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這是人們一直所相信的營養(yǎng)真理。在燉湯的過程中,肉中的營養(yǎng)成分都被燉到了湯中,所以大家認為吃肉不如喝湯,但是只喝湯未免太浪費,其實肉中還是有一定營養(yǎng)的。那么,到底是吃肉好還是喝湯好呢?來揭曉一下!。
吃肉喝湯的誤區(qū)
1.肉和肉湯的營養(yǎng)價值區(qū)別
肉湯里面只有少量氨基酸、核苷酸,嘌呤以及為數(shù)不多的礦物質和乳糜微粒,而組織合成所急需的蛋白質,90%-93%以上仍然留在肉里,湯里的含量不足總數(shù)的10%,其它的營養(yǎng)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留在肉里。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肉里的營養(yǎng)要比湯好得多。
2.很多人迷戀乳白色、濃稠的湯汁是什么?
很多人迷戀乳白色、濃稠的湯汁,這種湯汁的形成過程是脂肪乳化過程。在熬制肉湯的過程中,烹調油中的脂肪及肉中所含的脂肪組織被粉碎成了細小的微粒,而卵磷脂、明膠分子和一些蛋白質起到了乳化劑的作用,形成了水包油的乳化液,這樣就使得湯汁濃白,最終成了“奶湯”。所以,“奶湯”就是乳化脂肪,多喝無益。
3.為什么煲的湯很鮮美,可是這雞肉卻很干澀?
其實肉變得干澀跟煲湯過程中加鹽的時間有關。放入鹽,會使肉湯的濃度升高,也可以說是滲透壓升高,這樣會造成肉脫水。所以吃起來會感覺很干,毫無“嫩滑”口感!所以建議在出鍋之前放入鹽,這樣可以減少肉脫水量。
4.肉湯并非一無是處,我們不僅要也要吃肉,也要喝湯。
肉經(jīng)過熬后,肉中的含氮化合物就會溶到湯中,有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湯越濃味道就越鮮,其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越強,另外肉湯里面的蛋白質雖然很低,但經(jīng)過熬制蛋白質轉化為更容易消化吸收的胨和肽類蛋白質所以,消化功能或食欲較差的人喝肉湯能增進食欲并有助于消化吸收。但是建議先把浮油撇掉再喝。
5.五類人群不宜喝肉湯
(1)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
因為患者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肉湯會促進胃酸分泌,不僅不利于消化,反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2)膽囊炎和膽石癥經(jīng)常發(fā)作者:
因肉湯內(nèi)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一起參加,喝肉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發(fā)膽囊炎發(fā)作。
(3)高尿酸血癥患者:
不宜喝肉湯,因為肉湯富含嘌呤和脂肪,會誘使痛風發(fā)作。
(4)高血脂癥和脂肪肝患者:
肉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后,會促使血脂、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內(nèi)積聚,會在血管內(nèi)膜沉積、引發(fā)冠狀動脈硬化等病態(tài)。
(5)肝、腎臟功能不全患者:
肉湯內(nèi)含有某些小分子蛋白質,因為肝、腎臟功能不全患者對蛋白質分解產(chǎn)物不能準時處置,喝多了肉湯就會引發(fā)高氮質血癥,加重病的進程。
【營養(yǎng)醫(yī)師的心里話】
為什么我們醫(yī)院營養(yǎng)醫(yī)師要在服務住院患者同時,還要通過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和微信微博等網(wǎng)絡新媒體,進行健康營養(yǎng)宣教?要講講諸如:“肉”與“肉湯”的關系?
1、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最痛苦的障礙是:很好、很善良的患者和家屬(甚至包含我們自己的家屬)卻有極離奇和頑固的營養(yǎng)觀念。
目前我國平均住院日約十天,在這么短期間營養(yǎng)師與醫(yī)護一起也很難糾正哪些頑固的離奇觀念。于是常??吹交颊卟⒉皇且驗獒t(yī)療費用、醫(yī)院服務和醫(yī)患信任,而是源于在短短的十天內(nèi)難以更改的離奇觀念而受損。
2、經(jīng)常面對這些發(fā)生的現(xiàn)象,固然也可以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和“性格決定命運”來安慰自己;但是作為醫(yī)院營養(yǎng)師的我們很痛心,也很慚愧和羞辱;深感遠離了我們職業(yè)本身的使命、職責和承諾,覺得自己的無能和乏力。
3、我們常常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要想考試成績好,關鍵是平時;疾病、健康和醫(yī)療又何嘗不也是如此: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得病后治療效果好,關鍵還是在平時的努力。
人的觀念是有慣性的,日常的認知決定了觀點和態(tài)度,進而影響到行為、習慣與結局。
4、平時老老實實和規(guī)規(guī)矩矩,就不容易得?。患幢愕貌×?,也容易協(xié)同醫(yī)務人員進行規(guī)范診治;反之亦然,倘若平時接受的多是離奇的、流行的、熱門的、易懂的、喜歡的健康信息,那么相應的結局可想而知了。
喝湯的誤區(qū)
1、喝湯不吃渣
有人做過檢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后,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其實經(jīng)過長時間燒煮的湯,其“渣”口味雖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類、氨基酸更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質?奶酪醞?,应提倡将汤与闹R菸鏌黃鴣韻氯ァ?
2、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yǎng)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yǎng)更全面。
3、喝湯速度快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美國營養(yǎng)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產(chǎn)生已經(jīng)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jīng)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4、喝太燙的湯
有百害而無一利,喝50℃以下的湯更適宜。有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湯,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雖然燙傷后人體皮膚有自行修復的功能,但反復損傷極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惡變,經(jīng)過調查,喜喝燙食者食道癌高發(fā)。
5、飯后才喝湯
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因為最后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以減少干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進消化腺分泌,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于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
6、湯水泡米飯
這種習慣非常不好。日久天長,還會使自己的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胃病。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較長時間,唾液分泌量也較多,這樣有利于潤滑和吞咽食物;湯與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一道進了胃里。這不僅使人“食不甘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jīng)沒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臟產(chǎn)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還被湯沖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時間長了,便會導致胃病。
經(jīng)常有病人家屬燉鴿子湯,燉排骨湯,魚湯給病人喝,而后肉均留下了,說湯有營養(yǎng)。于是就有另外一派人,觀點是肉比湯營看養(yǎng)。究竟肉有營養(yǎng)還是湯有營養(yǎng)?手術后病人吃什么好呢?
肉和湯均要吃,均有營養(yǎng)。湯主要是水,電解質,是人體每日的必須。多喝湯可以補充鈉離子,鉀離子,氯離子,肉湯里還有鈣離子,少量蛋白質等。所以湯很好,要喝。肉好好在比湯里的蛋白質高很多。受到損傷后,需要蛋白質修復,而蛋白質就在肉里。如果能進食,肉也要吃。所以醫(yī)生會說肉和湯均有營養(yǎng),均要吃。
一般不是胃腸道手術,手術后病人什么都可以吃,沒什么忌口的,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就好,以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牛奶,雞蛋,豆?jié){,豆腐,瘦肉,魚肉都含有各種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要放鹽。同時吃些水果,香蕉,橘子,蘋果,獼猴桃。含維生素C多的,這樣有助于病人盡快恢復。
民間有煲湯的習慣,說喝湯能大補,特別是對于出院后身體康復期的患者,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冬天想抵御嚴寒的人們。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喝湯比吃肉有營養(yǎng),煲湯煲得越久越好,能讓肉中的精華全部融入湯里。真相是這樣的嗎?
相關科學數(shù)據(jù)顯示,在熬湯的時候,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魚、雞、牛肉等,最多可以溶出15%的蛋白質。因為骨頭里主要以羥磷灰石的結晶存在的大量的鈣,不溶于水,也很難溶解到湯里。因此大部分的營養(yǎng)還是留在肉里,想通過喝湯達到補充營養(yǎng)的目的,最好還是湯和食材一起食用。
那么,湯中的乳白色的物質是蛋白質還是脂肪?乳白色的湯其實是脂肪乳化形成的脂肪。只喝湯不吃肉不僅糟蹋糧食,可能還會造成脂肪攝入過多,離肥胖、血脂異常、痛風等癥狀更近一步。
沒錯,關鍵是到底加了多少醋,溶出多少鈣。
研究者將豬的股骨切碎,加入水,如果煮沸后再加入醋,繼續(xù)煲湯,骨湯中的鈣含量會比不加醋顯著增加。不僅如此,湯中鎂、鉀、鋅等礦物質的溶出量都有所增加。
以排骨湯為例,研究發(fā)現(xiàn),排骨熬2個小時,蛋白質含量是0.5克/100克,再多熬2個小時,蛋白質也才漲到0.67克/100克??梢?,并不是煲湯越久,湯中的營養(yǎng)越豐富。湯熬得太久還會破壞食材里溶解出來的氨基酸,使湯的營養(yǎng)價值大打折扣,熬湯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1.5個小時比較科學。
不少人從小就開始喜歡喝湯泡飯,認為湯泡飯能同時吃到飯和湯非常有營養(yǎng)。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消化食物的時候,是靠咀嚼分泌唾液,利于潤滑和吞咽食物。然而,用湯泡飯,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進了胃里,食物沒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時間久了便會導致胃病的發(fā)生。
在冬天的時候,人們往往偏愛喝剛煲好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但是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等湯涼了后再喝比較適宜。
以上是喝湯的幾個誤區(qū),下次煲湯喝的時候,要記住適量適溫飲用!
煲湯最有營養(yǎng)的吃法應該是既喝湯又吃肉。原因如下:
一、無論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塊本身。肉類是肌肉纖維構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漿蛋白和氨基酸、肽類等,它們?nèi)菀走M入湯中,
但大部分肌纖維成分很難溶出來。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2%,和15%~20%的肉塊相比,顯然蛋白質含量是低多了。而骨頭中的鈣、鐵元素,屬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湯是不可能把很多鈣和鐵溶出來的,只有鉀元素這樣易溶的成分才能進入湯中。
二、對于絕大多數(shù)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來說,每天只喝點雞湯肉湯,而不吃成塊的魚和肉,所得到的蛋白質總量就太少了,也起不到補鈣補鐵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51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吃肉會長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