取24式,編成“簡化太極拳”。24式簡化太極拳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修習。
簡化太極拳的動作相對于前面介紹的運動方法來說比較復雜,只有用心研習方可熟練掌握。由于深受人們歡迎,其掛圖和書籍發(fā)行量很大,各個書店均可買到。另外,我國許多城市都建立了多處太極拳輔導站,也經(jīng)常舉辦太極拳訓練班。具體拳法本書不作介紹。
注意
1.下述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適合采用運動療法
(1)病情控制穩(wěn)定的Ⅱ型糖尿病。
(2)體重超重的Ⅱ型糖尿病為最佳適應癥。
(3)穩(wěn)定期的Ⅰ型糖尿病。
(4)穩(wěn)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2.具有下述表現(xiàn)的糖尿病患者不可采用運動療法
(1)合并各種急性感染。
(2)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并且活動后加重。
(3)嚴重糖尿病腎病。
(4)糖尿病足。
(5)嚴重的眼底病變。
(6)新近發(fā)生血栓。
(7)有明顯酮癥或酮癥酸中毒。
(8)血糖控制不佳。
3.并發(fā)其他疾病更要引起重視:并發(fā)高血壓的想者,不應舉重屏氣;并發(fā)周圍血管病變的患者,應“走—休息—走”交替進行;并發(fā)視網(wǎng)膜病變的患者,不可舉重與潛水,運動過程中頭不要低于腰;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想者應避免過度伸展,不可負重。
4.應密切注意運動前、中、后的血糖變化:如運動前血糖較低,應先加餐,當血糖高于14mmol/L時,不要運動。
5.運動要有規(guī)律,強度應循序漸進: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并合理安排時間;避免高強度運動,防止意外傷害。在運動中如發(fā)生腿痛、胸痛、胸悶、憋氣、眩暈、視物模糊、惡心等癥狀應停止運動,在原地休息,并盡快到就近醫(yī)院就診。每天堅持洗腳并檢查雙腳,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雙腳有尤磨破、感染、紅腫、青紫、水皰或血皰,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發(fā)病基礎,一旦發(fā)現(xiàn)應及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可自己擅自處理。
6.鍛煉前多飲水:攜帶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軟飲料、葡萄干,以備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下食用。
7.運動時應佩戴寫有自己健康狀況和家人聯(lián)系電話的胸卡:還要穿著舒適合腳的鞋,并注意足部護理。
8.應適當控制飲食:運動能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會使血糖增高。
9.每周減體重400g為宜:運動減體重亦應緩慢進行,每周減重400g為宜。
10.餐后1~3小時之間活動為佳:避開藥物作用高峰,以免發(fā)生低血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33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腿突然抽筋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