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概述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wǎng)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好發(fā)于下肢和面部
。其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
,局部出現(xiàn)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
,并稍隆起
,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
,迅速向四周蔓延
,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
。
針灸治療本病的現(xiàn)代報道
,雖在五十、六十年即有
,但例數(shù)少且多為內(nèi)部資料
。1959年3月10日,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靶侣勅請蟆痹d耳針治療本病的通訊
。最近十余年來,有關(guān)文獻開始迅速增多
。一糸列工作證實
,針灸對本病是確有效果的。有人曾對各種軟組織炎癥進行療效分析
,發(fā)現(xiàn)針灸對蜂窩織炎和丹毒收效最快
;另有人治療急性發(fā)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數(shù)僅為9.6天
。而穴位刺激法上則以剌血法用得最為廣泛
。
常見病信息穴一針療法的目錄
一、常見病信息穴針灸學(xué)概述
1.常見病信息穴針灸概念
2.取穴原則
3.鎮(zhèn)痛作用機制
4.針刺對機體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5.一針療法與辨證論治
6.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簡介
7.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的組成
二
、內(nèi)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感冒穴
2.止咳穴
3.咯血穴
4.氣管炎穴
5.哮喘穴
6.退熱穴
7.胸悶穴
8.肺炎穴
9.調(diào)心穴
10.冠心穴
11.急救穴
12.虛脫穴
13.中暑穴
14.神衰穴
15.神官穴
16.精神病穴
17.癲疴穴
18.醒腦穴
19.臟器下垂穴
20.失語穴
21.癔癱穴
22.面抽穴
23.面癱穴
24.偏癱穴
25.腦缺血穴
26.尿頻穴
27.降糖穴
28.降脂穴
29.三叉神經(jīng)痛穴
30.枕神經(jīng)痛穴
31.前頭痛穴
32.偏頭痛穴
33.后頭痛穴
34.失眠I穴
35.失眠Ⅱ穴
36.泌感穴
37.降壓穴
38.瘧疾穴
39.甲亢穴
40.胃痛穴
41.胃炎穴
42.止瀉穴
43.止吐穴
44.止痢穴
45.便秘穴
46.戒煙穴
47.腎炎穴
三
、普通外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急腹癥穴
2.膽痛穴
3.睪丸炎穴
4.陽痿穴
5.闌尾炎穴
6.乳腺炎穴
7.疝氣穴
8.腎痛穴
9.粉瘤穴
10.囊腫穴
11.利尿穴
12.腸梗阻穴
13.痔瘡穴
四、骨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腕痛穴
2.肘痛穴
3.肩痛穴
4.落枕穴
5.頸痛穴
6.背痛穴
7.腰痛穴
8.腰肌扭傷穴
9.肋間神經(jīng)痛穴
10.髖痛穴
11.臀痛穴
12.膝痛穴
13.踝痛穴
14.足跟痛穴
15.顳頜關(guān)節(jié)痛穴
16.手麻穴
17.網(wǎng)球肘穴
五
、婦產(chǎn)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痛經(jīng)穴
2.止帶穴
3.催乳穴
4.正胎穴
5.子宮脫垂穴
6.催產(chǎn)穴
7.胎盤滯留穴
8.崩漏穴
9.閉經(jīng)穴
10.產(chǎn)后尿閉穴
六
、兒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流涎穴
2.厭食穴
3.夜啼穴
4.百日咳穴
5.疳積穴
6.遺尿穴
7.鞘膜積液穴
8.腮腺炎穴
9.增肥穴
七、五官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上牙痛穴
2.下牙痛穴
3.咽痛穴
4.口瘡穴
5.梅核氣穴
6.呃逆穴
7.鼻炎穴
8.鼻衄穴
9.眩暈穴
10.乳蛾穴
11.近視穴
12.耳聾穴
13.麥粒腫穴
14.明目穴
15.耳鳴穴
八
、皮膚科疾病信息穴一針療法
1.痤瘡穴
2.蕁麻疹穴
3.過敏穴
4.凍瘡穴
5.雞眼穴
6.尋常疣穴
7.跖疣穴
8.帶疹穴
9.丹毒穴
10.黃褐斑穴
怎樣快速治療腳氣
問題一:有什么簡單快速的方法治腳氣
,謝謝各位了 下面給你說幾個方法及注意事項,如果你遵循幾天就會好的,并切除根. 1.足光粉兩合,每合內(nèi)裝有三包,每晚取一包用開水沖開[以水能沒過足面為度],待溫后先泡雙手30分鐘,后泡雙腳30分鐘.然后把鞋.襪.鞋墊一起溱泡過夜,第二天沖洗曬干,如此連續(xù)三四雙,以后就穿洗過的鞋.這樣就不會再感染了.以后不要和別人合用一個洗腳盆和拖鞋. 一般這個方法最有效最徹底.如果你怕麻煩可選下例方法: 2.香港腳氣水.外擦患處. 3.達克寧霜.外擦患處,日三次. 4.皮康王乳膏外擦患處,日三次. ----------------- 常見的幾種足癬類型 足癬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趾間型足癬,中醫(yī)名為“臭田螺”
。癥狀為趾縫發(fā)白
、流水糜爛、奇癢。多由柯氏表皮癬菌
、念珠菌等引起
。 2.汗皰型足癬,中醫(yī)名“田螺皰”
。癥狀為多汗
、瘙癢;腳掌
、趾間和腳背生小水皰
,皰內(nèi)有透明液體,幾天后皮膚干燥
,繼而呈鱗狀脫落
,但仍有新水皰出現(xiàn),趾間糜爛流黃水
,多由絮狀表皮癬菌引起
。 3.角化脫屑型足癬,中醫(yī)名“腳蚓癥”
。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
、角化脫屑
,以致露出嫩肉
,冬季易皸裂、瘙癢
。多由紅色表皮癬菌引起
。 4.濕疹樣癬菌疹,中醫(yī)名“腳氣瘡”
。主要表現(xiàn)為足背
、下腿起丘疹、水皰
,甚癢
,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腳癬治療不當(dāng)
,或癬菌本身改變使機體對癬菌過敏所致
。 5.腳癬感染,中醫(yī)名“濕氣發(fā)”
。多因腳癬抓破后
,化膿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膚感染,可發(fā)展為膿皰瘡或丹毒
,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稱紅線)和淋巴結(jié)發(fā)炎
。嚴重者會引發(fā)敗血癥。 腳氣的分期治療 腳氣初起時,大多非常癢
,這時要注意了
,雖然腳從外觀上看沒有發(fā)生什么特別變化,其實腳氣已經(jīng)悄悄開始蔓延了
。這個時候
,只要用一些腳氣藥膏,如克霉唑
、硝酸咪康唑
、酮康唑類的乳膏或軟膏,一般7~14天內(nèi)可以完全治愈
。 如果腳上特癢
,還有水皰,嚴重的地方已經(jīng)露出了鮮肉
,整只腳發(fā)出臭味
,這是真菌在作怪。它使健康的腳變出大皰
、開裂
、破損,發(fā)出怪味
。建議用凝膠劑來治腳氣
,最好別用乳膏或水劑。此時的腳氣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中期
,即使好了
,也要再堅持用藥7天。 在腳氣嚴重時
,雙腳會腫
,還可能引起更多的疾病,如體癬
、手癬
、股癬、 *** 炎
、灰指甲什么的
。真菌有它特有的活性,它本身就存在于人體中
,當(dāng)它的數(shù)目正常時
,人們不會感覺不適,當(dāng)它的數(shù)目增多或受外界因素影響時
,就會致病
。人與人之間還會相互傳染
,所以腳氣的危害很大。如果有人得了幾年的腳氣
,使用外用藥療效不理想時
,建議內(nèi)服外治,進行徹底治療
。 腳氣用藥總則 藥物治療足癬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用藥
。足癬需長期用藥才能殺死它。 2.別亂用藥
。有人用膚輕松等皮質(zhì)類固醇藥膏來治療足癬
,結(jié)果腳氣越治越擴展;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間
,結(jié)果形成潰瘍
,長期疼痛不愈。 3.用藥要根據(jù)病變的具體情況:破潰處不能用酊劑
;皮膚變厚
、裂口該用軟膏;破爛出水時應(yīng)該到醫(yī)院
,由醫(yī)生按照具體情況進行適當(dāng)治療
。 4.足癬發(fā)生繼發(fā)感染時,局部出現(xiàn)急性炎癥
,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
,應(yīng)該先處理繼發(fā)感染。如有紅腫
,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濕敷可消炎消腫
,必要時還得使用抗生素
,按照醫(yī)囑適當(dāng)休息
。如果出現(xiàn)發(fā)燒,局部皮膚紅腫
,考慮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時
,需要找醫(yī)生,采用抗生素治療
,如內(nèi)服紅霉素
、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療。 聯(lián)合用藥可防耐藥 為了防止腳癬患者耐藥
,最好根據(jù)患者的用藥禁忌不同
,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藥品,交替使用
,同一種藥不可久用
。如可在制霉素
、可霉唑、酮康唑
、硝酸益康唑
、聯(lián)苯芐唑、硝酸咪康唑
、鹽酸特比奈芬中任選兩種
。具體地說,趾間型可先涂紫藥水或撒中藥五倍子粉......>>
問題二:怎么快速治療腳氣 腳氣其實也不難治
,關(guān)鍵是選對藥
,我個人感覺中藥治療比較可靠,安全溫和無 ***
,我之前就是用中藥治好的
,癢的患者抹上去當(dāng)天就不癢了
,多用幾次就能緩解癥狀,一瓶就能除根,叫安舒泉中藥腳氣水
,淘寶上買的,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再生過腳氣啦
,純中藥的用著也放心哈
,用好了采納我哦
麻煩采納,謝謝!
問題三:怎樣可以快速治療腳氣 (1) 要注意清潔
,保持皮膚干燥
,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shù)次
,勤換襪子
。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
,以免造成腳汗過多
,腳臭加劇。
問題四:怎么治療腳氣最好最快 剛開始的是比較癢
然后再發(fā)展的話
,就是水泡
,糜爛
擦點千若軒是不錯的
問題五:怎樣治療腳氣? 腳氣并非腳氣病
,它們是性質(zhì)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 腳氣多指腳癬,是由淺部霉菌引起的皮膚癬菌感染性疾患
。發(fā)病后
,霉菌首先侵人腳趾間,出現(xiàn)水泡
、脫皮及皮膚發(fā)白濕潤等癥
。常因奇癢難忍搔抓而蔓延至腳底和腳背邊.緣
,嚴重者可終年不愈。治療腳氣可涂擦拭癬藥水或藥膏
,同時注意腳部的清潔衛(wèi)生與干燥
,鞋襪宜經(jīng)常日曬消毒和換洗。 腳氣病則為維生素B1缺乏癥
,其癥狀表現(xiàn)為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食欲不振、大便秘結(jié)
,嚴重時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
,稱腳氣性心臟病
;還有的有水腫及漿液滲出
,常見于足踝部其后發(fā)展至膝、大腿至全身
,嚴重者可有心包
、胸腔及腹腔積液。 維生素B1存在于麥麩
、米糠
、瘦肉、豬肝
、大豆
、豌豆、花生等食物中
,也可服用干酶母及復(fù)方維生素B制劑
,以防腳氣病。 【概述】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
,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
,冬季減輕
,也有人終年不愈
。 【診斷】 醫(yī)學(xué)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
、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 1.糜爛型:好發(fā)于第三與第四
,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
,浸漬發(fā)白或起小水皰
,干涸脫屑后
,剝?nèi)テば紴闈駶櫋⒊奔t的糜爛面
,有奇癢
,易繼發(fā)感染。 2.水皰型:好發(fā)于足緣部
。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
,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
,周圍無紅暈
。自覺奇癢,搔抓后常因繼發(fā)感染而引起丹毒
、淋巴管炎等
。 3.角化型:好發(fā)于足跟。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粗厚而干燥
,角化脫屑
、搔癢,易發(fā)生皸裂
。本型無水皰及化膿
,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 【治療措施】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
,然后外涂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
,待收干后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
,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后外搽克霉唑癬藥水或復(fù)方水楊酸酊劑一次
。皮干后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 (3)角化型:可外用復(fù)方苯甲酸膏或與復(fù)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
。最好涂藥后用塑料薄膜包扎
,使藥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剝脫
。 (4)近年來臨床上應(yīng)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
,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
,3次奏效
。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藥及偏方 (1)枯礬
、黃柏
、五倍子
、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
,洗凈腳后撒于患處
。適用于糜爛型。 (2)苦參
、白蘚皮`馬齒莧
、車前草各30克,蒼術(shù)
、黃柏各15克
,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yīng)用有良好效果
。 (3)白鳳仙花30克
,皂角30克,花椒15克
,任選―種
,放入半斤醋內(nèi),浸泡一天后
,于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
。連續(xù)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
,應(yīng)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fā)感染
。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yīng)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 4.用藥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捎萌展馄貢窕蜷_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
,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
,以達滅菌目的。 【病因?qū)W】 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霉菌)所引起的
。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fā)本病
。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
、浴巾
、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 【預(yù)防】 1.要保持腳的清潔干燥
,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
,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
,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
、浴巾、擦布等
,不要在澡堂
、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
、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jīng)常處理
,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
,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 回答者: Google就是好 - 舉人 四級 5-11 21:33 腳氣也叫足癬是指發(fā)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膚病。 發(fā)病......>>
問題六:如何快速治療腳氣
,怎么才能止癢 腳氣是很常見的問題
,想要治療腳氣可以用生姜。生姜加水煮沸成姜湯
,等溫度適宜的時候用于浸泡雙腳
,也可以加入一些鹽和醋,差不多浸泡15分鐘
,堅持一段時間腳氣腳臭可以消除
。
問題七:怎樣快速去腳氣 腳氣(腳臭)是由于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
、霉菌分解下產(chǎn)生穢臭
。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癥伴發(fā)
。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
,保持皮膚干燥,保持腳部清潔
,每天清洗數(shù)次
,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
、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
,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fā)因素
,如腳汗
、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
,如辣椒
、生蔥、生蒜等
。 (5) 情緒宜恬靜
,激昂容易誘發(fā)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癥以外治法為主
。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
,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
。 (2) 用重物將絲瓜絡(luò)壓平做成鞋墊
,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
、研成細末
,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
,煎后洗腳
,每日1次,1周后
,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
,調(diào)勻后
,將雙腳浸泡15分鐘左右,每日1次
,連續(xù)3-5天
,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
,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
,浸泡10分鐘左右,可除腳臭
。 醫(yī)學(xué)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
、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 1.糜爛型:好發(fā)于第三與第四
,第四與第五趾間
。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fā)白或起小水皰
,干涸脫屑后
,剝?nèi)テば紴闈駶櫋⒊奔t的糜爛面
,有奇癢
,易繼發(fā)感染
。 2.水皰型:好發(fā)于足緣部
。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
,皰液透明
,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
,搔抓后常因繼發(fā)感染而引起丹毒
、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fā)于足跟
。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粗厚而干燥
,角化脫屑、搔癢
,易發(fā)生皸裂
。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
,多年不愈
。 醫(yī)學(xué)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
、角化型腳氣
。 1.糜爛型:好發(fā)于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
。初起趾間潮濕
,浸漬發(fā)白或起小水皰,干涸脫屑后
,剝?nèi)テば紴闈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
,易繼發(fā)感染
。 2.水皰型:好發(fā)于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
,有的可融合成大皰
,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
,搔抓后常因繼發(fā)感染而引起丹毒
、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fā)于足跟
。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粗厚而干燥
,角化脫屑、搔癢
,易發(fā)生皸裂
。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
,多年不愈
。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龍膽紫或腳氣粉
,每日2次
,待收干后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后外搽克霉唑癬藥水或復(fù)方水楊酸酊劑一次
。皮干后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fù)方苯甲酸膏或與復(fù)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
,早晚各一次
。最好涂藥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藥物浸入厚皮
,便于厚皮剝脫
。 (4)近年來臨床上應(yīng)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
,每晚泡腳一次
,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在生活中的時候,很多人對于一些東西是不了解的
,甚至都是沒有聽說過的呢
,我為大家整理好了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的相關(guān)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1 【中藥名】大青葉 daqingye
【別名】路邊青葉
、藍葉、藍菜
。
【英文名】Folium Isatidis
。
【藥用部位】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葉
。
【植物形態(tài)】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厘米
。光滑無毛
,常被粉霜。根肥厚
,近圓錐形
,表面土黃色,具短橫紋及少數(shù)須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蓮座狀,葉片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
,長5~15厘米
,寬1.5~4厘米
,先端鈍尖
,邊緣全緣,或稍具淺波齒
,有圓形葉耳或不明顯
;莖頂部葉寬條形,全緣
,無柄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
,在枝項組成圓錐狀
;萼片4,寬卵形或?qū)捙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花?
,黃色,寬楔形
,先端近平截
,邊緣全緣,基部具不明顯短爪
;雄蕊6
,4長2短;雌蕊1
,子房近圓柱形
,花柱界限不明顯,柱頭平截
。短角果近長圓形
,扁平
,無毛,邊緣具膜質(zhì)翅
,尤以兩端的.翅較寬
,果瓣具中脈。種子1顆
,長圓形
,淡褐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5月
,果期5~6月。
【產(chǎn)地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
【采收加工】夏
、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雜質(zhì)
,曬干
。
【藥材性狀】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
,長5~20厘米,寬2~6厘米
;上表面暗灰綠色
,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
,全緣或微波狀
,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厘米
,淡棕黃色
。質(zhì)脆。氣微
,味微酸
、苦、澀
。
【性味歸經(jīng)】性寒
,味苦。歸心經(jīng)
、胃經(jīng)
。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清斑
。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yīng)用】煎服10~15克
。用治溫病、血熱發(fā)斑
、壯熱不退
、痄腮、喉痹
、丹毒以及血熱妄行的上部出血癥等
。
【藥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具有抗內(nèi)毒素的作用
。對大鼠有利尿作用
,對大鼠蛋清性“關(guān)節(jié)炎”及右旋糖酐性“關(guān)節(jié)炎”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苷-山大青苷
,此外
,也含有靛玉蘭、靛藍
、菘藍苷B
、靛玉紅、呋喃木糖甜酸等成分
。
【使用禁忌】非實熱火毒者慎服
,脾胃虛寒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預(yù)防流行性感冒:大青葉
、貫眾各500克,混合
,加水5000毫升
,煎成2000毫升。成人每次100毫升
,日服3~4次
,小兒酌減,連服5天
。(《全國中草藥匯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谥瘟餍行愿忻埃捍笄嗳~、板藍根各30克
,薄荷6克
,煎水,當(dāng)茶飲
。(《湖北中草藥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壑窝恃祝毙员馓殷w炎
,腮腺炎:大青葉
、魚腥草
、玄參各30克,水煎
,分3次服
。(《湖北中草藥志》)
④治無黃疸型肝炎:大青葉60克
,丹參30克
,大棗10枚。水煎服
。(《山東中草藥手冊》)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葜未竭吷彛?jīng)年不瘥:取大青葉十斤
,絞取汁
,洗之。(《圣惠方》)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2 基本概述
藥名:大青葉
別名:大青
、臭大青葉
性味:苦
、寒
歸經(jīng):胃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消斑
主治:外感熱病、溫毒發(fā)斑
、熱盛煩渴
、咽喉腫痛、口瘡
、喉痹
、痄腮丹毒、黃疸
、熱毒痢
、急性腸炎、癰疽腫毒
、衄血
、血淋、外傷出血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9--15g,鮮品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
藥材基源:大青葉為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
、寥科植物蓼藍
、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葉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等的葉或枝葉
。
功效作用
1
、大青葉治腦熱耳聾:大青葉、大黃(銼
、炒)
、梔子(去皮)、黃芪(制)
、升麻
、黃連(去須)各一兩,樸硝二兩
。上七味
,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溫水下。(《圣濟總錄》大青葉丸)
2
、大青葉治小兒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簱v青藍汁二升,分四服
。(《子母秘錄》)
3
、大青葉療時氣頭痛,大熱
,口瘡
。""藍葉汁,殺百藥毒
,解狼毒,射罔毒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秳e錄》
4、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