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腸癌新輔助治療的方法
研究背景:對于III期或高危II期的結腸癌患者,6個月的含奧沙利鉑方案是當前的標準輔助化療方案。但由于奧沙利鉑累積性的外周神經毒性,臨床實踐中的完成度不佳,所以療效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縮短療程可減輕毒性,降低治療費用,更好的節(jié)約資源。
研究方法:該研究為開放的多中心III期研究。自2007年6月~2015年12月共納入12834例III期結腸癌患者,1:1隨機分配至3個月或6個月組,研究者自行選擇FOLFOX或CAPOX方案,研究的主要終點為3年無病生存時間(DFS),預設的分層因素包括治療方案和T/N分期,非劣效設計邊界為3個月DFS HR<1、12。
主要研究結果:
3個月治療組的DFS為74.6%,6個月治療組為75.5%,絕對差值僅為0.9%。預計DFS HR=1、07(95%CI 1、00-1、15),超過預設邊界值1、12,非劣效不成立。
3個月治療組比6個月治療組的依從性更高:FOLFOX DFS HR=1.16 (95%CI 1、06-1、26) ;CAPOX DFS HR=0.95 (95% CI 0、85-1、06) 。
3個月治療組相關神經毒性較6個月治療組低2倍以上:FOLFOX(17% vs 48%);CAPOX(15% vs 45%)。
IDEA臨床專家共識:低危人群推薦3個月輔助化療,高危人群推薦6個月輔助化療,同時考慮患者耐受性、個人意愿、復發(fā)風險以及藥物方案(CAPEOX 或FOLFOX)。
二、結腸癌新輔助化療有何優(yōu)點
單純依靠外科手術治療結腸癌無法達到理想的療效,因此新輔助化療逐漸興起。新輔助化療是指在腫瘤診斷明確后進行的化療,即術前化療,屬于輔助化療的范疇。目前,新輔助化療已經成為結腸癌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結腸癌的新輔助化療方式主要包括:靜脈全身化療或口服化療、經動脈的灌注化療、術前經腹腔灌注化療以及經區(qū)域靜脈灌注化療。其中以經靜脈的全身化療最為常用,其次為經動脈灌注化療。
與術后化療相比,術前化療的新輔助化療具有以下一些優(yōu)點。
①在腫瘤各級血管和淋巴管未損傷前予以化療,可提高局部化療藥物的濃度;
②及早治療臨床或亞臨床的微小轉移灶,減少術后的復發(fā)和轉移;
③降低臨床分期,縮小原發(fā)病灶,增加手術機會;
④同時通過觀察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有助于了解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有利于術后化療藥物的選擇,用以指導制定術后治療計劃;
⑤診斷一經明確,即用化療藥物使腫瘤得到控制,不因術前準備和等待手術而放任腫瘤生長。術前即抑制快速增殖的癌細胞;
⑥術前化療可使手術時腫瘤細胞增殖能力處于最低狀態(tài),減少術中癌細胞醫(yī)源性播散。
三、介紹什么是結腸癌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fā)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以40~50歲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結腸癌主要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tài)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發(fā)病的主要與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有關,結腸的慢性炎癥使腸癌的發(fā)生率比一般人群高。
結腸癌可沿腸壁環(huán)行發(fā)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還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
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中晚期可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后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下肢水腫等癥狀。如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體檢見腹部膨隆、腸型、局部有壓痛,聽診聞及腸鳴音,提示可能出現不全性或完全性腸梗阻。
若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粘連,形成不規(guī)則包塊。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肝、肺轉移征象,惡病質,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結腸癌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不同。
早期癌內鏡下可以根治的病變可以采取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中晚期癌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復發(fā)率,提高生存率。手術治療的原則:盡量根治,保護盆腔植物神經,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四、結腸癌晚期復發(fā)的癥狀
左側結腸癌:由于乙狀結腸腸腔最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而且糞便在左側結腸已經形成固體,因此容易形成狹窄。常常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腸梗阻,患者大多有頑固性遍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于梗阻大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腸型明顯。癌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梗阻近端的腸管可因持久的顯著腫脹、缺血和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此外,尚可發(fā)生腸道大量出血及腹腔內膿腫形成
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塊及進行性貧血。腹塊的位置取決于癌所在的部位,如盲腸癌位于右下腹,升結腸癌位于右腹部,結腸肝曲癌在右上腹,橫結腸癌在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fā)熱、消瘦等。在晚期可有腸穿孔,局限性膿腫等并發(fā)癥。
結腸癌晚期癥狀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血液及粘液,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凈的感覺,當癌蔓延至直腸周圍而侵犯骶叢神經時,可出現巨痛。如癌累及前列腺或膀胱,則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和血尿等癥狀,并可形成通向膀胱或女性內生殖器的瘺管。直腸癌也可以引起腸梗阻。
這種情況好像只有兩種治療方法,中藥和生物治療。腫瘤生物治療技術相對于放化療來說沒有痛苦,基本沒有副作用,在啟動機體免疫力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修復手術后病人的機體創(chuàng)傷。提高病人的機體免疫力。防止復發(fā)和轉移,提高了以往的手術放化療后病人的治愈率。副作用小 但費用相對較高 在某些腫瘤的治療方面已經有了肯定的療效 但是長遠療效尚需考證觀察 還有就是某些中晚期腫瘤應用放化療都無效的時候 生物治療在減輕患者痛苦控制病情進展方面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生物治療又以DCCIK治療最先進,請進我空間詳細了解!
結直腸癌首先可以采用內鏡下切除術的治療方式,不過該治療方法還是要看結直腸癌的分期來決定,比較適合結直腸癌早期患者。其次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特別是腫瘤已經侵犯到粘膜下層的情況下,手術是比較正確的選擇。除了手術之外,結直腸癌患者也可以用放療、化療等方式來進行治療。
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也是跟它的發(fā)病因素有關:第一個,就是對于高蛋白、高脂飲食的病人要適當控制;第二個,就是對胃腸道黏膜有損害的因素,比如3,4-苯并芘、多環(huán)芳香烴,尤其是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要盡量的避免;第三個,要及時治療腸道的良性疾病,像結腸息肉等,及時治療可以減少它發(fā)展為結腸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1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