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應化。發(fā)病率為1%~7.2%,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產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時以后的10日內用口表每日測量4次,體溫有2次達到或超過38℃??梢姰a褥感染與產褥病率的含義不同。雖造成產褥病率的原因以產褥感染為主,但也包括產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與發(fā)熱,如泌尿系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目前認為孕期及產褥期陰道內的生態(tài)極復雜 ,有大量需氧菌、厭氧菌、真菌以及衣原體、支原體等寄生,但以厭氧菌占優(yōu)勢。另外,許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也要以致病。
(1)需氧性鏈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可分18族,B族鏈球菌(GBS)產生外毒素與溶組織酶,使其致病力、毒力、播散能力較強,與產褥感染關系密切,可引起嚴重感染,其臨床特點為發(fā)熱早(平均在產后11小時),體溫超過38℃,有寒戰(zhàn)、心率快、腹脹、子宮復舊不良、子宮旁或附件區(qū)觸痛,甚至伴發(fā)菌血癥。需氧性鏈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大腸桿菌屬:大腸桿菌與其相關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變形桿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種,也是菌血癥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見的病原菌。大腸桿菌寄生在陰道、會陰、尿道口周圍,可于產褥期迅速增殖而發(fā)病。大腸桿菌在不同的環(huán)境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異,需行藥物敏感試驗。
(3)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顯著不同。金黃色葡萄菌多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嚴重的傷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陰道菌叢內,引起的感染較輕。葡萄球菌因能產生青霉素酶而對青霉素出現耐藥性。
(4)厭氧性鏈球菌:以消化鏈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見,存在于正常陰道中。當產道損傷時殘留組織壞死,局部氧化還原電勢低,該菌迅速繁殖,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放出異常惡臭氣味。
(5)厭氧類桿菌屬:為一組絕對厭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包括脆弱類桿菌、產色素類桿菌等。此類細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點,可引起感染鄰近部位的血栓性靜脈炎。
此外,梭狀芽孢桿菌、淋病雙球菌均可導致產褥感染,但較少見。支原體和衣原體也可是產褥感染的病原體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84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產褥感染有哪些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