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訊 人腸道是一種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無數的細菌在它里面定植,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盧森堡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中心(Luxembourg Centre for Systems Biomedicine, LCSB)、盧森堡綜合生物庫(Integrated BioBank of Luxembourg, IBBL)、盧森堡醫(yī)院中心(Centre Hospitalier de Luxembourg, CHL)、埃米爾-梅里什醫(yī)院中心(Centre Hospitalier Emile Mayrisch, CHEM)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方法來史無前例詳細地研究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腸道微生物組:他們的新方法允許通過解碼細菌的DNA和基于RNA(由DNA轉錄形成的一種核酸分子)測序評估它們的活性來研究它們的遺傳潛力。他們也能夠鑒定出隨后表達的蛋白,而這些蛋白接著會催化代謝反應。
LCSB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學小組負責人Paul Wilmes教授說,“如今,我們首先能夠在DNA、RNA和蛋白這三種水平上觀察腸道菌群內同時發(fā)生什么。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等疾病對我們而言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因為腸道微生物組可能對疾病產生影響?!北热?,研究人員發(fā)現腸道菌群組成在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幾乎沒有差異。另一方面,被常駐在腸道中的細菌開啟或關閉的基因可以是非常不同的。這些研究發(fā)現于2016年10月10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grated multi-omic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in a case study of familial type 1 diabetes”。
MUST研究(糖尿病多家庭研究)著重關注已患上1型糖尿病多年且提供糞便樣品給IBBL的個人。論文第一作者Anna Heintz-Buschart博士說,“我們研究來自這些人的糞便樣品中的細菌。我們也分析了這些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的近親屬的糞便樣品?!毖芯咳藛T發(fā)現患上糖尿病的人和未患糖尿病的人之間的腸道細菌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比長期所認為的還要少。Heintz-Buschart繼續(xù)說道,“然而,在細菌發(fā)揮什么作用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在1型糖尿病中,這些差異很可能是當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攻擊胰腺中自己的產生胰島素的細胞時產生。所造成的損傷能夠顯著地攪亂消化液的組成。Heintz-Buschart解釋道,“腸道細菌不得不適應它們所在的環(huán)境變化。它們是通過調節(jié)它們的代謝做到這一點的,換言之,它們改變它們產生的蛋白或維生素(如維生素B1)含量。重要的是,體內維生素B1水平的變化能夠加劇疾病發(fā)展。”曾經是有益的細菌因而變成一種健康風險,能夠惡化病人的病情。
Wilmes強調道,如此精確地描述腸道微生物組上的疾病相關性變化和認識它們在體內的功能性影響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盡管我們已能夠通過常規(guī)的DNA分析確定腸道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細菌物種組成,但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上實際有哪些細菌物種存在于其中,我們仍然是一篇空白。拿人類社會作比對:我們能夠對不同的人開展一項普查,而無需知道每個人可能從事的職業(yè)。如今,我們知道誰做什么,何時做的?!边@一突破是研究人員將幾種不同的分析技術組合在一起時獲得的:“我們首次同時研究了基因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信息,這意味著我們同時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組的DNA、RNA和蛋白。因此,我們如今能夠研究在給定的時間點上哪些基因發(fā)生轉錄和哪些蛋白被翻譯出來。這項在三個水平上同時開展的研究讓我們對腸道中發(fā)生的功能性過程(比如與代謝相關的過程)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p>
與Wilmes和他的團隊合作的醫(yī)學專家從這個新的研究方法中看到巨大的希望。這包括在LCSB和CHL開展研究和治療病人的Carine de Beaufort教授。她說,“我們期待這些研究有助我們鑒定出生物標志物。它們是諸如在糖尿病早期階段產生的或體內水平發(fā)生變化的蛋白之類的分子。這些生物標志物將使得診斷更加容易以至于我們可能在非常早的階段采取預防性或治療性的行動。”
Wilmes聲稱,為了尋找這些生物標志物,這項研究必需繼續(xù)下去。他說,“我們如今想要與擁有患上早期糖尿病的小孩的家庭合作。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盡可能早地檢測這種疾病的標志物是比較重要的。畢竟,醫(yī)生能夠越早介入,這些人就能夠更好地確保過著一種限制盡可能少的生活?!?Wilmes展望詳細的機制研究將讓人們更好地理解腸道微生物組的復雜功能:“以這種方式,我們能夠了解到腸道微生物組在維生素B1生物合成上的差異如何與1型糖尿病存在關聯。諸如MUST之類的研究在此方面將會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幽門螺桿菌?這個幾個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哪怕并不了解,但是也是知道它的存在的。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要知道,人體的胃中有濃度非常高的強酸性胃液,所以一般很難有微生物能夠在胃中存活,但是?幽門螺桿菌?是個例外,它利用自身結構寄生在胃里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對中性的環(huán)境里,從而存活了下來。
并且?幽門螺桿菌?還具有傳染性,不過它一旦離開了體內,在體外就很難存活下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專家建議不要讓大人直接親小朋友的原因之一,因為?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對口傳播的。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最主要病因,包括胃的惡性腫瘤都與幽門螺桿菌相關,這是值得大家注意的。而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與幽門螺桿菌有關,雖然這不是與胃相關的疾病,但是大家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我曾經就經歷過一次急性胃炎發(fā)作,雖然并不能確定是幽門螺桿菌搞的鬼,但是急性胃炎發(fā)作起來的時候是真的并不輕松,甚至疼痛難忍,直接痛的讓人直不起腰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養(yǎng)護我們的胃,切莫讓我們的胃受到傷害。
大家對幽門螺桿菌還有什么了解嗎?都可以在評論區(qū)分享一下哦,讓更多的小伙伴對幽門螺桿菌有更多更深刻的認識,這樣大家才會重視起來,也才知道幽門螺桿菌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或者有患過幽門螺桿菌的小伙伴們也可以在評論區(qū)下告誡一下其他的小伙伴,平時應該更加注意一些什么,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體魄強健的人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達到70%,普通人則是25%。
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有500~1000個不同的種類??傮w分為三類:有益菌、條件性有害菌、致病菌。
有益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
擴展資料
有益菌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1、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微生態(tài)體系,人體通過胃腸道粘膜與外界緩慢進行相互作用,通過其生長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的正常運行。
2、緩解乳糖不耐受癥狀
乳桿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夠明顯降低乳糖的濃度,產生乳酸,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
3、增強人體免疫力
益生菌進入腸道內,一方面可以在腸道內定殖,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誘發(fā)腸道免疫,并刺激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促進巨噬細胞活性,通過增強B、T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性,發(fā)揮特異性免疫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4、緩解過敏反應
正常人腸道中益生菌越多,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也就越小。益生菌可以誘導T細胞產生大量的IL-12,能夠抑制IgE的產生,有效地預防過敏發(fā)生。
6、降低血清膽固醇
益生菌主要通過同化作用來降膽固醇的含量、抑制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通過益生菌的膽鹽水解酶的作用,將小腸內水解后的膽鹽能與食品中膽固醇發(fā)生共沉淀作用,減少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由糞便排出體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腸道菌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有益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3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