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橘茹飲: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餅30克,生姜3克,白糖適量。以上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之功效。尤宜于肝氣不舒。橫逆犯胃之嘔吐之功效、噯氣頻繁、心煩易努者服用。
(2)蘆根竹茹湯:蘆根50克,竹茹30克。上兩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飲服。本方有清熱和胃止吐之功效。適用于胃熱嘔噦、反胃、口渴、心煩等癥。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將竹茹水煎15-20分鐘去渣留汁,再放入洗凈粳米煮為粥。可做早外主食,本方有清熱益胃止嘔之功效。尤其適用于胃虛積熱的反胃嘔吐。
(4)竹茹公英飲:竹茹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適量。將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濾煎液中加入白糖適量即可。本方有清熱消炎。降逆止嘔之功效。二藥性較平和,清熱而不傷胃,故為治療胃熱嘔吐反胃之良藥。
(5)青梅酒飲:青梅酒適量,色澤青綠,味美香醇,隨意飲服之,治療腸胃炎嘔吐、腹疼等病癥。
(6)烏梅橘皮茶:烏梅5枚,橘皮5克,開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食服之。本方有和胃消食之功效??芍螣┛?、嘔逆等。
(7)烏梅冰糖飲:烏梅12克,冰糖30克,上兩味,加水適量,入瓦鍋煎湯飲服。適用于膽道蛔蟲癥引起的嘔吐。
(8)烏梅川椒苦楝飲:大烏梅10個,川椒6克,苦楝皮25克。上三味同入瓦鍋,加水煎,分2次服,治蛔厥腹疼、嘔吐蛔蟲。
(9)姜汁米湯:取生姜汁3-5滴,高于米湯內(nèi),頻服??芍翁碉媷I吐等現(xiàn)癥。
(10)蔥白飲:蔥白帶根1段,生姜1片,蘇葉1支。上三葉同入瓦鍋,加水適量,煎服飲用,可療治虛寒嘔吐等病癥。
(11)柿蒂丁香生姜煎:柿蒂7個,丁午6克,鮮姜6克,以上三味,加水入瓦鍋煎服??芍晤B固性呃逆嘔吐癥。
(12)姜末粥:大米30克,姜末6克,以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米花而稠時,加入姜末,趁熱溫服??芍翁摵C呃逆嘔吐。
(13)核桃姜湯:核桃研碎,用生姜湯送下,可治許多寒證呃逆、嘔吐。
(14)生姜蜂蜜糯米飲:生姜15克,糯米15克,蜂蜜30克,將生姜、糯米研碎,加水1碗,煮煎取汁,再加入蜂蜜,燉熟服用。本方具有溫中止嘔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
(15)花椒生姜湯:花椒5克,生姜10克,將花椒洗凈,微炒后研末,與生姜同入瓦鍋,加水適量煎服。適用于胃寒嘔吐和胃脘疼痛等病癥。
(16)桂圓干粉:桂圓干7個,干姜3克,煅赭石15克。將桂圓干連核放入爐中,煅炭存性,研為細(xì)末,分4次服,每將計就計次,用干姜、煅赭石煎湯送下。本方有補脾胃,止呃逆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氣機不降引起的嘔吐等癥。
(17)韭姜飲:韭菜汁1小杯,姜汁適量,紅糖少許。以上三味調(diào)勻,頓服。本方有溫補脾國,止呃逆之功效。用于胃寒嘔吐、呃逆。
(18)丁香姜糖:丁香粉5克,生姜碎末50克,白砂糖250克。將白砂糖放入鋁鍋內(nèi),加水少量,以小火煎熬至較笛厚時,加入生姜碎末及丁香粉,調(diào)勻,再繼續(xù)煎熬至用鏟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熾后時,將糖倒在表面涂過食用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將糖分割成條,再分割約50塊即可,每日怕后食用數(shù)塊。本方有溫脾腎,降逆止呃之功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溫中呃止嘔作用。
(19)雀食香:小茴香10克,干姜6克,胡蘆巴10克,肉豆蔻15克,麻雀數(shù)只,將前四味用凈紗布包之,同麻雀共煮至熟,趁熱服食之。本方有溫脾腎/降逆氣之功效,適于老年脾腎陽虛所致呃逆患者使用。
(20)鮮姜燉狗肉:狗肉120克,生姜30克。將以上兩味放入鍋內(nèi),加水燉至爛熟,調(diào)味食用,每天1劑,連續(xù)服食數(shù)天。本方有溫補腎氣,曖胃止呃之功效。適用于陽虛所致呃逆嘔吐。又可用于手足不溫、食少困倦者。
(21)玉竹二汁飲:甘蔗汁100克,玉竹15克,生姜9克,冰糖適量。甘蔗、生姜取汁,玉竹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混合調(diào)勻,頻緩飲,每天1劑,連服2-3天。本方滋胃陰、止嘔吐、上呃逆之功效。
(22)生姜撥粥:生姜10克,白面粉50克。將生姜研取汁,合白面粉,加水調(diào)在糊狀,逐一撥入開水中即成。任意食用。本方有辛溫解表,和胃止嘔之功效。適用于外邪犯胃所致嘔吐病人食用。
(23)姜糖飲:生姜10克,飴糖或關(guān)東糖30克。生姜切絲,放入瓷杯內(nèi),以沸水沖泡,加蓋浸泡5分鐘,再調(diào)入飴糖或關(guān)東糖,頻代茶飲用。本方有解表止嘔之功效。
(24)醋浸生姜飲:生姜、醋、紅糖各適量。生姜洗凈切片,以醋浸腌1晝夜,同時,取3片,加紅糖,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代茶頻頻飲用之。本方有散邪止嘔之功效。適用于風(fēng)寒之邪犯胃、嘔吐兼見脘腹脹者悶患者。
(25)山楂生姜橘棗飲:山楂肉15克,生姜10克,橘子皮10克,大棗4枚。上四味同入瓦鍋,加水適量,煎汁,溫?zé)岱?。本方有消食寬膈止嘔這功效。適用于食積中焦所致嘔吐,兼見脘腹痞悶患者。
(26)生姜枇杷粥:生姜10克,炙枇杷葉6克同,粳米100克。將生姜去皮細(xì)切,與枇杷葉同煮煎后濾汁,入粳米煮粥,候熟,加少許精直、醬等佐料調(diào)味,空腹溫食之。本方有理氣祛痰,和胃止嘔之功鏟。此方可用于痰飲內(nèi)阻。嘔吐患者服用。
(27)干姜陳皮散:干姜20克,陳皮40克,紅糖50克。將干姜、陳皮研末,紅糖加水溶化至沸,加入藥末,同熬5分鐘出鍋。晾干后制成散劑。每次服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本方有溫中燥濕化痰之功效。引方適用于痰飲內(nèi)阻所致嘔吐患者服用。
(28)姜韭牛奶羹: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克。將韭菜、生姜搗爛,以潔凈紗布絞取汁液,放入鍋內(nèi),再兌加牛奶。加熱煮沸,趁熱頓飲。本方有滋補虛弱,溫辦止嘔之功效。可用作脾胃虛弱,嘔吐時作。倦怠乏力患者的早餐。
(29)干姜山藥飲:干姜10克,山藥15克,山楂肉30克,紅糖5個,白蘿卜15克。上五味同入瓦鍋,加水煮,取汁熱服。本方有平補開胃,消食止嘔之功效。
(30)玉米須姜糖汁:鮮玉米須1000克,生姜片15克,紅糖500克。水煎玉米須、生姜片1小時后,去渣,文火濃縮,加入紅糖混勻,裝瓶備用。本方有溫化痰飲這功效。合而用之。溫腸胃。祛痰飲。此藥膳可適量服食。
(31)砂桂生姜燉豬肚:豬肚1個,砂仁3克,肉桂3克,生姜30克,精鹽、味精適量。將豬肚切塊,與砂仁、肉桂、生姜同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燉熟爛后加入食鹽、味精,稍燉即可。本方有溫補肺脾腎,化痰散飲之荔效。幾味合成。適用于肺脾腎陽虛之談飲嘔吐癥。
(32)丁香柿蒂湯: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將三味入砂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備用。每日早晚,空腹溫?zé)崾撤?。溫中降逆,下氣止呃。主治胃寒呃逆?/p>
(33)干姜刀豆飲:干姜4克,刀豆20克,柿蒂5個。三味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500毫升,泡透煎至300毫升,去渣留汁待食。每日早晚,空腹溫?zé)崾撤仃栄a中,降氣止呃。適用于脾胃陽虛呃逆。
(34)竹茹姜冬茶:竹茹15克,麥冬30克,冰糖6克。將竹茹麥冬入砂鍋,加清水500毫升。浸透,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入冰糖溶化合勻,待服。瓦茶,溫頻飲??汕鍩?,降氣,止呃。主治胃熱呃逆。
(35)玉竹柿蒂粥:玉竹15克,柿蒂10克,粳米50克。先將玉竹、柿蒂入砂鍋,加清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取汁備用。粳米加水400毫升,煮至米開花,兌入藥汁,煮粥,待食。每日3次,溫服。養(yǎng)陰清熱,和胃止呃,主治胃陰虛呃逆。
(36)姜蜜飲:生姜汁60克,白蜂蜜30克。先將生姜洗凈,搗爛,絞取自然汁;然后與白蜂蜜調(diào)勻即成。一般1次即止,不愈再服1次,服食時應(yīng)加溫服下。健脾養(yǎng)胃,止逆。主治呃逆不愈。
(37)竹茹粥:竹茹15克,粳米50克。將竹茹入砂鍋,加清水600毫升,煮15分鐘,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待食。溫?zé)犷l服。不拘次數(shù)。清胃和中除煩止嘔。主治胃熱嘔吐。
(38)紅糖米醋飲:將米醋100毫升,紅糖10克攪 勻,緩緩服下,適用于胃寒呃逆不止者。
(39)酒浸檸檬:取檸檬1枚,浸于酒中,用時去皮嚼服。止呃有良效。
(40)鹽漬檸檬:檸檬煮熟,去皮曬干,裝入瓷罐中,用鹽適量腌制,貯藏日久再佳。每次1個,開水沖服。有下氣和胃、消炎之功效。適用于急性胃腸炎、腹瀉、嘔吐、飲后飽脹。呃逆等癥。
(1)炒薺菜
[原料]薺菜150克,雞肉50克,冬筍約200克,黃酒、精鹽、味精適量,清湯適量,芝麻油少許。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雞肉洗凈;冬筍剝?nèi)ヒ拢腥ジ^,洗一下備用。將薺菜剁作細(xì)末;雞肉切成薄片,上漿后備用;冬筍先對剖開,再切成薄片。將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放菜油,燒至七成熱,下漿好的雞片,用筷子劃散至熟,出鍋,瀝干油。炒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段、筍片略煸炒一下,再放入薺菜稍煸,加黃酒、精鹽、味精,放清湯燒開,再放入雞片,炒勻稍煮,再用濕淀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滯。適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腸胃病患者食用。
(2)奶油包菜
[原料]包菜500克,牛奶150毫升,精鹽、味精、水淀粉適量。
[做法]將包菜洗凈切碎瀝水。鍋中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燒沸,放入包菜燙至變色發(fā)軟,撈起瀝水;炒鍋上火,倒入牛奶燒沸,加入精鹽、味精,用水淀粉勾芡,倒入包菜,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中。適宜于消化道潰瘍者食用。
(3)蝦仁炒韭菜
[原料]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菜油、淀粉、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蝦仁洗凈,浸入水中約20分鐘發(fā)漲,撈出瀝干;韭菜擇洗凈切段;雞蛋磕入碗內(nèi)打散,加入淀粉和麻油調(diào)成蛋糊,倒入蝦仁拌勻。油鍋燒熱,倒入蝦仁煸炒,待蛋糊凝結(jié)后,放入韭菜一起煸炒至熟,加入食鹽、醬油,調(diào)味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下氣通腸。適宜于陽虛便秘者食用,陰虛火旺者忌用。
(4)枸杞炒韭菜
[原料]枸杞子5克,胡桃仁15克,韭菜1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韭菜洗凈,切段;鍋中放麻油適量燒熱后,下枸杞、胡桃仁煸炒,而后下韭菜炒至熟,加入食鹽、味精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腎助陽。適宜于潰瘍病胃脘冷痛患者食用。
(5)大蒜燒扁豆
[原料]大蒜5瓣,蔥絲10克,扁豆200克,生姜10克,鹽1.5克,植物油30克,雞精適量。
[做法]大蒜切片,扁豆洗凈切3.3厘米小段,生姜切絲,蔥切絲均備用。鍋上火加植物油,入蒜片、蔥絲、生姜絲稍炒,再加扁豆翻炒,加食鹽、少許水,蓋鍋蓋約5分鐘,再翻炒至扁豆熟,加雞精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清熱解毒,養(yǎng)胃益腸,助消化。適宜于胃潰瘍患者食用。
(6)蒜泥馬齒莧
[原料]獨蒜50克,鮮馬齒莧5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5克,精鹽、味精、花椒粉、醬油、食醋各適量。
[做法]將獨蒜搗成泥;黑芝麻炒香搗碎;馬齒莧擇洗凈折斷,入沸水燙透裝盤,加入蒜泥、熟芝麻、白糖等調(diào)料,拌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瀉。適宜于腸炎腹瀉、痢疾者食用。
(7)花椒煮黃豆
[原料]黃豆30克,花椒3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黃豆和花椒分別洗凈,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用旺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煮至豆熟爛,加精鹽調(diào)味即成。連湯帶豆食用。
[功效]健脾寬中,散寒止痛,和胃止嘔,回乳。適宜于胃痛、反胃嘔吐者食用,也可用于乳汁不回者。
(8)鹽臆香椿
[原料]鮮香椿不拘量。
[做法]將鮮香椿洗凈晾干,用少量食鹽腌漬數(shù)日,再曬干,貯存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濕,解毒止瀉。適宜于慢性泄瀉者食用。
(9)炒土豆絲
[原料]土豆400克,植物油、醬油、蔥、花椒、醋、鹽各適量。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凈切絲,入開水鍋焯過瀝干。油鍋用旺火燒熱,放入花椒、蔥花煸香,放入土豆絲,煸炒均勻后,加入醬油、鹽、醋,再煸炒片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和胃調(diào)中,健脾益氣。適宜于胃潰瘍、胃痛泛酸者食用。
(10)嫩姜拌萵苣
[原料]嫩姜50克,萵苣200克,芥菜仁150克,精鹽、白糖、醬油、香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嫩姜刮去皮切絲,水浸泡后撈出加醋腌漬30分鐘;萵苣去皮切絲,加精鹽拌勻腌漬2小時,取出洗凈,入沸水略焯,控干后加入白糖、香醋、味精腌漬;芥菜仁切長條,入沸水焯熟,加醬油、白糖、味精、香醋腌漬2小時。將上述3味一起拌勻,淋上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止嘔,化痰。適宜于脾胃虛寒型嘔吐惡心者食用,也可用于咳嗽痰多者。患痔瘡者宜少食。
(11)核桃仁拌芹菜
[原料]核桃仁50克,芹菜300克,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洗凈切絲,入沸水焯片刻,再用涼水沖一下,瀝干后加入精鹽、味精、香油;核桃仁用沸水浸泡后剝?nèi)ネ馄?,再用沸水?分鐘后取出,放在芹菜上,食用時拌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固精,潤腸通便。適宜于便秘者食用,也可用于高血壓、高血脂病人。
(12)姜汁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鹽2克,醬油15克,麻油3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
[做法]擇去菠菜黃葉,削去須根保留紅頭,再折成6厘米的長段,用清水反復(fù)淘洗干凈,撈出瀝去水待用。生姜洗凈后搗汁待用。鍋內(nèi)注入清水約1000毫升,燒沸后倒入菠菜略焯,約2分鐘即可撈出瀝去水,涼涼待用。將姜汁和其他調(diào)料拌入菠菜,拌勻后,即可食用。佐餐食之。
[功效]通腸胃,生津血。適宜于腸燥便秘者,也可供老年便秘、習(xí)慣性便秘者食用。
(13)山藥內(nèi)金蒸蛋
[原料]雞內(nèi)金30克,淮山藥15克,麥芽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蓮子肉20克,雞蛋1個。
[做法]將諸藥共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放入燉盅里,打入雞蛋,加白糖調(diào)勻,入鍋隔水蒸熟,于飯后30分鐘,1次吃下,每日1劑。
[功效]補脾益氣,消食開胃。適宜于脾胃虛弱、食積內(nèi)停、食少難消、脘腹脹滿、嘈雜納差、呃逆、大便溏瀉。也可用于小兒疳積。
(14)薺菜丸子
[原料]薺菜300克,豬五花肉150克,荸薺100克,蝦米、水發(fā)香菇、熟火腿各適量。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剁作細(xì)末;豬五花肉用溫水洗凈,剁成末;荸薺洗凈,削去皮,連同蝦米、水發(fā)香菇、熟火腿等一并剁作細(xì)末。將薺菜末、肉末、荸薺末、蝦米末、香菇末、火腿末一并放碗內(nèi),加生姜末適量,放入2個雞蛋,放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充分拌和,然后搓成圓球丸子。將炒鍋放旺火上,燒熱后放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將丸子逐個放入鍋中,炸至外殼淺黃色時撈出。待油燒回至八成熱時,再將丸子一起放回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食用。
[功效]寬中益氣,清補脾胃,通利二便。適宜于腸胃病患者食用,尤其是便秘患者。
(15)無花果燉瘦肉
[原料]無花果50克,豬瘦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無花果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片,一并放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并放鹽。用小火燉熟,加味精調(diào)味,吃肉,喝湯。無花果也可一并吃下。
[功效]健脾補胃,益氣止膈。適宜于各種腸胃病,脾胃虛弱,病癥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噎膈、大便溏薄、或泄瀉者食用。
(16)棗蓉煨豬肘
[原料]豬肘1000克,紅棗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
[做法]豬肘刮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去腥味,撈出紅棗洗凈,豆蔻拍破,裝入干凈的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待用。在砂鍋的鍋底上墊幾塊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鍋,用武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紅棗、紅豆蔻,燒1小時,轉(zhuǎn)用文火煨約2小時,煨至蹄膀爛,取出紅豆蔻不用,起鍋裝盆即成。
[功效]補脾和胃。適宜于潰瘍性結(jié)腸炎腹瀉后營養(yǎng)失調(diào)者。
(17)芡實山藥蒸豬肚
[原料]豬肚1只,芡實、淮山藥各60克,醬油適量。
[做法]先將豬肚用溫水洗凈,再將芡實、淮山藥研為細(xì)末,納入豬肚內(nèi),將豬肚入盤中,入鍋中隔水蒸熟,取出放溫后將豬肚切成絲,不限時候,蘸醬油食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中助運。適宜于脾胃虛弱、運化不健而致的消化不良者。
(18)蔥爆瘦肉
[原料]豬瘦肉200克,蔥100克,醬油、白糖、料酒、味精、香菜段、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薄片;蔥、香菜切碎。油鍋燒熱,放入肉片煸炒,待肉片變色時,加入料酒、蔥、白糖、醬油繼續(xù)翻炒,熟時撒入味精、香菜,淋上香油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和胃,消食理氣,通陽利水。適宜于慢性胃炎者食用。
(19)香辣雞丁
[原料]凈雞肉300克,干辣椒30克,蔥段、生姜、醬油、味精、糖、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凈雞肉用溫水洗過,切成2厘米大小的丁,放碗內(nèi),倒入黃酒、醬油適量,并放蔥段、生姜絲,拌勻,腌漬10分鐘。干辣椒去蒂與籽,切成短節(jié)。將炒鍋放旺火上,放足量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雞肉丁,炸干水氣盛起。鍋內(nèi)留少量油,燒熱后下干辣椒,煸出香味,倒回雞肉丁,烹入醬油、黃酒,并放少量清湯,放糖、味精調(diào)味,煸炒3分鐘后,淋上芝麻油,炒勻盛起,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補益脾胃。適宜于腸胃病患者,癥見脘腹冷痛、口淡不渴、大便溏瀉、小便清長等。
(20)仙茅燉烏雞
[原料]仙茅45克,烏骨雞100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烏骨雞洗凈,將仙茅用布包入雞腹內(nèi)文火燉熟,放入調(diào)料即可。
[功效]補腎填精,健胃止瀉。適宜于腎虛遺尿、泄瀉者食用。
(21)香菜爆雞絲
[原料]雞脯肉300克,香菜100克,蔥段、生姜、鹽、味精、黃酒、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雞脯肉用溫水洗凈,切作細(xì)絲,上漿后用;香菜洗凈,去葉,取凈梗,切作3厘米左右長的段。炒鍋放火上,燒熱后加菜油,燒至七成熱,下雞絲滑散滑透,起鍋瀝凈油。原鍋留少許油,燒熱后下蔥段、生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香菜梗,稍炒后,再加雞肉絲合炒,烹入黃酒、清湯,加鹽、味精,翻炒均勻,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醒脾調(diào)中,健胃消食。適宜于脾胃虛弱、久病體虛的患者,癥狀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反胃呃逆、食欲不振者食用,
(22)葡汁雞
[原料]雞1只約1500克,綠葉菜250克,葡萄酒50克,蔥白30克,黃酒、鹽、味精、白糖、豬油各適量。
[做法]炒鍋放火上燒熱,下菜油燒至七成熱,將雞放入鍋內(nèi),不住手翻動,炸5分鐘后撈起,瀝凈油。鍋內(nèi)留少量油,放入蔥白,煸至香味大出,烹入黃酒,加醬油適量,并放水適量,燒沸后,放入雞,加葡萄酒25克,并加鹽、白糖、味精,燒10分鐘,倒碗內(nèi),上籠蒸1小時。將蒸熟的雞取出,裝入盤中,原汁留鍋中,并加入葡萄酒25克,用旺火收汁至約100克,澆在雞面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入豬油,下綠葉菜,加適量黃酒、鹽、味精,用旺火煸炒,菜熟后圍在雞的四周,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適宜于脾胃虛弱,癥見食欲不振、納食不香者食用。
(23)杏仁粟子燜火雞
[原料]大棗5枚,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胡桃仁20克,火雞1只,調(diào)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甜杏仁、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后撕去皮,撈出瀝水后置油鍋內(nèi)炸至金黃色,冷后將杏仁壓成末;栗子煮熟取肉;火雞去內(nèi)臟后洗凈切成小塊,鍋內(nèi)放豬油,將雞煸炒至黃色,加入調(diào)料上色,再加入白湯、胡桃仁、大棗,用文火燜1小時后,加入栗子肉,再燜15分鐘;用濕淀粉勾芡,再下杏仁末,即可?;鹌疱仯舨头?。
[功效]補脾肺,益腎氣,止咳喘,潤腸燥。適宜于潰瘍病脾腎虧虛所致的食少、乏力、耳鳴、健忘;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及精血不足、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
(24)花椒油淋鴨
[原料]活鴨1只(約750克),花椒30克,生姜片15克,黃酒、精鹽、五香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芝麻油50克。
[做法]殺鴨,去毛,剖腹,取出內(nèi)臟,洗凈,放清水中浸泡30分鐘后,瀝干水備用。將黃酒、精鹽、五香粉同放碗內(nèi),用筷子攪勻,以此汁在鴨身內(nèi)外擦抹,然后將鴨放盆內(nèi),加生姜片15克,拌漬30分鐘。取芝麻油50克,花椒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同放碗內(nèi),用筷子攪勻即成滋汁,備用。將拌漬好的鴨肉入籠蒸40分鐘,待熟透,放入鹵水鍋中,用小火鹵入味,邊鹵邊翻動,至鹵汁盡、肉酥軟,撈出瀝干。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花椒粒30克,炸出椒油,椒粒成深色撈起,將鴨入油中滾動一下后提起,宰成條形塊后,再擺成鴨形,最后淋上滋汁即成。
[功效]補虛開胃,散寒止痛。適宜于腸胃病,癥見胃中冷痛、嘔吐、呃逆、大便溏瀉者。
(25)芡實燉老鴨
[原料]老鴨1只約750克,芡實50克,生姜、蔥、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宰鴨后去凈毛,剁去嘴、腳爪,去除內(nèi)臟,沖洗干凈;將芡實加溫水浸半天,洗凈,填入鴨腹內(nèi),鴨腹朝上,放在砂鍋中。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生姜、蔥、黃酒,蓋好,用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燉煮2小時,加精鹽、味精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補虛止瀉,健脾開胃。適宜于脾虛泄瀉多兼見食欲不振、腹脹、倦怠乏力等癥患者食用。
(26)烤五香肥鵝
[原料]肥鵝肉750克,干姜6克,吳茱萸、肉豆蔻、肉桂各3克,丁香1克,黃精、醬油、白糖、味精各適量。
[做法]肥鵝肉切塊,將干姜、吳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細(xì)末,涂于鵝肉上,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味精等調(diào)味品中浸泡2小時,然后將鵝肉放入烤箱內(nèi),小火烤15分鐘左右,翻過來再烤15分鐘,熟后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溫補脾腎,澀腸止瀉。適宜于腹痛、腹瀉、乏力、肢冷等脾腎虛陽型結(jié)腸炎患者食用。
(27)黃芪玉竹煲兔肉
[原料]黃芪30克,玉竹30克,兔肉2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兔肉加水煮沸,撈出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砂鍋內(nèi);黃芪、玉竹去雜質(zhì),用潔凈紗布包裹,一并放入。用文火熬煮,熟后取出藥包,放適量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益中氣。適宜于氣虛便秘者食用。
(28)黨參黃芪蒸羊肉
[原料]熟羊肋條肉50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水發(fā)香菇2個,玉蘭片少許,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各適量。
[做法]將黨參、黃芪切片,加水煎煮2次,得濃縮液30毫升;羊肉切片。把玉蘭片放于碗底,上面放入香菇、羊肉,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和參芪液,上籠蒸30分鐘取出,揀去花椒包、蔥、姜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利水,氣血雙補。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脫肛、遺精、子宮脫垂者。
(29)風(fēng)味牛肉脯
[原料]牛肉500克,胡椒3克,砂仁3克,蓽撥、橘皮、草果、高良姜、生姜各6克。
[做法]除牛肉外,將以上各味均研成細(xì)末,加入姜汁、蔥汁、食鹽和水適量拌勻,放入牛肉腌漬2日,然后用文火煨煮至牛肉熟爛拌勻取出,切片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補脾開胃,溫中散寒。適宜于脾胃虛寒、胃脘隱痛者食用。
(30)陳皮炒鴿肉
[原料]凈鴿肉250克,陳皮(橘皮)15克,荸薺100克,紅辣椒15克,芹菜300克,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凈鴿肉剔去筋皮,洗凈,瀝干;陳皮加溫水浸30分鐘;荸薺洗凈,削去皮;紅辣椒去籽;芹菜去葉、根,洗凈。將鴿肉、芹菜、荸薺、紅辣椒均切作細(xì)?。魂惼で凶餍K。取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一同放碗內(nèi),攪至糖化成滋汁,備用。將鴿肉丁放碗內(nèi),加雞蛋清1只,并放精鹽、味精、黃酒、濕淀粉,調(diào)拌勻后腌漬5分鐘。將鍋燒熱,放豬油燒成七成熱,倒入鴿肉炒散,瀝干油。將鍋置旺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陳皮炒一下,再下蔥段、生姜片煸出香味,下辣椒炒勻,然后放鴿肉,倒入預(yù)先兌好的滋汁,放芹菜末,不斷炒動,待熟,淋上食醋、芝麻油,起鍋盛盤。蝦片在油中炸一下,撈出,圍在周圍,上桌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祛痰、鎮(zhèn)咳、降逆。適宜于胸腹脹滿、食欲不振、咳嗽多痰、嘔吐噦逆等癥患者食用。
(31)芪杞燉乳鴿
[原料]乳鴿1只,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生姜、蔥段、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乳鴿宰殺后拔盡毛,剖除內(nèi)臟,洗凈;黃芪、枸杞子同放碗內(nèi),加水適量浸1小時。將乳鴿放燉盅內(nèi),加黃芪、枸杞子(連同所浸的水一并加入),加生姜、蔥段,蓋好,放鍋內(nèi),隔水燉1小時,加精鹽、味精調(diào)好味,佐餐食用,黃芪、枸杞子可一并嚼食。
[功效]健脾補氣,補腎益精,強身健身。適宜于病后精氣虛損不復(fù)、脾胃運化功能不健,癥狀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患者食用。
(32)冬筍炒鵪鶉
[原料]鵪鶉2只,冬筍200克,香菇30克,蔥末、生姜、醬油、黃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將鵪鶉肉取凈肉用,切成柳葉片,加黃酒等腌漬過;冬筍剝?nèi)?,切去老根,對剖開,加水煮10分鐘,洗凈后,切作薄片;香菇加溫水浸1小時,去蒂,切成月牙片。炒鍋放火上,舀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投入鵪鶉片,滑炒至肉色變白,倒入漏勺中瀝油。炒鍋復(fù)置火上,鍋內(nèi)留少許油,燒熱,放入蔥末、生姜絲,煸炒出香味,再放入冬筍片、香菇,煸炒幾下后,加入醬油、白糖,并放少量開水,倒入鵪鶉肉片,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益中氣。適宜于各種慢性胃病,脾胃虛弱,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久瀉久痢、氣短神疲者。
(33)菇筍蒸鯽魚
[原料]活鯽魚1條(約500克以上),肥豬肉60克,香菇30克,冬筍60克,口蘑3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將鯽魚洗凈切斜刀;肥豬肉、冬筍、口蘑分別切片;香菇洗凈。鯽魚燙一下置盤中,加入精鹽、料酒腌漬;炒勺內(nèi)加入蔥、姜烹炒,盛放在魚面上,并將香菇、冬筍、口蘑、豬肉片擺放在魚身上,加入味精、白糖、雞清湯,上籠用大火蒸半小時,揀去蔥姜,取出鯽魚另裝盤,蒸湯倒入鍋內(nèi),加入香菜末、香醋燒沸,調(diào)好味澆在魚上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補虛。適宜于反胃嘔逆者食用。
(34)黃芪燉帶魚
[原料]帶魚1000克,炒枳殼15克,黃芪50克,鹽、姜、蔥、味精、食油、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黃芪、炒枳殼洗凈研細(xì),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帶魚去頭及內(nèi)臟,洗凈切段,放入油鍋中略煎片刻,放入藥袋及佐料,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燉30分鐘后,揀去藥袋、蔥段、姜片,撒入味精調(diào)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和中開胃。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脫肛、久瀉者。
(35)鮮藕燉烏賊
[原料]鮮藕200克,烏賊凈肉400克,雞清湯、味精、鹽各適量。
[做法]鮮藕洗凈,切成小片;烏賊凈肉用溫水洗凈,切成小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烏賊肉,煸炒幾下,放黃酒適量,翻炒一下后盛起。鍋中放油,下藕片炒至半熟,加入烏賊肉,加雞清湯,用小火炒煮5分鐘,加味精、鹽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滯,涼血止血。適宜于消化病出血病癥患者食用。
(36)黨術(shù)蒸草魚
[原料]草魚1尾(約600克),白術(shù)10克,黨參10克,干姜10克,花椒10克,黃酒、豬肉油、姜片、蔥段各適量,精鹽、味精少量。
[做法]草魚去鱗,除去鰓,棄內(nèi)臟,洗凈;白術(shù)、黨參、干姜、花椒一并烘干,加工成粉末,過篩后備用。用刀在魚兩邊斜劃幾道花紋,將黃酒、精鹽、味精、中藥粉末同放碗內(nèi),攪勻,抹在魚身內(nèi)外。將上好漿的魚放盤內(nèi),放入生姜片、蔥段,用豬肉油包好,上籠蒸30分鐘,去豬肉油、生姜片、蔥段,上桌食用。
[功效]補氣溫中,止痛止瀉。適宜于腸胃病患者,癥狀表現(xiàn)為飲食減少、胃中冷痛、呃逆、腹中冷痛、大便久瀉不愈者。
(37)黨參燒鰣魚
[原料]黨參、黃芪各15克,鰣魚1條,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參、芪濃煎取汁約20毫升備用。鰣魚去鱗、雜,洗凈,切塊;鍋中放油適量燒熱,將鰣魚炸至金黃色,再放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等,加清水少許略烹,調(diào)入?yún)④沃闯伞?/p>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開胃。適宜于潰瘍病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倦怠乏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貧血等氣血不足者的調(diào)理。
(38)鮮菊火鍋
[原料]鮮菊花5朵,雞肉100克,里脊肉100克,水發(fā)海參75克,鴨肫1只,冬筍凈肉75克,青菜心5棵,粉絲50克,調(diào)料適量。
[做法]雞肉、里脊肉均用溫水洗過,切成6厘米長、1厘米寬的薄片;水發(fā)海參挖去腹內(nèi)污物,洗凈,放沸水中燙一下,順長一剖兩半,再橫切分成兩段;鴨肫去筋膜及內(nèi)層黃皮,洗凈,切成薄片,排齊;冬筍凈肉放沸水汆一下,先順長一剖兩半,再斜切成薄片;青菜心洗凈,一剖為四;粉絲剪短。火鍋中倒入鮮湯蓋好,燒沸后,放入青菜心、粉絲、冬筍片,并放鹽、味精,蓋上鍋蓋,略燒片刻,端鍋上菜,將鮮菊花、雞肉、里脊肉、海參、鴨肫等各種主料一起上桌,放在火鍋周圍。醬醋調(diào)料汁、麻辣調(diào)料汁也一并上桌,供蘸食選用。
[功效]健脾開胃,清心降火。適宜于食欲不振、納食不良、心緒煩燥等癥患者食用。
(29)芋梗炒五花肉
[原料]山芋梗150克,五花肉100克,蔥、姜、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山芋梗擇洗凈切段;肉洗凈切絲。油鍋燒至八成熱時,投入蔥、姜煸出香味,放入肉絲用大火熘炒,烹入料酒后,倒入山芋梗煸炒至熟,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補虛通便。適宜于腸燥便秘、中老年習(xí)慣性便秘者食用。
(40)清燉南瓜
[原料]精牛肉100克,南瓜300克,生姜、蔥、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用溫水洗凈,切成2厘米長、1.5厘米寬的塊;南瓜洗凈,去蒂及瓤、子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厚的塊,生姜洗凈切片,蔥切段。將牛肉塊放鍋內(nèi),加生姜片、蔥段、鹽,并加水,用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至七成熟,下南瓜塊,繼續(xù)用溫火燉至牛肉熟爛,放味精調(diào)味,裝盤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益中氣。適宜于腸胃病脾胃虛弱,癥狀表現(xiàn)為氣短神疲、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者食用。
您好,這是我回答的讀者提問,不知對您有無幫助。
答:打嗝不止,醫(yī)學(xué)上叫做“頑固性呃逆”,這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頑固性呃逆主要是膈神經(jīng)受刺激所
致,病因很多,其中頸椎疾病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頸椎病很嚴(yán)重,使得椎間孔變窄,人低頭的時候,椎間孔會進(jìn)一步變窄,就會壓迫膈神經(jīng),引起打嗝。另外,頸椎病會引發(fā)頸椎椎體、椎間盤周圍形成一些無菌性的炎癥反應(yīng),當(dāng)炎癥不斷加重,刺激到神經(jīng)也會引起如頭痛、頸肩上肢痛以及上肢的麻木等癥狀,如果刺激到了膈神經(jīng)就會出現(xiàn)打嗝。因此,患者可通過注射或手術(shù)使藥物到達(dá)患部,消除炎癥對神經(jīng)的刺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35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膿毒敗血癥的細(xì)菌因素
下一篇: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飯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