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訊 加拿大科學家們最近發(fā)現機體的生物鐘能夠解釋,為什么我們在睡覺前總會覺得口渴。事實上,睡覺前"口渴神經"會得到激活,進而保證我們在夜晚處于水化的狀態(tài)。
研究者們稱這一結果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其它一些日常生活中奇怪的事情,比如時差等等。
此前研究表明,小鼠在入睡前其飲水量會有大幅的升高,但它們之前并沒有處于脫水的狀態(tài)。其中的原因并不清楚。
為了搞清楚背后的機制,研究者們首先在小鼠入睡前限制其飲水。結果顯示,這一處理使得小鼠在蘇醒后體內含水量發(fā)生明顯的降低。
研究者們稱,這意味著睡前的飲水是保護機體正常含水量的機制。因此,盡管當時體內并沒有處于缺水的狀態(tài),神經系統還是會激活"口渴"的感覺。
由于大腦能夠感知機體對水的需求,因此,他們認為控制晝夜節(jié)律的神經系統"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能夠以某種方式與"口渴神經元"相互交流,進而觸發(fā)機體對水的需求感。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者們利用一類叫做"sniffer cells"的工具觀察了SCN分泌的神經肽"vasopressin"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
這些叫做"sniffer cells"的細胞在與特定物質接觸后會發(fā)出亮光。研究者們向sniffer cells注入能夠感受vasopressin的基因,因而在接觸到vasopressin時這些被改造的sniffer cells即會發(fā)光。之后,研究者們將這些改造后的sniffer cells移植入小鼠體內,并刺激其SCN區(qū)域。
結果顯示,當SCN激活之后,sniffer cells細胞也相繼發(fā)光,這說明SCN釋放了大量的vasopressin。
之后,為了驗證vasopressin是否能夠啟動"口渴基因"的表達,研究者們人為地控制小鼠神經元的開關,并觀察了神經肽釋放后的功能。
結果顯示,vasopressin確實能夠激活"口渴神經",進而導致小鼠產生飲水的行為。盡管此時它們并不需要喝水。
這一發(fā)現意味著小鼠的生物鐘調節(jié)系統同時能夠影響其對資源的索取。這些行為最終保證了機體的正常運轉。
相關結果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46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