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飲食習慣會發(fā)生變化,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很少會一一塵不變的,可能你在某個階段非常喜歡某種食物,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后你就不喜歡吃了,那飲食習慣為什么會變化?飲食習慣變化和體質(zhì)有關嗎?
飲食與體質(zhì)有關
(1)中醫(yī)認為,五味能入五臟。酸味入肝,咸味入腎,苦味入心,甜味入脾,辛辣味入肺。當某一種臟器功能弱的時候,就會對相應食物味道很敏感。人們常說“心里很苦”,心的功能弱了,對苦味會比較敏感。
(2)人的飲食偏好也和臟器功能的強弱有關。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腎欲咸,肺欲辛。脾胃不好的人喜歡吃甜味食物,從小就很喜歡吃甜食的人先天就有點脾虛。喜歡吃其他味道食物也是一樣的道理。適當多吃點甜食能養(yǎng)脾,吃過頭了就傷脾。甜食吃多了會長胖,從中醫(yī)的角度看,是脾虛濕重的表現(xiàn)。
(3)當人的脾胃變得強壯、消化吸收能力強的時候,脾胃處于知足常樂的狀態(tài),人就不再那么需要甜味食物的滋養(yǎng),也就沒那么喜歡吃甜的了,而是會吃更弱的那一個臟器所需要的食物。不挑食、對五味的喜好均衡的人五臟平衡,更容易長壽。
(4)孕婦常常愛吃酸的,是肝血不足的表現(xiàn)。因為孕育胎兒需要大量的血液。肝主胞宮,肝又藏血,女性胞宮的血液不夠用的時候需要用酸味食物來調(diào)肝血。在飲食喜好發(fā)生變化的同時,應該尊重身體自身的需要,適當多吃自己喜歡的事物,但不要太過度。同時要明白是哪個臟器出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調(diào)補措施。
良好的飲食習慣
(1)站著吃飯
在醫(yī)學上經(jīng)過多方面的調(diào)查以及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各種就餐姿勢中,站立是最佳的就餐方法。坐姿次之,而下蹲位則是最不健康以及最不科學的就餐姿勢。這是由于在下蹲的時候腿部和腹部受壓,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血流受阻,從而影響胃的血液供給。
而之所以一直以來都采用坐姿吃飯,主要是因為坐姿是最輕松的方式,因此專家建議,在平時應該盡量站立著吃飯,第二選擇才是坐姿吃飯。
(2)飯前喝湯
對于喝湯的時間問題,一直都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飯前而另外一種則是飯后。其實喝湯的最佳時間是飯前,專家建議在吃飯前少量的喝湯,就好像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以讓體內(nèi)的各個消化習慣做好熱身運動。這樣在吃飯的時候才能讓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消化以及吸收做好充分的準備。
(3)好吃苦食
喜歡吃苦味的食物同樣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之一,在所有苦味食物中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等,同時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特別是苦味食物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它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zhì)。不但如此,經(jīng)常吃苦味食物還能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從而達到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
(4)晨起喝水
專家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后應該喝一杯涼開水,不僅有利于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同時還具有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因此很多人都將這杯水稱之為“復活水”。我們可人體經(jīng)過長達幾個小時的睡眠后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便能很快的被吸入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并且還能對人體的各個器官起到洗滌的作用。
(5)營養(yǎng)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水果應在兩餐間食用,湯應在飯前喝,瓜類蔬菜要單獨食用。三餐有別。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草率的早中餐、豐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為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穩(wěn)步發(fā)展,社會資源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報告顯示,一些不健康的飲食方式隨之而來。
肉食搶占了蔬菜份額。在我國的傳統(tǒng)飲食中,動物性食物偏少。但上述研究顯示,在過去幾十年間,這一飲食結構已發(fā)生明顯改變。1982年到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蔬菜攝入量從316.1克下降到269.4克;
動物性食物攝入量卻不斷增加,尤其是豬肉,從37.1克增加到64.3克,增長了73%;49.9%的國人畜禽類食物攝入量超過推薦量,水產(chǎn)品攝入量卻從平均每人每天27.5克降到了23.7克。
擴展資料:
30年來,我國居民主食攝入量明顯下降。1982年到2012年,平均每人每天谷類攝入量從509.7克下降到337.3克。很多年輕人因為擔心長胖不敢吃主食。可事實上,不論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蛋白質(zhì)、脂肪,攝入過多都會長胖。
通過縮減主食來減肥還容易反彈,帶來疲勞、月經(jīng)不調(diào)、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保持適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僅能保證膳食平衡,還有助于將蛋白質(zhì)、脂肪攝入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建議每人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克,注意粗細搭配,多吃各種雜糧雜豆。
蛋奶攝入增加。近些年,國人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的意識提高,雞蛋人均攝入量從每天7.3克增加到24.3克,奶制品從8.1克增加到24.7克,但仍處于較低水平。為了健康,還需加強。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毋庸置疑,但很多人會因為蛋黃中的膽固醇高而將其舍棄。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這四十年,中國人的飲食變化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90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飲食習慣好大腦老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