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茯苓的化學(xué)成分
菌核含多種成分:
① 三萜類:茯苓酸(pachymicacid),16α-羥基齒孔酸(tumulosicacid)3β-羥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acidmethylester),16α-羥基齒孔酸甲酯(tumulosicacidmethylester),7,9(11)-去氫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acidmethylester],3β,16α-二羥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acidmethyl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acidCmethylester),3-氫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acid),齒孔酸(eburicoicacid),去氫齒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茯苓新酸(poricoicacid)A、B、C、D、DM、AM,β香樹醇乙酸(β-羥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及7,9(11)去氫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acid]。
②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H11)。其他尚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無元素。
二、白茯苓的藥理有哪些作用
1、利尿作用:
將白茯苓生藥用70%酒精冷浸,使用時將浸得液的酒精蒸發(fā),加蒸餾水稀釋,至一定濃度,然后選擇健康兔按體重注射給藥,慢性實驗結(jié)果表明,用藥后尿量有明顯增加。
給大靜脈注射白茯苓煎劑(0.048g/kg),結(jié)果尿量并未增加,對大白鼠亦無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為觀察指標,用白茯苓煎劑給大白鼠(禁食12小時)灌胃,結(jié)果在此實驗條件下,白茯苓也不能表現(xiàn)其利尿排氯作用。白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質(zhì)酮的作用。
2、抗菌作用:白茯苓的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茯苓對用試管法的抑菌試驗結(jié)果是無抑菌作用。白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死鉤端螺旋體,但水煎液無效。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jié)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yù)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zhuǎn)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4、抗腫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白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白茯苓聚糖本身無抗腫瘤活性,若切斷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鏈,成為單純的β-(1→3)葡萄糖聚糖[稱為白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則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達96.88%。
白茯苓多糖體在動物試驗中呈現(xiàn)了強烈的抗腫瘤作用,把肉瘤180細胞接種在ICR/JCL小鼠皮下,24小時以后腹腔注射各種白茯苓多糖體,5mg/kg劑量每日1次,連用10天,5周后處死小鼠,剖取腫瘤稱重,計算抑瘤率。結(jié)果表明,白茯苓聚糖未能呈現(xiàn)抗腫瘤作用,而白茯苓多糖抑瘤率為95%;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率為73%;羥乙基白茯苓多糖-1抑瘤率為9%;羥乙基白茯苓多糖-2抑瘤率為61%;羥乙基白茯苓多糖-3抑瘤率為99%;羥乙基白茯苓多糖-4抑瘤率為100%。新型竣甲基白茯苓多糖注射液在ICR/JCL小鼠上試驗,發(fā)現(xiàn)100mg/kg劑量連續(xù)給藥10天,對腫瘤U一14抑制率92.7%。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與艾氏腹水癌培養(yǎng)液混合均勻后溫育4小時,用臺盼蘭染色觀察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死亡率(>50%時表示有效)。當(dāng)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濃度為0.25%及0.50%時,死亡率分別為54.7%和61.7%。給接種艾氏腹水癌小鼠連續(xù)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100mg/kg/天)10天,生存期較對照組延長23.49%,腹水量減少71.53%,癌細胞總數(shù)減少139.20%。給小鼠腹腔注射白茯苓多糖5-200mg/kg.天,連續(xù)10天,10mg/kg以上組均對S180有明顯抑制作用。白茯苓多糖體腹膜內(nèi)給藥,明顯抑制小鼠S180和ED移植性皮下腫瘤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皮下荷IMC癌瘤和S180小鼠的生長期。給小鼠灌胃羧甲基白茯苓多糖(250mg/kg/天)25天,對子宮頸癌U一14肺轉(zhuǎn)移有明顯抑制作用。在進行白茯苓多糖體抗腫瘤的試驗中,發(fā)現(xiàn)白茯苓多糖體同其它多糖體一樣,對生長遲緩型的移植性腫瘤才能達到強烈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下列幾種特點:
最佳劑量:白茯苓多糖體的抑瘤作用與劑量有關(guān),劑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抑癌效果,在摸索最佳劑量的試驗中,各學(xué)者得到的結(jié)果有所差別。如Hamuro等(1971)做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試驗,采用100mg/kg、50mg/kg、5mg/kg三種不同劑量,結(jié)果抑瘤率分別為92.3%、96.1%、53.4%,其中以50mg/kg劑量最佳。趙大明(1982)做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抑瘤試驗,采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劑量進行試驗,結(jié)果抑瘤率分別為75.5%、92.7%、78.8%、79.4%,其中以100mg/kg劑量最佳。呂蘇成等(1989)采取灌胃法將白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1000mg/kg/天三種濃度進行試驗,連續(xù)用藥7天、第8天檢測以250mg/kg/天劑量最佳。
不同給藥途徑:白茯苓多糖體系用各種不同的給藥途徑,抑瘤效果也不盡相同。用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對肉瘤180的抑瘤試驗,給瑞士小鼠5mg/kg劑量連用10天,腹腔注射抑瘤率為99.1%;肌肉注射抑瘤率為96.5%;靜脈注射抑瘤率為99.6%;皮下注射抑瘤率為86.3%;口服抑瘤率為8.8%。
不同品系的小鼠:真菌多糖體用不同品系的小鼠或雜種鼠做試驗,其抑瘤效果差別很大。如香菰多糖(Lentinan)用ICR/TCL、ddys、SWM/MS、C57BL/6品系的小鼠做試驗,則出現(xiàn)強烈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為85-99%;用C3H/He品系的小鼠做實驗,其抑瘤率則為37-48%,而用BALB/C及DBA/2品系的小鼠做試驗,方法按1978年全國統(tǒng)一的抗腫瘤藥物體內(nèi)篩選規(guī)程(草案)進行,結(jié)果對肉瘤180曾出現(xiàn)過大于30%的抑瘤率,也出現(xiàn)過29.6%、18.9%的抑瘤率及無抑瘤現(xiàn)象;對小鼠腫瘤U一14的抑制作用也不明顯。而用同樣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注射液,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劑量進行試驗,結(jié)果ICR/JCL小鼠腫瘤U一14均有抑瘤作用,其抑瘤率為75.5-92.7%。
5、白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增加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白茯苓多糖、羥乙基白茯苓多糖-3、羥乙基白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顯增強小鼠腹膜滲出細胞(PEC)的細胞毒性作用;白茯苓聚糖、羥乙基白茯苓多糖-1、羥乙基白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用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進行試驗,結(jié)果表明能增強PEC細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明顯增加。皮下連續(xù)注射5天,50mg/kg劑量使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增加35.5%,吞噬系數(shù)增加58.O%;皮下連續(xù)注射10天,50mg/kg劑量使吞噬率增加66.1%,吞噬系數(shù)增加121%。新型甲基白茯苓多糖還能拮抗免疫抑制劑醋酸可的松對巨噬細胞功能的抑制。給小鼠連續(xù)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對照組及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試驗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對照組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為18.86±3.40%和0.41±0.09;試驗組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34.81±1.75%和0.86±0.07。新型羥甲基白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純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復(fù)正常。C57純系小鼠皮下接種Lewis肺癌細胞24分鐘后,連續(xù)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結(jié)果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分別為:
(1) 正常小鼠組:39.60±4.86%和0.99±0.20;
(2) 帶Lewis肺癌組:24.44±3.38%和0.55±0.10;帶Lewis肺癌加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組:59.26±6.50%和1.30±0.21。瑞士小鼠皮下接種肉瘤180細胞24小時后,皮下連續(xù)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結(jié)果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分別為:
(1) 荷瘤組:26.88±4.57%和0.74±0.11;
(2) 荷瘤加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組:45.92±4.13%和1.57±0.12。另有藥理實驗表明,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能明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系數(shù)。給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白茯苓多糖(300mg/kg/天)7天,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率為38±2.46%,吞噬系數(shù)為0.67±0.04;對照組的吞噬率為19.4±1.27%,吞噬系數(shù)為0.32±0.02。
羥甲基白茯苓多糖能明顯增強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數(shù)(PFC)以及特異的抗原結(jié)合細胞數(shù)(SRFC)。羥甲基白茯苓多糖對PFC及SPFC的增強作用以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顯增強小鼠對BSA誘導(dǎo)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性。羥甲基白茯苓多糖100mg/kg/天經(jīng)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BSA誘導(dǎo)的DTH反應(yīng)明顯增強與對照組相比,P
增加酸性非特異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數(shù)。采取灌胃法將白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1000mg/kg/天三種濃度進行試驗,連續(xù)用藥7天,第8天檢測酸性非特異酯酶(ANAD)陽性淋巴細胞數(shù)、溶血空斑(PFC)、巨噬細胞吞噬等,同時進行了胸腺,脾臟和腫瘤重量的測定,結(jié)果證明白茯苓多糖能增強M吞噬功能(P
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白茯苓多糖體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即增強細胞免疫反應(yīng),并因此而激活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jiān)督系統(tǒng),這與其抗腫瘤活性密切相關(guān)。
管內(nèi)試驗:用51Cr標記靶細胞,將培養(yǎng)5天的淋巴細胞與標記靶細胞以1:1混合,用51Cr釋放數(shù)做為靶細胞損傷的指標。
據(jù)此來觀察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試驗時加入不同劑量的多糖體,觀察對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白茯苓多糖和羥乙基白茯苓多糖在管內(nèi)可使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20-28倍,白茯苓聚糖和羧甲基白茯苓多糖可增強4-7倍。
體內(nèi)試驗:用CBA小鼠做試驗,開始用P815瘤細胞作為淋巴細胞激活劑,使之致敏,并于不同天數(shù)腹腔注射各種白茯苓多糖體。第10天將小鼠處死,取出脾細胞和腸系膜淋巴細胞(MLNC)。用51Cr標記的P815瘤細胞作為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的靶細胞,與已配好的脾細胞及MLNC以一定比例混合(l:100),培養(yǎng)3小時,觀察51Cr釋放率。結(jié)果證明各種白茯苓多糖體在體內(nèi)均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此外,100μg/ml的羥甲基白茯苓多糖對NK細胞活性有促進作用。
6、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
能使環(huán)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
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白茯苓水提液能使離體健康人紅細胞2,3一DPG水平上升約25%,并能有效地延緩溫育過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靜脈給藥小鼠整體2,3一DPG水平顯著上升。
白茯苓水煎劑皮下注射給藥和灌胃給藥均可使小鼠血漿皮質(zhì)酮明顯升高。
7、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煎劑按5-10g/kg腹腔注射,對預(yù)先給與咖啡因或未給與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鎮(zhèn)靜作用。白茯苓與戊巴比妥鈉的協(xié)同作用。白茯苓煎劑(10g/kg)未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用40g/kg的劑量則使麻醉時間較對照組更顯著延長,隨著劑量的加大,鎮(zhèn)靜系數(shù)也隨之增加。這種協(xié)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們的中樞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礙了戊巴比妥的分解與排泄而致麻醉時間延長。
三、白茯苓的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均可配合?yīng)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shù)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shù)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shù)等同用。
2、用于脾虛泄瀉,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yīng)用白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shù)、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luò),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捎冒胂摹㈥惼ね?,也可配桂枝、白術(shù)同用。治痰濕入絡(luò)、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5、抗癌。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nèi)停、濕熱壅結(jié)者。
6、治水腫;本品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捎弥魏疅崽搶嵏鞣N水腫。治療水濕內(nèi)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豬苓、白術(shù)、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
7、治脾腎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湯(《傷寒論》);用于水熱互結(jié),陰虛小便不利水腫,與滑石、阿膠、澤瀉合用,如豬苓湯(《傷寒論》)
8、痰飲;本品善滲泄水濕,使?jié)駸o所聚,痰無由生,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術(shù)、甘草同用,如苓桂術(shù)甘湯(《金匱要略》);若飲停于味而嘔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9、脾虛泄瀉;本品能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可與山藥、白術(shù)、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和劑局》);
10、白茯苓味甘,善入脾經(jīng),能健脾補中,常配以人參、白術(shù)、甘草,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11、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黃芪、當(dāng)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常與人參、龍齒、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xué)心悟》)。
總的來說,本品性味平和,并無什么明顯副作用。只是本品甘淡滲利,對陰虛津傷嚴重者可能要慎用。
四、白茯苓的常用配方
1、治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shù)十八銖,白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nèi)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diào)服之。(《儒門事親》)
3、治水腫:白水(凈)二錢,白茯苓三錢,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醫(yī)必要》白茯苓湯)
4、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黃耆三兩,桂枝三兩,白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白茯苓湯)
5、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白茯苓四兩,桂枝,白術(shù)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shù)甘湯)
6、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白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白茯苓湯)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白茯苓-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下二錢匕。(《百一選方》)
8、治濕瀉:白術(shù)一兩,白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切,水煎一兩,食前服。(《原病式》獲苓湯)
9、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白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術(shù)三兩,生姜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金匱要略》白茯苓澤瀉湯)
10、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于瓷器內(nèi)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白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diào)下,日二服。(《仁齋直指方》)
12、治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yǎng)心血:以艾湯調(diào)白茯苓末服之。(《證治要訣》)
13、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德生堂經(jīng)驗方》)
14、治頭風(fēng)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傷:白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綱目》白茯苓酒)
15、治皯:白蜜和白茯苓涂上,滿七日。(《補缺肘后方》)
中醫(yī)美容是根據(jù)您的體質(zhì)和具體情況,通過中藥配伍來達到美容的.如果單憑一味茯苓來調(diào)節(jié)的話,是根本沒有效果的,反而經(jīng)常使用,會導(dǎo)致機體的水電失衡.所以建議去中醫(yī)師那里來據(jù)體而論吧.祝愿健康和美麗.
1 白茯苓可以經(jīng)常吃嗎 白茯苓是一種溫和的中藥,適用的人群比較廣泛。白茯苓什么時候吃都可以,白茯苓的性質(zhì)比較平和,單獨食用的效果不是很快,需要堅持吃,長久的吃。白茯苓具有健脾補氣的作用,適合那些沒有長期食欲不振的人。但白茯苓終歸是藥物,是藥三分毒,不可以長期服用,需要咨詢醫(yī)生的意見,當(dāng)然偶爾吃吃還是不錯的。
2 白茯苓吃了起什么作用 1.白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白茯苓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白茯苓作為一種溫和的中藥,它具有利水的作用卻又不傷正氣,凡是出現(xiàn)小便不順暢、水腫等癥狀,無論身體是偏于寒濕,還是偏于濕熱,都可以配合白茯苓來使用。
2.白茯苓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3.白茯苓具有降低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的作用,故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癥狀。白茯苓能夠養(yǎng)心安神,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合使用。
4.白茯苓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白茯苓能夠提高人體淋巴細胞含量,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使得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提高。
5.白茯苓可健脾開胃,尤其對那些長期食欲不振或身體乏力或氣息虛弱,脾胃虛弱的病人有特別的功效,而且白茯苓的藥性平和,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人食用。
3 白茯苓怎么吃最好 1.可以將白茯苓打成粉末兌水飲用。
2.可以做成茯苓餅,將白茯苓塊研磨成粉沫后再取面粉各等份,加白入糖和適當(dāng)?shù)乃{(diào)成糊狀,煎成餅。
3.可以做成茯苓餡,將白茯苓洗凈處理好取茯苓、豬肉等材料加入適量的調(diào)味品做成茯苓陷,并用面皮包餡。
4.可以做成茯苓湯,將白茯苓處理好后取白茯苓、當(dāng)歸,川芎,炒白芍,熟地黃,柏樹,等中藥處理成粗末,熬成茯苓湯,飯前飲用。
5.可以做成荷葉茯苓粥,取荷葉,茯苓,粳米等材料。先將荷葉煎成湯再把渣滓去除,再加入白茯苓、然后再將梗米煮成粥,早上晚上各服用一次。
6.可以做成茯苓薏米餅。取白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適量的白糖,攪拌均勻后磨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再蒸熟。適合小朋友食用,有健脾開胃的功效。
4 白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不同 1.土茯苓為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的縮節(jié),根莖上長有較多的須根,且根莖比較光滑。而白茯苓為茯苓切去赤茯苓后剩余的白色部分,通常將其切成小方塊狀,且白茯苓的莖長1-3米,有的甚至可以達到5米,莖上的須根稀疏。
2.土茯苓的葉子為針形或者為橢圓形。而白茯苓的葉子則比較薄,屬于革質(zhì)或堅紙質(zhì),曬干后通常呈現(xiàn)出紅褐色。
3.白茯苓具有健脾開胃,安胎寧神,通尿利尿,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而土茯苓是治療喉嚨腫痛,清熱解毒,經(jīng)血淋漓的婦科疾病的良藥。
4.土茯苓的口感偏苦,帶有一股淡淡的苦味。而白茯苓則味甘甜,吃起來隱約能夠嘗到其甜甜的味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0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燕麥粥的做法有哪些,教你幾個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