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候表現(xiàn):面目、周身皮膚發(fā)黃,顏色鮮明如橘皮,小便色黃,伴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熱重者煩躁不安,口渴唇干,嘔吐腹脹,甚則神昏,抽搐。舌紅,苔黃。
病因病機:此為陽黃證,濕熱之邪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故膚目皆黃,中焦氣滯,升降失常,故嘔逆腹脹,大便秘結(jié),不思吮乳。熱甚于內(nèi),則口渴唇干。濕熱化火,竄犯營血,故黃疸明顯加劇,煩躁不安,甚則抽搐痙厥。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
處方:茵陳蒿湯加減。
出處:《中醫(yī)兒科學(xué)》·第三章初生兒病證(篇)·第一節(jié)胎黃(章)
原文:濕熱熏蒸癥狀面目、周身皮膚發(fā)黃,顏色鮮明如橘皮,小便色黃,伴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熱重者煩躁不安,口渴唇干,嘔吐腹脹,甚則神昏,抽搐。舌紅,苔黃。證候分析此為陽黃證,濕熱之邪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故膚目皆黃,中焦氣滯,升降失常,故嘔逆腹脹,大便秘結(jié),不思吮乳。熱甚于內(nèi),則口渴唇干。濕熱化火,竄犯營血,故黃疸明顯加劇,煩躁不安,甚則抽搐痙厥。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茵陳蒿湯加減。本方清熱化濕,利膽退黃,為濕熱黃疸的首選方。嘔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嘔;腹脹者,加厚樸行氣導(dǎo)滯;苔白膩,大便稀溏,濕重于熱者,去大黃,加滑石清熱利濕,也可改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陳四苓散;煩躁,口渴唇紅者,加生地、丹皮、玄參、赤芍涼血消熱;神昏,抽搐者,加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清心開竅熄風(fēng);若正氣不支,氣陽衰脫,見神萎氣促,肢冷汗出者,急予獨參湯或參附龍牡救逆湯大補元氣,溫陽固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5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保養(yǎng)秘笈必知四個關(guān)鍵穴位
下一篇: 推薦幾款茶可消除預(yù)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