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又稱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漿液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膠耳。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由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遷延而成,或由于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反復發(fā)作轉(zhuǎn)化而來的中耳粘膜非化膿性慢性炎癥。兒童多見,是兒童致聾的常見原因之一。
病因
急性炎癥未得到及時妥善治療,或鼻及鼻咽部病灶的存在,使炎癥反復急性發(fā)作,均可導致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常因鼓室內(nèi)積液機化而致鼓膜與鼓室內(nèi)側(cè)壁粘連,或聽骨鏈關節(jié)僵直,此則稱為中耳粘連癥。
癥狀表現(xiàn)
1.耳聾常因反復急性發(fā)作,聽力時好時壞,漸進加重。初可為傳導性,繼可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聲增強”現(xiàn)象。
2.耳鳴耳鳴常使病人甚感苦惱,初可為低音調(diào),晚期可為高音調(diào)(如蟬鳴),但無一定規(guī)律。
檢查時可見鼓膜混濁、肥厚、變薄或有鈣質(zhì)沉著斑塊。錘骨柄向后上移位呈“假短”現(xiàn)象,短突顯著突出,光錐變形、散亂或消失。用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度情況,可見鼓膜活動不良或不能。
鑒別診斷
1.耳脹:耳脹病之中耳積液,病程可超過3個月甚至1年,多次穿刺為淡黃色 清液,或切開鼓膜后仍滲液不止,鼓膜可見充血,耳膜多呈橘黃色,咽鼓管吹張后可見 鼓室有氣泡。
2.久聾:病程超過3個月,聽力減退呈感音神經(jīng)性聾;或雖然呈混合性聾,但鼓膜及咽鼓管功能正常。
治療方法
1.早期清除鼻、咽部病灶,可收到一定效果。
2.行鼓膜按摩術或反復行咽鼓管吹張術,有助于改善聽力。
3.對早期病例,可行皮質(zhì)類固醇及酶制劑治療,??墒盏礁纳坡犃χАF浞椋簭姷乃?mg,口服,每日3次,γ-糜蛋白酶針劑5mg,肌肉注射,—日1次、7d為一療程。
4.手術治療。切開鼓膜,置留通氣管,或行中耳成形手術,均可改善聽力。
5.聽力損失嚴重者,可佩帶助聽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85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臨床表現(xiàn)
下一篇: 內(nèi)耳眩暈病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