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濕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相應地濕氣也有內濕與外濕。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臥濕地而致??;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濕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濕氣重的治療還分男女。
女性濕氣重的癥狀
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與其它的淋巴器官構成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主要的功能是消化吸收,是五臟生理功能的中心和五臟的基礎。
中醫(yī)認為,百病皆由脾虛引起,因而脾虛必然會心血不滋、肝氣不足、肺氣虛衰、腎氣衰微等。
脾則開竅于口,脾虛人群有如下癥狀:口干舌燥;經常性的口腔潰瘍;舌苔白厚有異味;唇無血色;面色蒼白;瘦弱;大便不成形。
調脾要吃蟲草薏米糊
蟲草是世間唯一的蟲菌復合體,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被譽為東方神草。蟲草主要適用于呼吸系統(tǒng)和腎病,對呼吸系統(tǒng)的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等的作用非常神奇,還可用于改善心腦血管的病癥,增強心肌的搏血量,改善肝臟功能等,蟲草中的核苷酸、SOD等成分有調節(jié)內分泌,消除老年斑、黃褐斑、青春痘,美容肌膚,抗衰抗皺作用,磷(p)對機體神經代謝機能有重要作用,具有催眠、鎮(zhèn)靜功能,并且冬蟲夏草與任何中藥配伍都可以增效4~6倍。
男性濕氣重的癥狀
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白不華或虛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見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見帶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治療:溫中補虛
首選方劑:黃芪建中湯
脾陽虛衰多由脾氣虛弱發(fā)展而來。脾陽虛必并脾氣不足,因此,脾陽虛與脾氣虛常相互參見。故臨床治療用溫中運脾之治時,常與健脾補氣藥如人參、飴糖、白術、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濕氣重的表現(xiàn)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xiàn)腸胃炎現(xiàn)象。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y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濕氣也分濕熱和寒濕。
中醫(y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現(xiàn)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jié)裥暗那忠u。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后應及時將身體擦干并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濕氣重的原因有多種,會收到環(huán)境、自身體質的影響。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tǒng)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xiàn)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xiàn)腸胃炎現(xiàn)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5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婦散步多長時間好
下一篇: 人體穴位如何正確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