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jīng)、祛淤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于血淤、血熱、血淤兼熱或血熱兼淤所致的各種病證,尤為婦科、內(nèi)科及外傷科證屬血淤兼熱者所常用。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丹參的醫(yī)藥典故: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guān)。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里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jīng)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nèi)服,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后,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采藥。村里的人聽說后,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guān)”。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采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沖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于闖過“鬼門關(guān)”、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后,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后,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jié)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故事中所說的“丹參”,始載于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4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真空拔罐8大注意事項
下一篇: 這6種垃圾食物競能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