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吸蟲病概述:
肺吸蟲病(paragonimiasis)是一種地方性寄生蟲病,由肺吸蟲寄生于人體肺部所引起。由于進食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蟹類或蛄而感染。咳嗽、胸痛和鐵銹色痰為最常見的癥狀。蟲體和蟲卵也可寄生于腦、肝、腸道、腹腔、眼及皮下造成異位感染。
小兒肺吸蟲病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流行病學史居住在流行區(qū),并有生食蟹類、蛄或飲生水的歷史。
小兒肺吸蟲病臨床表現(xiàn):
依肺吸蟲寄生的部位而分為以下幾型。 1. 肺型 起病大多緩慢,全身癥狀有發(fā)熱、乏力、消瘦、盜汗等。同時咳嗽、胸悶、胸痛、咯鐵銹色痰或痰帶血絲。有時可伴有胸腔積液。 2. 腦型 多見于兒童。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發(fā)作和癱瘓等。因病變在腦中主要損害的部位而分為癲型、腦瘤型、腦膜炎型、腦血栓型和癔病型。腦脊液常有異常改變。 3. 腹型主要為腹痛、腹壁緊張、局部有壓痛。如蟲囊侵及腸壁時可有腹瀉及粘液膿血便。 4. 皮下結節(jié)大小不等( 約0.5~4cm直徑大?。?,位于深部皮下,以腹壁皮膚多見,能向各處遷移游走。
小兒肺吸蟲病實驗室檢查
1.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稍增多,約在10~15×109/L之間。早期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可達50% 以上。
2. 痰液檢查 肉眼可見血痰、鐵銹色痰及膠凍狀痰。痰液鏡檢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嗜酸粒細胞、吞噬細胞、夏科— 雷登結晶及蟲卵。
3. 糞便檢查 用濃縮法找蟲卵可提高陽性率。
4. 胃液檢查 年幼小兒不易收集痰液標本者,可抽洗胃液查蟲卵。 5. 腦脊液 壓力增高,外觀無色透明或呈淺黃色,白細胞數(shù)目略微增加,主要為嗜酸性粒細胞。蛋白質(zhì)增加,糖正常或增加,氯化物正常。有時也可找到蟲卵。
6. 皮下結節(jié)可做活體組織檢查找成蟲、蚴蟲或蟲卵。
7. 抗原皮內(nèi)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陽性。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肺吸蟲病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陽性率達100%)和特異性。 ?8.其他如X線胸片、顱骨片、顱腦CT等檢查有助于確定病變部位.
小兒肺吸蟲病治療方法:
( 一)一般治療 加強營養(yǎng),臥床休息。咯血可用止血藥。癲需服用抗癲癇藥物。當有胸腔或心包大量積液有壓迫癥狀時應反復抽液,顱壓增高需降顱壓。
( 二)病原治療 1.吡喹酮 劑量為45~50mg/( kg? d),分3次服用,共2天為一療程。 2.硫雙二氯酚 為首選藥物,劑量為50mg/( kg? d ),分3次口服,連日服10~15日或隔日服20~30日為一療程。腦型者需重復2~3個療程,每個療程應間隔1~2周。治愈率可達80%~100%。
( 三)手術治療 腦型有局部壓迫癥狀或其他型的局限病灶可摘除囊腫、結節(jié)或剝離粘連等。術前必需控制肺部病變,如病變散在或萎縮而肺部病變尚未控制者,外科手術應嚴加選擇
1.常見的寄生蟲有哪些
寄生蟲(parasite)指一種生物,將其一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居住在另外一種動物,稱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時,對被寄生動物造成損害。
人類想完全隔絕寄生蟲又是不可能的。據(jù)BBC Exklusiv稱,全球有14億人受到寄生蟲危及健康的威脅。
而每個人身上都“棲息”有過100萬只寄生細菌,昆蟲。特別是在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非洲和亞洲,蚊子猖獗,飲用水污染嚴重,人民營養(yǎng)不良,可見到絲蟲引起的象皮病等寄生蟲疾病。
但寄生蟲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對于一些遭受自身免疫力過強疾患的病人來說,寄生蟲是一劑良方。
寄生蟲為了自身生存,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zhì),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這種寄生蟲藥方,服用間期長(3周一次),藥效比化學藥物要好。
1、飯前便后要洗手。 1993年美國一醫(yī)院分析一些來自一猶太社區(qū)的血液樣本,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人感染上了豬肉絳蟲。
但是猶太教徒并不吃豬肉,原因何在?原來是每個受感染的猶太家庭都請過家務人員,正是這些家務人員個人衛(wèi)生意識淡薄,加之這些家庭的飲食方法,導致了很多人感染了豬肉絳蟲。 2、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
3、徹底煮熟肉類,海產(chǎn)食物。飲用水要徹底燒開。
例如弓形蟲,人類通過未徹底煮熟的肉類感染。世界人口有1/3感染,德國人也有50%的感染率。
而喜歡吃不徹底煮熟的肉類的法國人,感染率達80%。 4、消滅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
5、感染寄生蟲后,及時就醫(yī)。比如昏睡癥的治療,盡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
2.怎么預防寄生蟲
人體寄生蟲病是嚴重危害少年兒童健康的常見病,特別是以蛔蟲、鉤蟲、鞭蟲、蟯蟲病等為代表的土源性腸道線蟲病,在兒童中感染率較高,以5~14歲最高,2歲以下兒童并不少見。
通常說的兒童有蟲多是指患有這一類寄生蟲病。 腸道線蟲寄生兒童腸道,奪取營養(yǎng),往往導致兒童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癥狀,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及智力發(fā)育,甚至可因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
蛔蟲幼蟲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過敏癥狀。成蟲在小腸內(nèi)寄生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常有腹痛伴食欲減退、惡心、腹瀉或便秘,大便出(或吐出)蛔蟲,時有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嚴重感染的??梢饍和癄I養(yǎng)不良、反應遲鈍、發(fā)育障礙,還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蛔蟲性闌尾炎等嚴重并發(fā)癥;鉤蟲寄生于十二指腸及小腸內(nèi),吸食血液而引起兒童貧血,病初時有食欲亢進、好食易餓、喜食泥土或生米等異食癖,繼而發(fā)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面色指甲蒼白,表情淡漠,毛發(fā)枯干,頭暈、乏力,氣短、心悸等,慢性長期感染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嚴重時可致貧血性心力衰竭;鞭蟲寄生于兒童盲腸,以組織液和血液為食。
輕度感染者一般無明顯癥狀,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血便等癥狀;蟯蟲病以夜間 *** 、 *** 奇癢為主要特征,影響睡眠,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煩躁、夜驚等癥狀。有時可侵入鄰近器官,引起異位并發(fā)癥,如 *** 炎、輸卵管炎、闌尾炎等,長期反復不愈對兒童身心健康均有影響。
慢性寄生蟲病還可引起小兒侏儒癥。因此,兒童應定期化驗大便,如發(fā)現(xiàn)患腸道線蟲病應及早進行驅(qū)蟲治療。
目前驅(qū)蟲藥多為廣譜、高效、低毒的復方甲苯咪唑、甲苯達唑和阿苯達唑等藥物,但這些藥終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嬰幼兒要慎用,應遵醫(yī)囑或嚴格按照說明書合理選擇毒、副作用較小的藥物使用。
一般兒童于每年春、秋季驅(qū)蟲治療1~2次為宜,同時要加強健康及衛(wèi)生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wèi)生,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腸道線蟲感染。
3.怎么預防人體寄生蟲
1、注意孩子的個人和飲食衛(wèi)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wèi)生,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腸道線蟲感染。
2、對于明確有蛔蟲感染的孩子還需要予以驅(qū)蟲治療,以預防并發(fā)癥。體內(nèi)蛔蟲較多者,可以每半年驅(qū)蟲一次。
蛔蟲等寄生蟲有遇溫則安”之習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驅(qū)蟲治療時對因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較易耐受和適應,容易恢復健康。3、驅(qū)蟲藥物的選擇要根據(jù)不同的寄生蟲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也可以選擇廣譜驅(qū)蟲藥,但具體劑量,要向醫(yī)生咨詢,一般多根據(jù)公斤體重計算。
驅(qū)蟲后2-4周要復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蟲卵,可重復驅(qū)蟲治療。4、對于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避免藥物驅(qū)蟲治療,因為它們的肝腎代謝功能均不完善,藥物可能會對孩子的肝腎產(chǎn)生毒副作用。
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以內(nèi)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種類與量較少,接觸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后者相對較清潔,幾乎很少沾染蟲卵,所以它們真正需要打蟲的機會也少。
4.防治寄生蟲怎樣使用
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
其中常見的有蛔蟲病、鉤蟲病、晚蟲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農(nóng)村,感染率高達80%。
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輕重不等的胃腸道癥狀(腹痛、嘔吐、消化不良)外,蛔蟲可引起膽道蛔蟲癥、蛔蟲性腸梗阻、腸穿孔等;鉤蟲可引起慢性腸道出血,導致貧血;蟯蟲可導致肛周、會 *** 病癢和炎癥,影響睡眠。 腸道寄生蟲病大多是經(jīng)口傳染的。
寄生在人體腸道的成蟲經(jīng)糞便排出蟲卵,污染水源或土壤,或施肥時直接或間接地污染蔬菜、瓜果、食具等。家畜管理不嚴也可成為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染源。
在沒有自來水的農(nóng)村,人們淘米、洗菜、洗便等一切生活用水都來自同一條河浜,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腸道寄生蟲病的感染率。此外,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如生吃未經(jīng)消毒的瓜果、蔬菜,喝生水;飯前、便后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通過食物、水源、食具而被人食入。
蟲卵或蚴蟲進入人體后逐漸發(fā)育為成蟲,然后排卵,成為傳染源。因此,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關鍵在于: ①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和不潔瓜果。
②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③教育小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習慣。
④加強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⑤不隨地大小便,加強糞便無害化處理,不用新鮮糞便施肥。
⑤加強家畜管理,城市不養(yǎng)雞、鴨、鵝。 ①托幼機構、學校應定期檢查糞便,及早發(fā)現(xiàn)寄生蟲病兒,以利徹底驅(qū)蟲。
5.中學生常見病的預防
為了進一步做好常見病的預防,現(xiàn)就"六病"(齲齒、近視眼、脊柱彎曲異常、沙眼、蛔蟲病、缺鐵性貧血)的預防進行講解: 一、預防齲齒 預防齲齒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教育學生保持口腔衛(wèi)生.教育學生每天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的方法要正確.少吃甜食,養(yǎng)成吃東西后馬上淑口、睡前不吃東西的好習慣。
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發(fā)現(xiàn)齲齒及時充填治療。 二、預防近視眼 (一)教育學生做到"二要":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眼與書本的距離保持一市尺;連續(xù)讀寫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向遠處眺望一會。
(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做到"五不";不在光線太暗及光線過強的地方讀寫;不在動蕩的車廂里、走路是看書;不連續(xù)長時間讀寫;不趴在桌子上讀寫或躺在床上看書;不看字體太小或印刷不清的書。 (三)要求學生連續(xù)看電視半小時后,需要休息5-10分鐘。
眼與電視屏幕的距離不要低于2-2.5米。操作電腦時眼與電腦屏幕的距離以50-60厘米為宜。
要嚴格控制玩電子游戲機的時間,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嚴格禁止兒童觀看三維立體畫。
(四)教育學生堅持做眼保健操,平時注意加強營養(yǎng),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 (五)要求學生課間休息時必須到教室外活動,以消除視力疲勞。
(六)定期讓學生檢查視力,發(fā)現(xiàn)視力下降要及時治療。尤其是視力下降到0.5米時,及有可能發(fā)展為近視眼,應特別的關注。
三、預防脊柱彎曲異常 (一)、家長要注意從小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爭取的坐、立、行姿勢。 (二)、家庭要為學生配備適合學生身高的課桌椅。
(三)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時,不要長時間單側(cè)肩膀負重,應提倡學生買雙肩背書包。 四、預防沙眼 預防沙眼的主要方法是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和別人共用毛巾、手帕、洗臉水、更不要用臟手揉眼和用臟手帕、衣袖擦眼睛。
手帕、毛巾要經(jīng)常燙洗或者煮沸消毒。要勤洗手和剪指甲。
得了沙眼要及時的治療。 五、預防蛔蟲病 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每年最好服用1-2次驅(qū)蟲藥,進行驅(qū)蟲治療。 六、預防缺鐵性貧血 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偏食、不挑食,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腎、心、蛋黃、豆?jié){、水果、干果等,講究飲食衛(wèi)生,避免腸道寄生蟲病,女生在月經(jīng)期間要注意經(jīng)期衛(wèi)生。
6.人體寄生蟲學與健康這門課能學到什么知識
首先,將“醫(yī)學”和“寄生蟲學”有機結合。
既然是“醫(yī)學”,就離不開“病”和“病人”;既然是“寄生蟲學”(是動物學的一個分支),就離不開形態(tài)和生活史。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地到課本、到圖書館、到臨床去尋找有關“病”和“病人”,看一看這些病的特點和表現(xiàn)。
接下來就是思考這種病的診斷和治療了,這就有必要去研究引起這種病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和生活史。最后去探討二者的關系。
由此可見,只有將“醫(yī)學”和“寄生蟲學”有機結合才能學得系統(tǒng)、學得活、學得實用。其次,將“大課”(理論課)和“小課”(實驗課)有機結合。
醫(yī)學生任務重、時間緊,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人體寄生蟲學的特點之一是“好懂不好記”、“好學不好考”。
所以,學生最好力爭在“大課”理解一切、牢記一切;在“小課”加深理解、鞏固理論?!按笳n”記好知識點,“小課”看好蟲子形。
最后,將“課堂學習”和“參與研究”結合起來。學生在學好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適量參與一些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動手能力、鞏固理論知識、開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
這兩者的有機結合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當然這一點需要教研室創(chuàng)造條件。
總之,學好人體寄生蟲學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努力。但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主體還是學生。
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人體寄生蟲學”界的專家! {我也是在百度上查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7.中學生衛(wèi)生常識
1、校園內(nèi)禁食口香糖,提倡勤儉節(jié)約,用好一日三餐,嚴禁在食堂以外的地方吃零食喝飲料(教室內(nèi)飲用純凈水除外)。
2、要適時理發(fā),經(jīng)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換衣服。3、認真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扔紙屑雜物,不隨地吐痰。
4、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購買飯菜,注意用膳衛(wèi)生,不浪費糧食。用膳時不講話,用膳完畢及時離座并將餐盒擺放到指定位置。
5、文明用廁,愛護衛(wèi)生設施。6、不在小攤點上購物,不在馬路邊吃東西。
7、公眾場合中,要盡量避免發(fā)自體內(nèi)的各種聲響如打哈欠、咳嗽等,如果患感冒打噴嚏、咳嗽時,應用手帕掩住口鼻。
8.哪些疾病與人體寄生蟲有關,如何防治
1、流行特征及分布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蟲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蟲病,稱為食物源性寄生蟲病。
(1)華支睪吸蟲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華支睪吸蟲囊蚴的魚、蝦而感染。本病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北部、俄羅斯東部的少部分地區(qū)。
我國大陸除內(nèi)蒙古、青海、寧夏、 *** 未見華支睪吸蟲病例報告外,其余27個?。▍^(qū)、市)以及臺灣省、香港、澳門都有該病流行或病例報告。(2)并殖吸蟲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并殖吸蟲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
目前已報告的并殖吸蟲達50種之多,在我國大陸23個?。▍^(qū)、市)和臺灣省有確診的并殖吸蟲病病例報告。(3)旋毛蟲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蟲幼蟲囊包的豬肉、犬肉或其他動物肉而感染。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美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及黎巴嫩都有本病爆發(fā)流行的報告。我國大陸15?。▍^(qū)、市)和香港均曾有局部爆發(fā)或病例報告。
(4)弓形蟲病 人感染弓形蟲病途徑有多種,但以經(jīng)口感染為主,攝入含有弓形蟲包囊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食品(如羊肉、豬肉、牛肉、兔肉和雞肉等)以及攝入被本蟲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為感染的主要途徑。由于家畜的感染率高,故吃未煮熟的肉類食品的感染比被貓糞污染所致的感染更為常見。
弓形蟲病呈世界性分布,人體感染率較高的有古巴、法國、英國、新加坡、東非和巴西等國。我國各?。▍^(qū)、市)均有人體弓形蟲感染報告。
2、致病與危害 (1)華支睪吸蟲病 俗稱肝吸蟲病,輕度感染癥狀不明顯,重者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疲倦乏力、肝區(qū)隱痛、肝腫大等臨床表現(xiàn),晚期可出現(xiàn)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癥,還可并發(fā)膽囊炎、膽管炎、膽石癥和膽管阻塞等,可招致死亡。(2)并殖吸蟲病 肺吸蟲病除少數(shù)病例表現(xiàn)為急性外,多為慢性過程。
其臨床表現(xiàn)因蟲種不同分為兩大類型,即衛(wèi)氏肺吸蟲病與斯氏并殖吸蟲病。衛(wèi)氏肺吸蟲病是由衛(wèi)氏并殖吸蟲引起,肺臟為其成蟲主要寄生部位,因此主要癥狀是咳嗽、咳血、胸痛等,如侵犯腦脊髓、肝臟和皮下等時,也可出現(xiàn)肺外癥狀。
斯氏并殖吸蟲病是由斯氏并殖吸蟲(國內(nèi)一般稱斯氏貍殖吸蟲)引起,不能在人體內(nèi)發(fā)育成熟,以“幼蟲移行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引起游走性皮下結節(jié),侵犯肝臟、心包、眼、腦脊髓等時,也可引起相關癥狀。(3)旋毛蟲病 本病急性期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眼瞼和面部水腫、皮疹等過敏反應。
重癥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腫,還可出現(xiàn)胸腹水。繼之出現(xiàn)全身性肌肉疼痛,這種疼痛常使患者坐立不安,其中以小腿腓腸肌觸痛最明顯。
有的還出現(xiàn)咀嚼、吞咽困難,語言障礙等。嚴重時可因并發(fā)癥而死亡。
(4)弓形蟲病 多為隱性感染,嚴重者可有多種明顯癥狀和體征。在懷孕初期感染的,癥狀嚴重,常致流產(chǎn)、死胎或畸形。
先天性弓形蟲病預后不良,病死率較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遺癥,如神經(jīng)和智力方面的障礙,以及嚴重的視覺病變。
獲得性弓形蟲病,有癥狀者以頭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為最常見。重者可并有心肌炎、肺炎、腦炎、視網(wǎng)膜脈絡膜炎等。
如及早診斷和徹底治療,預后良好。但免疫缺陷者或艾滋病患者,常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預后不良。
3、防治策略和措施2003年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xiàn)狀調(diào)查華支睪吸蟲標化感染率為0.58%,比第一次寄調(diào)的標化感染率0.33%上升了75%,估算我國華支睪吸蟲感染人數(shù)為1249萬。全國8個流行?。▍^(qū)、市)并殖吸蟲血清學陽性率為1.71%,10個流行?。▍^(qū)、市)旋毛蟲血清學陽性率平均為3.38%,15個流行?。▍^(qū)、市)弓形蟲血清學陽性率為7.88%。
血清學陽性者中大多數(shù)為隱性感染者。(1)健康教育。
食源性寄生蟲病大都是 *** 共患病,其傳播循環(huán)較難切斷。但人群感染均系不良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所致。
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的重要措施,要使群眾了解本病的傳播途徑及其危害性,把好“病從口入關”,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魚、蟹、蝲蛄、螺和肉類。不喝生水,不吃不潔的生菜。
刀和砧板要生熟分開。廣州管圓線蟲幼蟲可經(jīng)皮膚侵入,應預防在加工螺螄過程中受感染。
(2)糞便管理。應禁止將廁所建在魚塘上或魚塘邊,糞便要無害化處理后再施用,不要用新鮮人糞或豬糞作為魚的飼料。
提倡圈養(yǎng)豬,飼料要加熱處理,不要用生魚、泔水等喂豬、貓和犬等。這對預防華支睪吸蟲病尤為重要。
(3)提倡家畜集中屠宰,加強肉品檢驗和管理。(4)治療患者、病畜和開展滅鼠,減少傳染源。
4、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近年完成的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表明,我國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流行依然嚴峻,加上其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常造成誤診或漏診。這些寄生蟲病的出現(xiàn)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來源的多樣化和飲食方式的改變、衛(wèi)生觀念普遍滯后有關。
由于現(xiàn)代都市人不再滿足于雞鴨魚肉,轉(zhuǎn)而追求鮮、肥、生猛,因此生魚片、野味、醉蟹、熗蝦、涮火鍋等成為許多飯店餐館的招牌菜。無意之中,許多人染上了寄生蟲病,有些曾經(jīng)是“罕見”的。
這些“吃出來的病”被媒體稱之為新的“富貴病”。更為可怕的是,大多數(shù)醫(yī)務人員和檢驗人員對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誤診、漏診,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損失。
(五)土源性線蟲病1、流。
9.人體寄生蟲學與健康這門課能學到什么知識
首先,將“醫(yī)學”和“寄生蟲學”有機結合。既然是“醫(yī)學”,就離不開“病”和“病人”;既然是“寄生蟲學”(是動物學的一個分支),就離不開形態(tài)和生活史。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地到課本、到圖書館、到臨床去尋找有關“病”和“病人”,看一看這些病的特點和表現(xiàn)。接下來就是思考這種病的診斷和治療了,這就有必要去研究引起這種病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和生活史。最后去探討二者的關系。由此可見,只有將“醫(yī)學”和“寄生蟲學”有機結合才能學得系統(tǒng)、學得活、學得實用。
其次,將“大課”(理論課)和“小課”(實驗課)有機結合。醫(yī)學生任務重、時間緊,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人體寄生蟲學的特點之一是“好懂不好記”、“好學不好考”。所以,學生最好力爭在“大課”理解一切、牢記一切;在“小課”加深理解、鞏固理論?!按笳n”記好知識點,“小課”看好蟲子形。
最后,將“課堂學習”和“參與研究”結合起來。學生在學好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適量參與一些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動手能力、鞏固理論知識、開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這兩者的有機結合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當然這一點需要教研室創(chuàng)造條件。
總之,學好人體寄生蟲學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努力。但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主體還是學生。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人體寄生蟲學”界的專家!
{我也是在百度上查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腸蟲清是一種用于治療小孩子出現(xiàn)腸胃問題如蛔蟲病時所服用的殺蟲藥物,是一種非處方藥,其作用原理是在藥物麻痹的情況下,附著在肚子腸胃壁上的寄生蟲如蛔蟲等被藥物麻痹后,從腸胃壁上脫落后,隨糞便排出體外,一般用于2歲以上的小孩子。那么,腸蟲清幾歲小孩可以吃,還有孩子腸蟲清的用法用量?
腸蟲清幾歲小孩可以吃 寄生蟲感染多見于3-4歲的兒童,是由于孩子自身衛(wèi)生習慣不好,衛(wèi)生狀況質(zhì)量不佳,導致寄生蟲隨著糞口傳播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腹痛,孩子生長發(fā)育受到限制,大便蟲卵檢查為陽性。一旦確診,可口服腸蟲清或者寶塔糖治療,一般在夜間頓服,腸蟲清必須兩歲以上才能服用。一般來說,兩周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口服驅(qū)蟲的藥物了,腸蟲清是可以給孩子使用的。另外適當?shù)慕o孩子多喝水,需要注意這個孩子的飲食衛(wèi)生,特別是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長肉不是特別的多,需要高度懷疑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而不是首先考慮體內(nèi)有寄生蟲。
孩子腸蟲清的用法用量 腸蟲清為高效、廣譜、低毒的驅(qū)腸蟲藥。能抑制寄生蟲對葡萄糖的吸收,導致蟲體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還原酶系統(tǒng),阻礙ATP的生成,致使蟲體能量代謝障礙。臨床用于治療蛔蟲、鞭蟲、蟯蟲、鉤蟲、絳蟲、糞類圓線蟲所引起的單獨或混合感染,并能破壞腸蟲再次感染的循環(huán)。由于腸蟲清口服后迅速吸收,在肝和肺等組織中均能達到相當高的濃度,并能進入棘球囊內(nèi)。因此,對腸道外寄生蟲病,如囊蟲癥、棘球蚴病、旋毛蟲病、以及華支睪吸蟲病,肺吸蟲病等也有較好的療效。成人及兩歲以上兒童治療蟯蟲、蛔蟲、鞭蟲、鉤蟲的常用量為一次頓服400mg即2片。本品毒性小,臨床應用時副作用輕,一般耐受良好,有少數(shù)病例伴有胃腸道不適、頭痛、思睡、乏力等,一般在48小時內(nèi)可自行緩解。小兒建議一天吃2片,什么時候吃都可以吃,吃一次就可以了。如果吃藥 后覺得還是有蟲,一周后再重復吃一次。小孩子吃東西沒有時間限制和定量,所以不要規(guī)定怎么吃藥。一天內(nèi)服完他一天需要用的藥物就可以了。
夏季天氣炎熱,空氣中濕度也較高,對幼兒來說夏天也會增大排汗量,幼兒體內(nèi)部分營養(yǎng)以及水份也會排著汗液排出,為了使您的寶寶順利度過夏天,幼兒的夏季飲食注意事項進行了整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6月份育兒知識,期望對你培養(yǎng)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6月份育兒知識:夏季注意補充湯水 夏天水份流失比較快,隨著汗水會有鈉、鉀以及其它一些礦物質(zhì)排出,所以夏季幼兒應該多補充湯水,在補充水的時候,建議讓幼兒多吃些水果,或者是以湯類來補充,并且最好少量多餐。要注意補充時水,白開水也不能喝多了,過量的水有可能會引起水中毒。
6月份育兒知識:夏季幼兒需要補充蛋白質(zhì) 幼兒身體發(fā)育快,蛋白質(zhì)又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溫環(huán)境中蛋白質(zhì)的損失變大,分解變快,所以夏天容易出現(xiàn)蛋白質(zhì)攝入不足的情況。媽媽們應該注意:補充蛋白質(zhì)最好用牛奶、雞蛋、豆制品、肉類,建議每天保證適量的牛奶雞蛋攝入量。
6月份育兒知識:多吃水果雜糧以補充維生素 粗糧、雜糧中維生素含量比較多,汗液中損失較多的是維生素C和B1、B2,多食水果針對性補充維生素C,粗糧中的維生素B1比較多,牛奶以及綠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2.
6月份育兒知識:夏季育兒12條提要 一、勿過多食用冷飲:冷飲是小兒喜歡的食品 一定要限制攝入量。過多攝入冷飲會引起小兒胃腸道疾病,也可傷害牙齒。冷飲一般要比胃內(nèi)溫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過冷刺激后,黏膜血管強烈收縮,胃內(nèi)分泌紊亂。胃酸、胃酶分泌銳減,使胃的消化、殺菌、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兒童胃黏膜非常嬌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出現(xiàn)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若冷飲不合格,還可造成細菌性胃腸疾病。過多食冷食還可影響小兒牙齒發(fā)育,尤其是換牙期。
二、避免腸道傳染?。合募臼悄c道傳染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如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性腸炎等,注意飲食衛(wèi)生,是阻斷腸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三、避免蚊蟲叮咬:尤其是到野外游玩時,野外蚊蟲有毒,小兒被咬后由于毒素作用,局部會出現(xiàn)嚴重的紅腫。甚至發(fā)燒。另外,蚊蟲也是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沒有接種過乙腦疫苗的小兒,更易被傳播上,即使是接種了乙腦疫苗也有被傳染的可能。
四、防止日光性皮炎:夏季日光中紫外線指數(shù)大,應注意避光。尤其是對小兒眼睛的保護。配戴太陽鏡一定要注意太陽鏡的質(zhì)量,劣質(zhì)的太陽鏡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線的輻射,反而會損害眼睛。
五、預防紅眼?。翰灰煊妹?,到游泳館游泳時要注意館內(nèi)衛(wèi)生。去年夏季,秦皇島市中小學生有將近八成患紅眼病,持續(xù)高熱,惡心嘔吐,病程達半月甚至更長,主要是游泳孩子密度大,游泳池中水的消毒不及時。要常規(guī)使用滴眼液。注意隔離。
六、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蟲卵:吃進后可在人體中生長、繁殖,到秋季時,蟲卵變成成蟲,是小兒罹患腸蟲癥、膽道蛔蟲癥等的主要原因。小兒不宜食半生食品,如涮海鮮產(chǎn)品、肉等,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感染上肺吸蟲病。小兒手上和指甲縫中可存在蟯蟲卵,通過口腔進入腸道使小兒患腸蟯蟲癥。
七、多飲用白開水:任何飲料都不能代替白開水。
八、補鹽:小兒夏季出汗多,適當增加鹽的攝入。
九、午睡:夏季日照時間長,晚間睡眠時間相對少,要讓小兒午睡。
十、苦夏:因夏季炎熱,小兒食欲差,但消耗不少,要攝入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以保證小兒生長需要。
十一、進商場、游樂場、冷飲廳、麥當勞等場所:室外是烈日炎炎,進入帶有空調(diào)的場所時,小兒汗毛孔突然關閉,會發(fā)生外感風寒,很易患感冒。一定要注意小兒出汗時不要馬上進入帶有冷氣的房間,要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長褲長袖襯衫;到室外后再換上短衣。這樣雖然費事,卻能避免小兒患病。
十二、防止小兒中署:夏季要讓室內(nèi)通風,即使是有空調(diào)的房間,也要定時開窗通風一定的時間。不要讓小兒在烈日下玩耍,多飲水。尤其是嬰幼兒,家長總是怕著涼受風,往往穿太多,不敢開窗,造成小兒中暑。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5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內(nèi)閉外脫型急性胰腺炎
下一篇: 抑郁癥患者自殺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