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有著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擁擠人潮,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但人們還是普遍感到孤獨。美國一項新研究證實,人是社會性動物,長期處于孤獨中的人,基因活動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免疫力失衡,更容易得上傳染病、高血壓、失眠、癌癥等疾病,甚至早亡。
孤獨在全球蔓延
孤獨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并在全球范圍內彌漫著。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6.9萬參與者中,九成人有孤獨感。國內某婚戀網站進行了一項8.5萬人參與的大型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89%的男性和82%的女性表示,孤獨感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強。歐洲一項調查也表明,約1/3的人經常感到孤單。
孤獨就像病毒,擴散到每一個社會群體。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農村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還有一項針對近1.4萬名城市老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四成人有孤獨、壓抑之感。盡管處于大集體中,但社會變遷也讓本應天真活潑的孩子和學生們陷入孤獨。某兒童娛樂網站去年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15萬名兒童中,有37.2%感受到孤獨;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發(fā)布報告顯示,六成大學生覺得孤獨。
每個人所感受到的孤獨感也不盡相同。在廣州崗頂工作的王子航告訴記者:“每到小長假,我就備受煎熬。身邊有家的同事其樂融融,我卻只能翻開電話簿,對著幾百個號碼發(fā)呆,找不到一個能聚聚的人?!?4歲的外企中層領導周茂玲盡管每天迎來送往,但也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懊刻鞈瓴粩啵蠹倚δ樝嘤?,回過頭就形同陌路,這種孤獨感難以訴說?!鄙綎|煙臺的張翠蓮年近古稀,更有著無盡的寂寞難以打發(fā)。她把4個孩子拉扯大,全都飛到了大城市。“我原本盼著過年,現(xiàn)在又有點害怕。一過初七,甚至有時候初五剛過,孩子們就要回去工作了,又剩下我一個人”,剛熱乎起來的心窩又復歸寂寞。
孤獨的危害相當于每天抽15支煙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項著名的孤獨實驗。研究者將受試者關在隔音房間里,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棉手套,盡可能減少聽覺、視覺、觸覺等刺激。除了進餐和排泄外,受試者必須24小時躺在床上。結果,盡管實驗報酬很高,但幾乎沒人能堅守3天以上。到了第4天,受試者會出現(xiàn)雙手發(fā)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對疼痛敏感及出現(xiàn)幻覺等癥狀??梢?,孤獨感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
美國楊百翰大學一項涉及30萬人的研究表明,孤獨感的危害相當于酗酒或每天吸煙15支。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約翰?卡西奧波指出,孤獨感會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水平,從而削弱免疫系統(tǒng),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獨者的血壓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心臟病和腦卒中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美國、芬蘭和瑞典三國聯(lián)合研究發(fā)現(xiàn),孤獨的生活方式使癌癥的發(fā)病率增加2~3倍。美國加州大學一項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常感孤獨的人,壽命減少6年。
中科博愛心理醫(y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告訴記者,孤獨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心理狀態(tài),是因為感到自身與外界隔絕或被排斥而產生的苦悶心情,甚至導致抑郁狀態(tài)。多由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首先,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之間的交往會增加人們內心的安全感、歸屬感,讓人們感受到溫暖與快樂。但現(xiàn)代社會要的是高效,導致友誼“快餐化”,熟人越來越少,情感無處寄托,只能任孤獨蔓延。價值觀實用主義化也讓人容易產生自我封閉。
其次,社會競爭日漸激烈,尤其是中年人要養(yǎng)家糊口、要為事業(yè)打拼,難免會忽略孩子、父母的心理需要,讓他們陷入孤獨中。對老人而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人的社會關系有“三圈”:外圈是日常生活圈子里的人;中圈是同事、朋友;內圈是親屬。老人退休主要失去中圈,這時需要家人圈來彌補,但大城市的“漂族”一年回家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他們的父母往往“三圈”盡失。
再次,通訊技術日漸發(fā)達,讓人們實現(xiàn)了“天涯若比鄰”的愿望。但美國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專家羅伯特?普特曼發(fā)現(xiàn),電話、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人們的圈子反而越來越小,生活更加私人化。傅春勝認為,在與人交流時不停擺弄手機,對方會覺得你缺乏誠意,導致人際關系淡漠、疏離。
最后,性格因素與孤獨感有關。心理學先驅榮格認為,內向者的興趣集中在自己的思想、觀點、情感和行為上。傅春勝指出,內向的人通常內心缺少安全感,在眾人面前缺乏表達自我的勇氣,總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受重視或不被肯定,從而選擇沉默的方式與外界隔離,同時他們對內在自我世界的過度關注易引發(fā)孤獨感。
孤獨是可以擺脫的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測評部主任肖震宇說,孤獨是可以擺脫的,前提是要多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
首先,戰(zhàn)勝自卑。自卑者總感覺自不如人,所以不愿跟人接觸。肖震宇建議,這些人不妨試著與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其次,隨時保持聯(lián)系。不要在感到孤獨時才想起朋友,而要有意識地經常與好友保持聯(lián)系。這樣的密友無需太多,三五個就好。時常想著為他們做些什么。
再次,認識新朋友。孤獨的最大對手是新事物,肖震宇指出,多通過朋友去認識新朋友,主動接近別人,給自己的生活增添新元素。要記住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多為別人考慮。
第四,培養(yǎng)一門興趣愛好。當覺得孤獨的時候,可以專注于自己的愛好,平時還能和圈子里的同道相互交流。
第五,鍛煉身體。感到孤獨不妨出門鍛煉一下身體,有助于大腦分泌多巴胺等讓人興奮和欣悅的化學物質,引發(fā)積極情緒。
最后,換張笑臉。肖震宇說,沒人喜歡整天愁眉苦臉或者一臉清高孤傲的人。不妨每天早上照照鏡子,看看這張臉能不能讓自己感到親切。
另外,對孩子來說,陪伴最重要。不管多忙,周末也要拿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對老人而言,離家的孩子要經常與父母聯(lián)系,爭取每天打個電話,哪怕就告訴他們“我挺好”。時間充裕時可以聊些讓老人開心的話題。
客服孤獨感的方法:
1???? 克服自卑 ? 因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不敢與別人接觸,從而造成孤獨狀態(tài)。這如同作繭自縛,自卑這層繭不沖破,就難以走出孤獨。其實,人與人不可相比,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人人都是既一樣又不一樣。所以,一個人只要自信一點,就會鉆出自織的繭,克服孤獨。
2??? 多與外界交流? ?獨自生活并不意味著與世隔絕,當你感到孤獨時,可翻翻舊日的通訊錄,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給某位久未聯(lián)系的朋友寫信、掛個電話或請幾個朋友吃頓飯、聚一聚。當然與朋友的交往和聯(lián)系,不應該只是在你感到孤獨時,要知道,別人也和你一樣,需要并能體會到友誼的溫暖。
3??? "忘我"地與人交往?? 與人相處時感到的孤獨,有時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無法與周圍的人溝通,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熱烈的氣氛中會備加感到孤獨。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無論是什么樣的情境,都要做到"忘我",并設法為他人做點什么,你應該懂得在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會溫暖你自己。
4??? 享受大自然? ?遇到挫折,心緒不好,但又不愿與別人傾訴時,可以到江邊或空曠的田野,讓大自然的清風盡情地吹拂,心情就會逐漸開朗起來。n+!p^, 百拇醫(yī)藥
5?? ?確立人生目標?? 現(xiàn)代人越來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在不幸時孤獨、孤立無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這種激烈競爭導致內心的恐慌,無疑使一些人感到孤獨,心理也較脆弱。那么要克服這種恐慌與脆弱,必須為自己確立一些人生目標,培養(yǎng)和選擇一些興趣與愛好,一個人活著有所愛,有所追求,就不怕寂寞,也不會感到孤獨。
?
孤獨(loneliness)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被人所提及,孤獨乃是一種主觀上的社交孤立
孤獨感狀態(tài),伴有個人知覺到自己與他人隔離或缺乏接觸而產生的不被接納的痛苦體驗(Jeny de Jong-Giered,1987)。Lttitia Anne Peplau 和Daniel Perlnen(1982)對孤獨特征的定義,孤獨是一種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觀體驗或心理感受。一般而言,短暫的或偶然的孤獨不會造成心理行為紊亂,但長期或嚴重的孤獨可引發(fā)某些情緒障礙,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獨感還會增加與他人和社會的隔膜與疏離,而隔膜與疏離又會強化人的孤獨感,久之勢必導致疏離的個人體格失常。 大多數(shù)人都體驗過孤獨的痛苦。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明、孤獨感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通病。心理學家估計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富有,這種對孤獨感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關注將繼續(xù)增長。
?
?
產生孤獨感的原因:
有孤獨感的人傾向于在社交時對他人和自己給子嚴厲的,苛刻的評價、許多有孤獨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從而使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持久的關系。
環(huán)境因素
有些環(huán)境容易讓人感到孤獨,比如,孤單的環(huán)境,陌生的環(huán)境,突變的環(huán)境等。
自我意識
在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并逐漸建立,產生了了解別人內心世界并被
孤獨感
其他同齡人接受的需要。他們很關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視他人的評價。正因為這樣,他們會將自己隱藏起來。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訴別人,有一種封閉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又特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陷入惆悵和苦惱,產生孤獨感。
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不當,如果一個人自我評價過低,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容易產生孤獨感。而如果一個人自我評價過高,往往產生自負心理,看不起別人,他們在交往中表現(xiàn)為不合群、不隨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導致他人的不滿,因此,自負心理嚴重的人也往往缺乏朋友,感到孤獨。
缺乏交往
人際交往需要真誠、需要熱情、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因為沒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壞自己的形象。
情感障礙
情緒情感成分是人際交往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際交往中的情緒情感障礙常常誘發(fā)人際孤獨。常見的情緒情感障礙有:害羞、恐懼、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與孤獨感密切相聯(lián)的是害羞和恐懼,害羞和恐懼會使人產生逃避行為,從而避開與人交往的情境,離群索居,封閉自我。到了青年期,少年時代人際關系的特點繼續(xù)發(fā)展著。但青年期人際關系發(fā)生著質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從精神上脫離對父母或成人的依賴,新的友伴關系(特別是異性關系)的協(xié)調和適應,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以及對成人權威的抵觸和反抗,競爭和對抗的激化等方面。因而其人際關系具有廣泛性、自主性、易變性和異性敏感性等特點。
孤獨者因為采用消極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的友誼。與這些人交往常常讓人感到不愉快,于是他們很難建立有助他們發(fā)展社交技能的人際關系。因而難以擺脫孤獨。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基本社交技能的訓練,可以使孤獨者走出孤獨的惡性循環(huán),并已廣泛應用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實踐中。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即孤獨不必陷入抑郁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不能自拔。
去年一個人來到大都市里,沒有了親朋好友,再也不能像小城鎮(zhèn)那樣大家隨時隨地都能見面。大城市看似繁華,似乎每個地方都聚滿了娛樂的人們,可是依舊充斥了孤獨感。因為大城市里的社交成本太高了,另外工作時間太長或者距離太遠,都會導致社交空間被壓縮。
1、 隨機找一個景點打卡一整天。
大部分剛出來的年輕人,若是社交圈太小,很容易陷入“上班——在家混日子——上班”的節(jié)奏里。也因此,你會覺得生活沒有新意,缺乏變化,按部就班。
但如果你做好計劃,每個空閑的假日里,挑選一個周邊的景點,做好詳細的攻略,一個人安靜地走一走看一看,也不失為一種調節(jié)心情的方式。也許完全不一樣的陌生環(huán)境,會帶來很多新鮮感了。也許走的多了,你就有更多愛上這個城市的理由了。
2、 學習一項技能。
很多人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或是看電視劇、或者刷短視頻、或者在無盡的孤獨感中度過。倒不如去學習點什么,不管這項技能暫時能不能用到,至少它會讓你當時不再深陷孤獨的深淵。
當你碎片化的時間中提升了技能,也許能讓你在工作上突飛猛進,取得成功,變得更加強大。
畢竟,當你自身充滿能量,具備價值,其他人自然就會想你靠攏,更重要的是即使沒人靠近你,你也不會再像今天這樣懼怕孤獨和渴望認可。
絕大多數(shù)焦慮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造成的,定一個長遠的、艱巨的目標,讓自己忙起來,去做具體的事情。如果說你現(xiàn)在每天工作12個小時是挑水的話,那好好利用你睡不著的,感到無聊空虛的時間去挖一口井,當你變得強大和富有,絕大多數(shù)矯情都會煙消云散。
守靜篤,致虛極。享受和抓住這難得的寧靜時光吧,你的人生并不常有這樣的機會。當你的生活被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的日子充斥的時候,這樣輕松而美好的時光便一去不復返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6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