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是發(fā)于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相當于西醫(yī)的單個毛囊發(fā)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發(fā)生的感染。其特征為:局部色紅、灼熱、疼痛,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6cm之間,膿出即愈。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發(fā)病為多。好發(fā)于頭面、頸項、臀部等處。本病應(yīng)與癰、顏面部療瘡、有頭疽、脂瘤染毒、囊腫型粉刺相鑒別。熱毒蘊結(jié)證,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暑濕蘊結(jié)證,治宜清暑化濕解毒,方用清暑湯加減;體虛毒戀證,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湯加減。
瘡癤(chuāng jiē)是皮膚毛襄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外科中最常見的疾病。
病因
瘡癤,多因天氣炎熱,烈日暴曬,感受暑毒蘊阻于皮膚;或生痱子后被抓破感染所致。
2疾病特征
瘡癤一般多發(fā)生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發(fā)生。而以頭面、背及腋下為多見。其特征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膿出即愈。其病因病機為外感熱毒,或濕熱內(nèi)蘊,熱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膚所致。
3治療方法
浴方
浴方1:
[藥物]:瘡療浴方一。
[用法]:取藥共研為粗未,裝入紗布袋中。加水2500~3000毫升,大火水開后,繼續(xù)煎煮30分鐘,去渣取液局部熏蒸患處30分鐘,藥液銷溫后用軟毛巾蘸湯擦洗,擦洗后加熱水浸浴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殺蟲癢之功。
[功效]:多發(fā)性瘡癤。
[注意事項]:本方切忌內(nèi)服及入目。
浴方2:
[藥物]:瘡療浴方二。
[用法]:同上。每日可淋洗2次,每劑可用4次。
[功效]:主治由瘡癤病毒引起的上下肢腫痛(未潰破者)。
浴方3:
[藥物]:瘡療浴方三。
[用法]:同上。
[功效]:本方適用于各種癤腫初起患者。
[注意事項]:運用本熏洗時,對癤腫不宜用力擠壓,尤其是在面部,若初起自行擠壓或碰傷則往往轉(zhuǎn)成"癤瘡"重癥,若膿成應(yīng)盡早切開排膿。
取穴方
取穴方一 阿是穴(瘡癤處)。
方法:臨床常用幾種拔罐方法。一是用梅花針叩刺后拔罐法,一般叩刺3-4下,用閃火法拔罐(以玻璃火罐為宜,以便觀察吸拔膿血情況)5分鐘,使膿血從針孔排出。起罐后,用干棉球擦去膿血,敷料包扎。
二是刺絡(luò)拔罐法。基本方法同上。
三是針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針在瘡癤四周邊緣均勻進針,針尖以20度角斜向瘡癤中心,再于瘡癤中央直刺1針,起針后拔罐5分鐘。余同上法。
四是火針刺后拔罐法。用火針從瘡癤頂尖直刺,針尖達根部。瘡癤較大者,可于癤體左右,或癤頂兩旁向中央斜刺兩針,然后拔小抽氣罐5分鐘。余同上。
五是單純拔罐法,留罐5-10分鐘。適用于瘡癤初起,膿液未成者。
拔罐時間:均為每日或隔日1次,2次為1療程。
主治:瘡癤。也可用于一切癰疽之癥。
效果:屢用效佳,一般2-4次即愈。
附記:引自《外治匯要》?;鸸蘅趶?,宜略大于病變部位。
取穴方二 分2組,一為阿是穴(病灶)、大椎、曲池;二為靈臺、委中、足三里。
方法:采用刺絡(luò)拔罐法。每次選用1組穴,留罐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瘡癤。
效果:屢用效佳,多2次即愈。
附記:引自《外治匯要》。
取穴方三 委中。發(fā)熱配大椎;療效欠佳加尺澤。
方法:用刺絡(luò)拔罐法。先用三棱針點刺,以微出血為度,然后拔火罐5分鐘。3日1次。
主治:瘡癤癰毒。
效果:屢用效佳。一般1-2次即效。
取穴方四 曲池下(曲池穴下2寸,尺骨小頭后緣)。
方法:采用灸罐法。先拔罐5分鐘,罐后加艾條熏灸6-8分鐘。每日1次。
主治:瘡癤。
效果:屢用效佳。
附記:引自《外治心悟》。如果效果不顯,可加阿是穴(瘡節(jié)處)。
自然會自己回好的 就是時間稍微有點長。擠不擠看個人情況的,實在憋不住了,還是等段時間在擠 等到軟了 有點透明了在擠吧,不過要注意衛(wèi)生的。我一般用那個完美的蘆薈膠,效果貌似蠻好的。包裝像護手霜那樣的。。。平時和點清火茶,超市有的賣的,一大包中有一小包一小包包裝好的,平時上班一天泡個一小包蠻好。。。
祝你早日恢復(fù)如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79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斑裂孔的治療
下一篇: 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