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方性斑疹傷寒亦稱蚤型或鼠型斑疹傷寒
診斷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ㄒ唬└鶕?jù)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表現(xiàn)可初步診斷
(二)實驗室檢查
1.血象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
2.血清學檢查外斐氏反應中
3.動物接種將發(fā)熱期患者血液接種入雄性豚鼠腹腔內(nèi)
治療措施
與流行型斑疹傷寒基本相同。國內(nèi)某一系列(1985年)報道186例
病原學
病原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mooseri)
莫氏立克次體的形態(tài)、染色特點
莫氏立克次體與普氏立克次體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故二者有交叉反應
,均能與變形桿菌OX19發(fā)生凝集反應。但二者的顆粒性抗原不同,用凝集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可將其區(qū)別。發(fā)病機理
與流行性斑疹傷寒者基本相似
,但血管病變較輕,小血管中有血栓形成者少見。流行病學
地方型斑疹傷寒散發(fā)于全球
,多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屬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以晚夏和秋季谷物收割時發(fā)生者較多,并可與流行型斑疹傷寒同時存在于某些地區(qū)。國內(nèi)以河南、河北、云南、山東(一)傳染源家鼠如褐家鼠
(二)傳播途徑鼠蚤吮吸病鼠血時
(三)易感者人群對本病有普遍易感性
,某些報告中以小學生和青壯年發(fā)病者居多。得病后有較強而持久的免疫力,對普氏立克次體感染也具相當免疫性。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6~14日,平均12日
。癥狀,體征及臨床經(jīng)過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
,但病情輕、病程短。發(fā)熱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型,體溫一般為38~40℃,持續(xù)6~14日,最短4日,最長25日。皮疹少,多為充血性,約1/4~1/3病例可無皮疹,1/2~2/3的病例有脾腫大。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較輕,大多僅有頭暈、頭痛、部分可有失眠、聽力減退等。但煩躁不安、譫妄或昏睡、昏迷等少見大多急驟起病
約50%~80%患者出現(xiàn)皮疹
,多見于第4~7病日。初發(fā)生于胸腹,24h內(nèi)遍布背、肩、臂、腿等處,臉、頸、足底、手掌一般無疹。開始為斑疹,粉紅色,直徑1~4mm,按之即退;繼成斑丘疹,色暗紅,按之不即消失。疹于數(shù)日內(nèi)消退中樞神經(jīng)系癥狀除頭痛
輔助檢查
發(fā)病早期(7天以內(nèi))
,1/4~1/2的病例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隨后,近1/3的病人出現(xiàn)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可延長,但DIC較少見。90%病人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ALT、AKP和LDH等也多有升高患者血清也可與變形桿菌OX19株發(fā)生凝集反應
一般實驗室不宜進行豚鼠陰囊反應試驗
地方性斑疹傷寒容易誤診的疾病
1.傷寒(typhoid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2.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3.恙蟲病(tsutsugamushidisease):又名叢林斑疹傷寒(scrubtyphus)
4.鉤端螺旋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預防
從滅鼠
預后
病情良好
不能,鼠是一些致病病毒virus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4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變有哪些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