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確頸部腫塊的原因及其性質,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癥狀輕重、治療效果,以及有無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臨床表現(xiàn),或發(fā)熱,消瘦等全身癥狀。
2、臨床檢查:首先注意觀察兩側頸部是否對稱,有無局部腫脹,瘺管形成等現(xiàn)象。然后進行頸部捫診。檢查時受檢者頭略低,并傾向病側,使頸部肌肉松弛,便于腫塊之捫摸。檢查時注意腫塊之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搏動,并應兩側對照比較。如前所述,成人頸部腫塊應考慮轉移性惡性腫瘤可能,因此,應常規(guī)檢查耳鼻咽喉、口腔等處,以便了解鼻咽、喉等處有無原發(fā)病灶。必要時可作鼻內窺鏡或纖維鼻咽喉鏡檢查。
3、影像學檢查:頸部CT掃描除可了解腫瘤部位、范圍外,并有助于明確腫塊與頸動脈、頸內靜脈等重要結構的關系,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但較小之腫塊,常不能顯影。為查找原發(fā)病灶,可酌情作鼻竇、鼻咽和喉側位等X線拍片檢查。對于頸部鰓裂瘺管或甲狀舌管瘺管,可行碘油造影X線拍片檢查,以了解瘺管走向和范圍。
4、病理學檢查:
(1)穿刺活檢法:以細針刺入腫塊,將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組織,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適用于多數(shù)頸部腫塊者,惟其取得之組織較少,檢查陰性時,應結合臨床作進一步檢查。
(2)切開活檢法:應慎用。一般僅限于經多次檢查仍未能明確診斷時。手術時應將單個淋巴結完整取出,以防病變擴散。疑為結核性頸淋巴結炎時,切開活檢后有導致傷口經久不俞愈可能,應注意預防。對于臨床診斷為涎腺來源或神經源性良性腫瘤者,由于腫瘤位置較深,術前切開活檢有時不易取得陽性結果,卻有使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增加手術困難之弊端,故一般于手術摘除腫瘤后再送病理檢查。
頸部肌肉腫脹變硬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頸部肌肉腫脹變硬的鑒別診斷:
1、頸部僵硬:頸部僵硬是指頸部肌肉緊張,發(fā)脹、發(fā)硬,痙攣(抽筋)等現(xiàn)象,脖子運動不靈活。
常見于疲勞、頸椎病。頸部僵硬為持續(xù)性的肌肉收縮過度,不但使頸部肌肉血液供應減少,也造成代謝物如乳酸等聚積,而引起肌肉缺血性疼痛。后腦疼痛及頭頂痛,則可能是頭部或頸椎病變引起的張力頭痛。
2、頸部強硬:頸項活動受限制,此癥狀可見于頸肋綜合征。頸肋綜合征是胸廓出口區(qū)重要的血管神經受壓引起的復雜的臨床癥候群,又名頸胸廓出口綜合征、前斜角肌綜合征、胸小肌綜合征、肋鎖綜合征、過度外展綜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處,由于某種原因導致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經癥狀的總稱。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則肌肉萎縮無力、手部青冷發(fā)紫、橈動脈搏動減弱等。
根據臨床癥狀進行診斷。
本病常見于兒童或青年。表現(xiàn)為畸特的先天性斜頸、扭轉和頸部肌肉腫脹、變硬,但多數(shù)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根據在臨床上的特點可將本病分為Ⅳ期:
1、反應期:腫塊增大快,鈣化快,消腫快。外傷1~2個月,可達4~10cm。
2、活躍期:活躍期可表現(xiàn)為發(fā)熱、局部皮溫高、壓痛、質硬腫塊。
3、成熟期:成熟期出現(xiàn)殼狀骨性軟骨,恢復期停止生長,常在1年后堅硬的腫塊變小,甚至可完全消失,具有自限性
4、恢復期。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為X線檢查:
X線檢查的特征是受傷后不久可出現(xiàn)局限性腫快。傷后3-4周,在腫快內顯示毛狀致密象,其臨近骨將顯示骨膜反應。傷后6-8周,病變邊緣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質所包繞,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軟組織腫塊的核心部有時顯囊性變且逐漸擴大其內腔,到晚期而顯出類似蛋殼狀的囊腫。傷后5-6個月腫塊收縮,因而腫塊與鄰近的骨皮質和骨膜反應之間顯出x線透亮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90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胃潰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下一篇: 了解胃潰瘍的飲食原則更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