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時期性腺形成后最初的位置是在腹腔的后上方,在以后的發(fā)育過程中性腺形成睪丸,并逐漸下降,至胚胎第18周時睪丸已下降至骨盆邊緣,至第6個月則降至腹股溝管上口,至第8個月時多數已降入陰囊之內。
隱睪是指男嬰出生后單側或雙側睪丸末降至陰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通路之任何一處。在男嬰出生時絕大多數人睪丸已降至陰囊內,但仍有1%~7%的人睪丸并未下降,這些人也多于生后一年內下降完畢,而睪丸最終仍不下降者則形成隱睪。據國外資料統(tǒng)計,成年男子隱睪的發(fā)生率為0.11%~0.52%,平均為0.28%;單側隱睪多于雙側隱睪,尤以右側未降者為多。
在未下降的睪丸中,約有25%停留于腹腔腹膜后,70%停留于腹股溝管內,約 5%停留于陰囊上方或其他部位。
陰囊內溫度比體腔溫度低是生精的必要條件,如果睪丸不降入陰囊而停留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其生精作用就會受影響,使精液質量嚴重下降甚至根本無精子,或者全是死精,因而雙側隱睪患者絕大多數無生育能力。
單側隱睪患者因有一個睪丸定居于陰囊內,過去認為這一已下降的睪丸生精功能是正常的,因而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但新近的研究已對這一傳統(tǒng)認識提出了挑戰(zhàn),認為單側隱睪者已下降的一側睪丸的發(fā)育也未必正常。有人檢查了34例經治療的單側隱睪患者,發(fā)現其中24例精液中缺乏精子或生育能力低下。也有人發(fā)現在單側隱睪中僅有33%~65%的人精子發(fā)育正常,而其余的人生精功能均有異常。至于某一個具體的單側隱睪患者是否具有生育能力,只有通過精液檢查才能初步判定。
大家都知道,隱睪癥是常見的一種男科疾病,對男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擔心隱睪影響男性朋友的性能力,其實隱睪不影響性能力,但是是影響男性的生育,影響男性家庭的和諧生活,所以男性患有隱睪癥還是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隱睪的危害主要有: 1、睪丸的萎縮:如果男性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內的話,在2~5歲以后就會導致睪丸發(fā)育不全或萎縮出現。 2、惡性病變:隱睪患者惡性病變的危險較是正常陰囊內睪丸惡變的大約20~48倍;比腹腔內睪丸惡性變的危險較腹股溝睪丸大大約5倍。 3、容易外傷:因為男性的睪丸位于陰囊內,活動度較大,外傷的機會較小。但是如果位于腹股溝的話,當腹肌收縮的時候腹股溝管也收縮,經常會導致睪丸受到擠壓,而且腹腔內睪丸也經常由于腹壓改變而受到擠壓。 4、容易發(fā)生睪丸扭轉:隱睪的睪丸經常會有睪丸引帶、提睪肌附著異常以及睪丸鞘膜的附著異常等,這些情況很容易發(fā)生睪丸扭轉。 5、其他:隱睪患者大約會有65%合并斜疝出現。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隱睪的發(fā)生率約為千分之一,其中雙側隱睪占10-20%.正常情況下陰囊壁能調節(jié)局部溫度使略低于體溫,以維持睪丸的正常功能。未下降的睪丸停留在腹膜后,受體溫影響,1歲以后就出現超微結構變化,2歲后基本喪失生精能力。青春期后,絕大多數隱睪發(fā)生萎縮,如系雙側,會影響生育能力。
隱睪是怎么回事?隱睪癥的表現及后果
隱睪是怎么回事?
1、隱睪是指睪丸未下降至陰囊。正常情況下,隨著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在子宮內發(fā)育的后期,睪丸自腹膜后腰部開始下降,于胎兒后期降入陰囊,如果在下降過程中受到阻礙,就會形成隱睪。
2、研究結果顯示,隱睪的發(fā)病率是0.7%-0.8%(CourPalaisScorer)。發(fā)病率與胎兒的發(fā)育有直接的關系,約有3%新生兒有?隱睪?癥狀,其中單側隱睪患者多于雙側隱睪患者,尤以右側隱睪多見,隱睪有25%位于腹腔內,70%停留在腹股溝,約5%停留于陰囊上方或其它部位。大多數患兒在出生數月內或一年左右內,在內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降入陰囊,到1歲時隱睪發(fā)病率為0.8%。
3、隱睪一般可給予內科治療,應用人絨毛膜促性激素使睪丸下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在患兒2歲以內施行外科手術治療。
4、兒童可以回縮睪丸,通常只需要隨訪以證明睪丸處于正常狀態(tài)而沒有回縮即可。
隱睪癥
1、隱睪癥,是指嬰兒出生2個月以后,雙側或單側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內的一種畸形狀態(tài)。隱睪癥分真性隱睪和假性隱睪兩種。假性隱睪是指在陰囊內膜不到睪丸,但陰囊上方或腹股溝部可膜到睪丸;真性隱睪不但在陰囊內膜不到睪丸,就是在陰囊上部或腹股溝處也摸不到睪丸,其位置過高,常位于腹腔內。不論是真性、假性隱睪,還是雙側、單側隱睪,統(tǒng)稱為隱睪癥。
2、睪丸離開陰囊后,就處在相對高溫的環(huán)境中。睪丸溫度的升高,首要的是破壞了睪丸生精作用。如為雙側隱睪,可使該男孩成年后發(fā)生無精子癥,而造成男性不育;即使是單側隱睪,也會因該隱睪的破壞,產生多種抗精子抗體,而影響生育能力。
隱睪癥的表現及后果
1、隱睪癥的表現:
(1)常見于嬰幼兒,一般無明顯隱睪癥的癥狀。由于鞘狀突未閉導致腹股溝疝,則可出現腹股溝可復性腫物。
(2)部分患兒可在腹股溝處觸及睪丸。
(3)患側陰囊扁平,雙側隱睪癥常伴有陰囊發(fā)育不全,陰囊內不能觸到睪丸,此為隱睪癥的癥狀中比較明顯的一個。
(4)并發(fā)嵌頓疝、睪丸扭轉時出現陰囊或腹股溝急性疼痛和腫脹。
2、隱睪癥的后果:
(1)影響性功能:由于一側睪丸仍能分泌性激素,所以并不影響夫妻性生活。如果是兩側睪丸都沒下降到陰囊里,睪丸發(fā)育受阻,性激素分泌不足,則可影響以后的性功能。
(2)產生心理障礙:陰囊里沒有睪丸,外生殖器形態(tài)的變化,會使患者自卑,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出現心理異常。
(3)容易發(fā)生損傷:由于睪丸隱在上方,位置淺表,稍有撞擊或外傷,便容易發(fā)生損傷,產生疼痛。
(4)極易發(fā)生惡變:隱睪由于生長環(huán)境改變以及發(fā)育上的障礙,使睪丸細胞發(fā)生惡變,而形成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癌變的可能是正常睪丸的35倍。
(5)導致男性不育:因為陰囊內溫度要比37℃體攝低1.5-2℃,這個"低溫"條件是睪丸產生精子所必需的。隱睪就不具備這種"低溫"條件,生精功能受累,所以造成男性不育。
正常情況下睪丸位于陰囊內,睪丸溫度比體溫低1℃~ 2℃,有利于精子的生長及成熟。
睪丸的生成是在腹腔內,在胎兒發(fā)育過程中睪丸逐漸下降,出生時大多數睪丸已降入陰囊中,大約10% ~ 15% 的嬰兒出生時睪丸沒有降入陰囊內,其中大多數在1 周歲內能自然發(fā)育,自行下降至陰囊。嬰兒滿1 周歲,單側或雙側睪丸未下降,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管,就叫作隱睪。據統(tǒng)計,隱睪停留在腹腔腹膜后者約25%,停留在腹股溝管者約70%,停留在陰囊上部及其他部位者約5%,單側隱睪者多見,左右大致相等,雙側者約占10%,其中個別病例可能伴有睪丸缺如。
足月分娩的男嬰中,隱睪的發(fā)生率為3.4%,早產嬰中可達30.3%,發(fā)生率與孕齡及胎兒的體重成反比,至1 周歲時仍為隱睪者占0.8%。以后自行下降機會極少。
睪丸是人體產生精子的器官,陰囊則是最適宜其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場所。若睪丸因種種原因未能達到陰囊而停留在其他部位,而這些部位的溫度及生化環(huán)境又不利于睪丸的生長發(fā)育,那么,該處的睪丸就會出現發(fā)育不全或根本就不發(fā)育的情況。這時睪丸就不能發(fā)揮生精生育功能。雙側睪丸未降者多不育,如經雙側睪丸固定術后,44% 婚后可生育,如為單側病變,經睪丸固定術后75% 可生育。
隱睪小兒的生殖細胞從第二年起就受到嚴重抑制,至青春期前,腹內睪丸90% 以上丟失了生殖細胞,腹股溝內睪丸為41%,而陰囊上睪丸是20%。隱睪患兒睪丸小管周圍結締組織的變化也開始于出生后第2 年。因此,無論是單側或雙側隱睪,為避免日后影響生育、惡性變以及扭轉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都應早期(10 月齡)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05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隱睪癥何時治療效果最佳
下一篇: 隱睪癥的發(fā)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