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中醫(yī)理論博大精深。對于疾病的而治療也能達到治本的原則,那么對于嗜睡癥的研究,中醫(yī)上也根據(jù)辯證,做出了分類,并給出了治療方法。下邊介紹一下,在中醫(yī)的理論上,是怎樣講解嗜睡的?
1、濕濁蒙蔽型
頭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飲水,胸悶不饑,二便不利,舌苔厚膩。內(nèi)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頭為諸陽之會,若被濕濁蒙蔽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困倦嗜睡。中醫(yī)治嗜睡原則為芳香化濁醒脾開竅,方用醒脾開竅湯加佩蘭、蒼術、白寇等。
2、肝郁脾虛型
長期憂愁思慮,精神萎靡不振頭昏欲睡多夢時有兩脅不適,納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瀉泄,瀉后痛減,舌苔薄白或稍膩,脈玄細或澀。中醫(yī)治嗜睡原則為舒肝健脾開竅,方用醒脾開竅湯加柴胡、黨參、枳殼等。
3、痰濕困脾型
多見于形體肥胖之人,胸悶、納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嘔、口中粘膩,身重嗜睡舌苔白膩脈孺緩。中醫(yī)治嗜睡原則為燥濕健脾豁痰開竅,方用醒脾開竅湯加竹茹、半夏等。
4、脾氣不足型
多見于病后或高齡之人,神疲乏力、腹脹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等,舌淡苔薄白,脈虛弱。中醫(yī)治嗜睡原則為益氣健脾,方用醒脾開竅湯加人參、白術、黃芪等。
5、氣血兩虛型
面色萎黃無華或淡白,納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夢、氣短懶言,或有自汗,頭暈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脈沉細無力。中醫(yī)治嗜睡原則為益氣養(yǎng)血醒脾開竅,方用醒脾開竅湯加黃芪、當歸、人參等。
在中醫(yī)的理論上,嗜睡癥的分類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治療起來就比較對癥了??梢詮母旧辖鉀Q嗜睡癥的困擾。專家提醒廣大嗜睡患者,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的治療,都需要找對病因。只有這樣,治療起來才不會走彎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13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女人懷孕期嗜睡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