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7日訊 Cell子刊《EBioMedicine》在線刊登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等處的一項最新乳腺癌成果,題為“Prognostic Value of a BCSC-associated MicroRNA Signature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10 BCSC相關miRNA為基礎的分類器,將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分類為高風險和低風險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的宋爾衛(wèi)教授和蘇逢錫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激素受體(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約占所有原發(fā)性乳腺癌病例的60%,并且大約20%的早期雌激素受體(ER)陽性患者可能在治療后出現(xiàn)局部或遠端復發(fā)。HR陽性、HER2陰性的乳腺癌患者通常腫瘤復發(fā)的風險較低,因此,他們中的一些人不能受益于細胞毒性化療,從而導致患者過度治療。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就需要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預后和預測模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基因檢測,如Oncotype Dx和PAM50,已經(jīng)發(fā)展并在多個臨床試驗中得以驗證。然而,這些模型采用計算機算法來選擇候選基因用于調(diào)查,而不考慮其生物學基礎。一種基于假設的方法--涉及DNA修復途徑中的因素,已用于順鉑化療的卵巢癌患者的評分系統(tǒng),可有效地預測其臨床結果。因此,選擇預后和治療預測的分子標記的靶基因--通過衡量它們的生物學原理,已經(jīng)成為一種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
腫瘤干細胞(CSCs)是一個腫瘤細胞亞群,具有惡性腫瘤中出現(xiàn)的干細胞樣特征,其在癌癥復發(fā)和轉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腫瘤干細胞比例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可通過乳腺癌干細胞(BCSC)標志物免疫染色而得以鑒定,包括ALDH1和CD44highCD24low,并表現(xiàn)出不良臨床療效。然而,缺乏特異性標記和BCSC標記的數(shù)量有限,限制了其在臨床實踐中作為有效生物標志物的應用。
此外,大多數(shù)這些標記實際上并不反映乳腺癌干細胞的功能特征。另一方面,該研究小組以往的研究表明,BCSCs有一個獨特的microRNA(miRNA)表達譜,異常的miRNA對于調(diào)節(jié)BCSC生物學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BCSC相關的miRNA可能作為致癌基因或腫瘤抑制基因,來調(diào)節(jié)它們的自我更新、抗細胞凋亡、侵襲、分化轉移為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乳腺癌干細胞的化療耐藥性,從而有助于腫瘤的發(fā)展和復發(fā)。事實上,BCSC相關miRNA的異常表達,與患者預后和療效相關。因此,研究BCSC相關的miRNA表達譜,提供了一種基于假設的方法,構建一種分子標記,具有明確的功能原理,來預測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和治療益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10 BCSC相關miRNA為基礎的分類器,將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分類成高風險組和低風險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多中心研究,從內(nèi)部和外部來驗證這種分類器是否可作為HR+HER?患者遠端無復發(fā)生存率的預后標志物。此外,研究人員將其預后療效與每個miRNA、臨床病理危險因素和IHC4評分,進行了比較分析。
總之,這項研究表明,10 BCSC相關miRNA預測模型可有效地將具有低復發(fā)風險的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與高復發(fā)風險患者區(qū)分開來,而不用考慮淋巴結或絕經(jīng)狀態(tài)和診斷時的年齡。
與傳統(tǒng)的臨床病理預測因子相比,這種基于10-miRNA的分類器可以給HR+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預測值,因此它有助于我們將低風險的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與高風險患者區(qū)分開來。在這種情況下,臨床醫(yī)生可能會建議對低風險患者采取侵襲性更小的療法,以指導個性化治療。因此,這種模型可以有助于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個性化臨床決策制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2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