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由于幽門環(huán)狀肌肥厚,導致管腔狹窄,使攝入的食物通過困難,發(fā)生梗阻。小兒最主要的癥狀為嘔吐,可見胃蠕動波,可們及幽門腫塊及營養(yǎng)狀況改變。癥狀出現(xiàn)于生后2~4周,少數(shù)在出生后第一周即開始出現(xiàn)癥狀,極少數(shù)發(fā)生在4個月之后。
(l)嘔吐:嘔吐是主要癥狀,最初僅是吐奶,接著是噴射性嘔吐。開始嘔吐胃內容物量較少,隨著梗阻的加重,幾乎每次喂奶后都要嘔吐,常呈噴射性嘔吐。患兒嘔吐前無惡心,嘔吐物為粘液或乳汁,在胃內潴留的時間較長,則吐出凝乳,不含膽汁。由于每次吃進的奶液在胃內滯留,有時一次吐出量比一次進食的奶量還要多。少數(shù)病人由于刺激性胃炎,嘔吐物含有新鮮或變性的血液,呈棕色“纖維素”狀物。極少數(shù)新生兒在高胃酸期中,發(fā)生胃潰瘍而大量嘔血。每次嘔吐后病兒仍有很強的求食欲,若再喂奶仍能用力吸吮。
(2)胃蠕動波:在喂奶后可見到膨脹胃的蠕動波,其波形出現(xiàn)于左肋緣下,緩慢性向右移動,呈l~2個波浪前進,到臍的右上方(幽門部)處消失。出現(xiàn)胃蠕動波時患兒??摁[不安。
(3)幽門腫塊:當嘔吐之后胃空虛或腹肌松弛時觸及上腹的右方,在腫臟下緣及腹直肌的外緣之間,可觸到檄攬形、光滑質硬的腫塊,直徑l~2厘米大小,即為肥厚的幽門。約80%以上的病例可以摸到此腫塊。
(4)營養(yǎng)狀況:由于長期持續(xù)嘔吐,奶和水攝人不足,體重起初不增,繼而迅速下降,日漸消瘦,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和失水?;純浩つw松馳有皺紋,皮下脂肪減少,精神抑郁,呈苦惱面容。長期嘔吐喪失大量胃酸可導致低氯性堿中毒。堿中毒可使血中游離鈣下降,患兒出現(xiàn)喉痙攣及手足搐溺等癥狀。由于長期嘔吐,食物進入腸道很少,因此糞便量少,呈小球狀,尿量減少,僅有少量濃縮尿液。由于營養(yǎng)不良,患兒抵抗力及其他功能下降,容易發(fā)生嚴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噴射性嘔吐、胃蠕動波及幽門腫塊,診斷即可確定,其中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摸到幽門腫塊。如果末觸及腫塊,應進行超聲或吞稀鋇作X線檢查,以幫助明確診斷。
本病在診斷確定前,可以先試用解痙藥物,在喂奶前15分鐘滴人1/1000阿托品l滴,可減輕嘔吐癥狀。在護理病兒過程中,因其容易頻繁嘔吐,睡臥時應取側臥位,頭部要抬高,以免嘔吐時,嘔吐物嗆人氣管。在診斷確定后,應在做好必要的術前準備后,及早進行幽門肌切開術,方法簡便,療效好。
嬰兒嘔吐有各種病因,應與下列各種疾病相鑒別,如喂養(yǎng)不當、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肺炎和先天性心臟病、增加顱內壓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進展性腎臟疾病、感染性胃腸炎、各種腸梗阻、內分泌疾病以及胃食管返流和食管裂孔疝等。
1.幽門痙攣多在出生后即出現(xiàn)嘔吐,為間歇性、不規(guī)則的嘔吐;嘔吐次數(shù)不定,吐出量也較少;嘔吐程度較輕,無噴射狀嘔吐。因此,病兒雖可有輕度消瘦,但無嚴重脫水和營養(yǎng)不良。少數(shù)病兒偶可見胃蠕動波,但捫不到腫塊。X線檢查僅有輕度幽門梗阻的改變,無典型幽門狹窄的影像。用鎮(zhèn)靜藥及阿托品等效果良好,可使癥狀消失。
2.幽門前瓣膜幽門前瓣膜是一種較少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幽門部或竇部有由黏膜和黏膜下組織構成的瓣膜,將胃和十二指腸分隔開。瓣膜有的完全,有的有孔。完全瓣膜于生后即出現(xiàn)完全梗阻癥狀。有孔瓣膜出現(xiàn)癥狀的時間不同,一般多在新生兒期發(fā)病。其主要癥狀為嘔吐,多發(fā)生于喂奶后,常呈噴射性,吐物為奶,無膽汁,并常見胃蠕動波,臨床上與幽門狹窄很相似,較難鑒別。但幽門前瓣膜的病兒在右上腹部無肥厚的幽門腫塊,另外鋇餐X線檢查除見幽門腔狹窄外,無幽門管延長、彎曲及十二指腸球底壓跡等肥厚性幽門狹窄的特有X線像。該病用鎮(zhèn)靜、解痙藥治療無效,只有手術切開或切除瓣膜行幽門成形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賁門痙攣指先天賁門部食管肌肉持續(xù)痙攣造成食管下端梗阻及食管本身的高度擴張與肥厚,故又稱為先天性巨食管癥。超聲表現(xiàn)為飲水后食管擴張呈梭形或燒瓶形,擴張下段食管呈鳥嘴或毛筆狀狹窄、變長,水過受阻。早期管壁增厚,深呼氣時狹窄管腔開放,水流通過。深吸氣時腹腔壓力增加,無水流通過。后期梗阻局部因疤痕妨礙賁門收縮,引起一定的胃食道返流,胃腔幾乎不充盈,部分顯示腹腔段食管以上擴張、積液。
4.胃扭轉多于出生后有溢奶或嘔吐,也可在數(shù)周內出現(xiàn)嘔吐。嘔吐物為奶,不含膽汁,偶呈噴射狀,一般在喂奶后,特別是移動病兒時嘔吐更明顯,腹部無陽性體征。鋇餐X線檢查可以確定診斷。其X線特點為:食管黏膜與胃黏膜有交叉現(xiàn)象;胃大彎位于小彎之上;幽門竇的位置高于十二指腸球部;雙胃泡,雙液平面;食管腹段延長且開口于胃下方等。采用體位喂養(yǎng)法,即喂奶后仍保持原位,半小時或1h后放平,一般3~4個月后癥狀自然減輕或消失。
5.胃食管反流由于食管下端括約肌發(fā)育不良,胃賁門部缺乏肌張力,經常處于開放狀態(tài)。病兒多在生后幾天內出現(xiàn)嘔吐,特別是喂奶后將病兒放平時發(fā)生嘔吐,如將病兒豎立即可防止。鋇餐X線透視見賁門開放,造影劑逆流入食管即可確診。
6.喂養(yǎng)不當由于喂奶過多、過急,或人工喂養(yǎng)時由于奶瓶傾斜將瓶內氣體吸入胃內,或喂奶后放置不當?shù)?,均為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如系喂養(yǎng)不當引起的嘔吐,應防止喂奶過多過急,食后懷抱小兒,輕拍后背使積存于胃內的氣體排出,嘔吐即可停止。
【答案】:D
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癥狀是燒心和反流;胃扭轉有驟發(fā)的上腹部急痛,疼痛劇烈,并伴有嘔吐;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臨床常見到胃蠕動波、捫及幽門腫塊和噴射性嘔吐等癥狀;先天性巨結腸臨床多見胎便排出延遲和頑固性便秘腹脹,可出現(xiàn)噴射性嘔吐;幽門痙攣時,多在出生后即出現(xiàn)間歇性不規(guī)則嘔吐,非噴射性,偶見胃蠕動波,但右上腹不會捫及腫塊。根據典型癥狀可判斷出1題選D,2題選C。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98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警惕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