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要點
(一)病史:發(fā)病前可有細菌感染史,或接觸時邪炸腮患者,以及跌仆損傷睪丸等病史,患者多為青壯年。
(二)癥狀:急性細菌感染者,發(fā)病急驟,寒戰(zhàn)高熱,患側睪丸紅腫脹痛,向腹股溝放射,癥狀嚴重時形成睪丸膿腫,破潰則流出膿液,粘稠臟臭。病毒感染者無化膿趨勢,腫痛消退后常有睪丸萎縮后遺癥造成不育。慢性睪丸炎多起病緩慢,睪丸腫硬光滑,壓痛不甚,睪丸墜脹,或膿潰后為清稀膿液無臭味。
(三)體征:大多為一側睪丸腫大,有明顯觸痛,陰囊皮膚紅腫,常伴有附睪變硬,輸精管增粗。慢性睪丸炎見患側睪丸腫大、質硬、表面光滑,有輕度觸痛感。
(四)輔助檢查
1.血常規(guī):血白細胞數(shù)增高明顯,病毒感染者見淋巴細胞增多。
2.尿常規(guī):可有白細胞或膿球。
3.锝99同位素睪丸掃描,可見血流明顯增加。
4.B超:以區(qū)分睪丸腫瘤等其他疾病。
二、診斷標準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標準:根據(jù)發(fā)病情況分急慢性兩類,結合典型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分述如下:
1.急性睪丸炎:多起病急驟,初為一側睪丸脹痛下墜;迅速出現(xiàn)腫脹和疼痛,精索增粗,淋巴管金入睪丸淋巴管系引起感染。
2.直接感染:由睪丸鄰近的器官如前列腺、精囊等非特異性感染直接沿輸精管進入睪丸、附睪引起的炎癥。
(二)病理:急慢性睪丸炎的病理變化不同。急性感染者,以陰囊紅腫,睪丸腫大,鞘膜臟層充血、水腫、滲出,睪丸內(nèi)實質腫脹,有局灶性壞死的多核白細胞浸潤,嚴重者整個睪丸形成膿腫。慢性睪丸炎,睪丸內(nèi)腫硬或萎縮,睪丸鞘膜增厚,鞘膜腔狹窄,組織纖維化,曲細精管變形,生精上皮消失。
二、中醫(yī)病因病機
中醫(yī)學早就有“子癰”等類似病證的記載,認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是由于肝腎陰虛或陽明熾熱,下注肝經(jīng),煩陰失疏,血脈痹阻,營氣不從,逆于肉里所致;或濕熱下注,結于腎子感受外來之邪,循經(jīng)走絡,壅結成癰;或因外傷,瘀血凝滯子系,蘊熱釀膿;或由不潔房事,外染濁毒,侵入阜系,郁滯化火成膿。故出現(xiàn)睪丸紅腫脹痛,甚則潰破作膿等癥。亦可因時炸腮余毒末盡,循膽經(jīng)傳肝經(jīng)之屬,結于腎子而發(f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03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急性化膿性睪丸炎的診斷要點
下一篇: 睪丸炎的西醫(yī)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