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很簡單的養(yǎng)生方法,泡腳有很多好處,中醫(yī)中認為足部有許多重要的經(jīng)脈,和人體五臟六腑有緊密練習,泡腳可以調(diào)節(jié)臟腑的功能,增強身體素質(zhì),還可以幫助治療一些疾病,那么足浴有哪些治病偏方?足浴治病養(yǎng)生方法有哪些呢?
1、足浴的治病方法
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醫(y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腳并不是將生姜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zhì),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fā)。半塊姜的用量是對于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腳一段時間后,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溫肺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y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姜,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發(fā)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艾草泡腳。而且用艾草泡腳每周2—3次即可,不宜過于頻繁。因為用艾草泡腳能引火下行,有時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3、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于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于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xiàn)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fā)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xiàn)凹陷。如果出現(xiàn)了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連續(xù)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xiàn)水腫癥狀,逐漸發(fā)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于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4、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jīng),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fā)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
2、足浴禁忌人群
1、妊娠及月經(jīng)期中的婦女,因為中藥浴足可能會刺激到婦女的性腺反射區(qū),從而影響婦女及胎兒的健康。
2、患有各種嚴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nèi)臟出血等,在進行足底按摩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內(nèi)出血。
3、腎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壞死等各種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穩(wěn)定,對足部反射區(qū)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強烈反應,使病情復雜化。
4、一些急性的傳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癥的患者,如外傷、骨折、燒傷、穿孔、大出血等,因為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
5、正處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的人。
6、飯前后1小時內(nèi)進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nèi)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即飯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泡腳的時候加一些中藥其實是一種很不錯的保健方法,除了可以促進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以外也可以幫助一些病情的好轉(zhuǎn)。泡腳對于身體來說有很多好處,這里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藥方。
一、中藥泡腳藥方
1、足蘚
準備材料:三十克的木瓜、甘草
做法:將它們洗干凈之后,用水煎,等到溫度慢慢降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泡腳了。泡上五分鐘或者十分鐘就可以了。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可以泡一次,然后晚上睡覺之前再泡1一次。連續(xù)泡上一個禮拜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2、治療失眠
準備藥材:吳茱萸四十克
做法:將材料洗干凈,然后用水煎好,藥汁放到溫水里面,最好再倒入一些米醋,一次泡上半個小時。
3、治療哮喘
準備材料:當歸二十克,玫瑰花、紅花十五克,蘇木、辛夷花十克
做法:將以上的藥材放到熱水里面浸泡,等到水溫降下來之后進行泡腳就可以了。
4、防治皮膚粗糙
準備材料:四十五克的苦杏仁,綠茶十克
做法:以上材料放到鍋里面,倒入大概兩千毫升的清水,將它們煎煮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取汁了。使用的時候可以拿一些藥汁涂在臉上或者手臂上,剩余的藥汁就用來泡腳,半個小時就可以了。泡上二十次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5、治療感冒
做法:食鹽五十克、五十克到七十克的生姜
做法:將材料放到燒好的熱水里面。等到水溫降下來的時候就可以泡腳了,泡腳的時候可以按摩一下促進吸收,如果水溫過于涼可以加一兩次熱水,泡到全身出汗的時候就可以了。
二、泡腳需要注意的事項
1、當我們感覺到太飽或者太餓的時候,都不適合泡腳。因為泡腳會促進我們身體內(nèi)部的血液循環(huán),這時候如果泡腳的話反而適得其反,很容易造成頭暈,吃完飯最好休息上半個小時再泡腳。
2、對于有糖尿病的病人來說,泡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溫,防止溫度過高燙到自己。
3、泡腳的時候不要用太燙的水,而且泡的時候不要太長。泡完之后可以按摩一下促進吸收。
泡腳只是一個輔助性促進恢復的手段,但是有些人需要注意一下并不是很適合用這種方法,如果有急性傳染病之類的患者就不要用這種方法了,最好還是去醫(yī)院去尋求專業(yè)性的幫助才比較好。
中藥泡腳治高血壓偏方
中藥泡腳治高血壓偏方,長期高血壓會影響身體健康,最常見的是腦溢血、心絞痛和頭暈等癥狀。患者除了控制低糖低油低鹽的健康飲食外,睡前泡泡腳也是對高血壓很有幫助的,下面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中藥泡腳治高血壓偏方。
中藥泡腳治高血壓偏方1
用中草藥足浴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有效的中藥成分,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達到改善體質(zhì)、調(diào)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下面介紹三個通過中草藥足浴治療高血壓偏方。
1、取磁石18克、石決明18克、桑枝6克、當歸6克、黨參6克、黃芪6克、烏藥6克、蔓荊子6克、白蒺藜6克、白芍6克、炒杜仲6克、牛膝6克、獨活6克。前兩味藥先加水煎湯,再加其余12味共煎,去渣取液,洗浴雙足,每日一次,每次約一小時,10日為一療程。為保持水溫,在洗浴過程中可適當添加熱水。此治高血壓偏方鎮(zhèn)肝熄風,柔肝補腎,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高血壓疾病引起的頭痛、眩暈、麻木等。
2、用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積殼、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待溫時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劑藥可用2~3次。該偏方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藥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3、海藻20克、蒼術10克、紫菀10克、梔子10克、積殼10克、香附子15克、桔梗10克、陳皮15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用3500克水煮20分鐘,濾渣,然后泡腳,堅持每天一次,一個月即可見效。
中藥泡腳治高血壓偏方2 桑葉芹菜方組方:
桑葉、桑枝各30克,芹菜50克。
用法:將上列藥物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足后浸足,每日一次,發(fā)作時每日2次,1劑可用2~3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清肝降壓。本方適用于各類高血壓患者。
鉤藤桑葉方組方:
鉤藤20克,桑葉15克,菊花20克,夏枯草30克。
用法:上藥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腳后溫洗雙足,每日一次,1劑可用2~3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安神。
雙桑茺蔚子方組方:
桑葉、桑枝各20克,茺蔚子15克。
用法:上藥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腳后溫洗雙足,每日1次,發(fā)作時每日2次,1劑可用2~3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利尿降壓。適用于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目赤等癥。
桑寄生桑枝方組方:
桑寄生、懷牛膝、茺蔚子、桑葉、菊花各10克,鉤藤、明礬各30克,桑枝20克。
用法:上藥裝入布袋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腳后溫洗雙足,每日1次,1劑可用2~3次,一周為1療程,連續(xù)4個療程,血壓穩(wěn)定后可改為2~3日熏泡腳一次。
功效:平肝陽,益肝陰,降血壓。
吳萸肉桂糊組方:
吳萸、肉桂各5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取10克左右加米醋調(diào)為稀糊狀,外敷于雙足心腎反射區(qū),1日1換,連續(xù)5~7天。
功效:溫經(jīng)通脈,疏肝下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554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