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已知約有100多種動物在自然條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蟲病,包括肉食獸、雜食獸、嚙齒類和人,其中哺乳動物至少有65種,家畜中主要是豬和人。我國東北三省犬的旋毛蟲感染率很高。
旋毛蟲為一種很小的、前細后粗的白色小線蟲,雄蟲長1.4~1.6毫米,雌蟲長3~4毫米,肉眼勉強可以看到。寄生在小腸的腸壁上。它的生活史特點是,同一動物既是終宿主,又是中間宿主。當人或動物吃了含有旋毛蟲幼蟲包囊的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蟲逸出鉆入十二指腸和空腸的粘膜內,約經1.5~3天即發(fā)育為成蟲,交配后,雄蟲死亡,雌蟲鉆入犬腸腺或粘膜下淋巴間隙中產幼蟲。犬部分幼蟲隨血流散布到全身。橫紋肌是旋毛蟲幼蟲最適宜的寄生部位。剛進入肌纖維的幼蟲是直的,隨后迅速發(fā)育增犬,逐漸卷曲并形成包囊。犬體內的包囊呈圓形,犬小為0.25~0.3毫米X0.4毫米,眼觀呈白色針尖狀。包囊內含有囊液和1~2條卷曲的幼蟲,個別可達6~7條。包囊在數月或1~2年內開始鈣化,鈣化包囊的幼蟲仍能存活數年。
【診斷】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肌肉疼痛、水腫。但自然感染犬癥狀較難發(fā)現,生前診斷較困難。必要時可采取肌肉做活體組織檢查,也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間接血凝試驗。
死后可根據在肌肉中發(fā)現幼蟲確診??刹扇「∽笥医牵ɑ蜓?、腹肌)各一小塊,再剪成麥粒犬的小塊24塊,用厚玻片壓片鏡檢(20~50X)。
【防治】搞好衛(wèi)生,消滅鼠類,將尸體燒毀或深埋。禁止隨意拋棄動物尸體和內臟。對檢出旋毛蟲的尸體,應接規(guī)定處理。喂犬的生肉必須經過衛(wèi)生檢驗,證明無旋毛蟲才可喂飼。旋毛蟲病可試用丙硫嘧啶治療,用量按25~40毫克/千克體重·日,分2~3次口服,5~7天為1療程。
旋毛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分布于全世界,以歐美的發(fā)病率較高,我國云南、西藏、湖北及東北等地也屢有本病流行。旋毛蟲的成蟲和幼蟲寄生在同一宿主(人或動物)體內。成蟲寄生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端黏膜;幼蟲則廣泛寄生于骨骼肌內。當人吃了含有活的旋毛蟲包囊的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后,胃液將囊壁消化,幼蟲即脫囊而出。脫囊后的幼蟲部分被人體的免疫作用消滅,部分下行到十二指腸并鉆入腸黏膜,約及周后發(fā)育為成蟲。交配后雄蟲很快死亡,自腸腔排出;雌蟲則繼續(xù)長大,每條雌蟲又可產幼蟲1千~2千條。少數幼蟲可隨糞便排出體外,但大部分幼蟲則侵入黏膜內淋巴管,并隨血循環(huán)被帶至身體各部,但只有在骨骼肌內的幼蟲才能繼續(xù)發(fā)育。幼蟲寄生以膈肌、肋間肌、咀嚼肌、肽二頭肌、三角肌及腓腸肌等處最多見。肌肉內的幼蟲2周后即增大十余倍,體長達1毫米左右,呈螺旋狀卷曲,其周圍逐漸形成包囊。囊中的幼蟲可生存很久,部分可逐漸鈣化。旋毛蟲對人體損害的程度,與食人旋毛蟲包囊的數量和人體對其反應的輕重有關。輕度感染,如食下20~30個包囊,常不發(fā)??;嚴重感染,發(fā)病后每1克骨骼肌的幼蟲數可達1千條以上,??蓪е滤劳?。
由于成蟲寄生在腸腔,所以本病早期有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幼蟲隨血循環(huán)移行時,可損害多種器官,如腦、心、腎、全身肌肉等,并引起全身毒血癥狀。病人出現發(fā)熱(38~40℃),明顯的肌肉疼痛、水腫(眼瞼、顏面及下肢),同時伴有乏力、頭痛、畏寒、皮疹等。嚴重者可并發(fā)心肌炎、腦炎、支氣管肺炎等。因幼蟲最后定居于骨骼肌中,所以病人有嚴重的全身肌肉疼痛和觸痛,以四肢和腹部為重,甚至連觸摸皮膚也會疼痛難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56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見的面肌痙攣的護理要點
下一篇: 怎樣預防酒精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