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傷寒論234條是什么呢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你看這個辨證多細呀!這個不是由先有熱來的,這個人素日就多汗,他得了陽明病,他這個汗還是多。你看這個他也沒說發(fā)潮熱,他就由于多汗而津液外出,這個身體的津液往外,那么胃中他自然就燥了,大便也硬,硬了就譫語。所以說只是一個譫語就給吃大承氣湯這是不對的。你得改,所以這個辨證你準得細呀。他這個由于多汗,大便硬而譫語,那么這個就說陽絕液竭,就是津液根本就是虛呀。這個沒有用大承氣湯的必要。小承氣湯主之。這個地方都細膩極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方證,方劑的適應證,既要掌握他的這個證也要掌握這個情。
這個怎么來的?他這就由于多汗,他沒有那極大的熱,當然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有臨床地話呢,我們手也得勤勤。你要按按他這個肚子。真正的大承氣湯證啊,那上不得手啊,一按他就……他怕按這個。咱學院一個老朋友陳慎吾,他死了,他的母親得痢疾,得痢疾呀,她有這么一個兩個月,這個痢疾不好。陳慎吾沒辦法他找我給看去。我一看那老太太呀,說胡話,那舌苔那個黃呀、干!我一看就是大承氣湯證,我可不敢用啊,這老太太七十多歲了。我讓陳慎吾,我說你按按肚子,我說老太太也是女的,我也不好給她按肚子去,我讓他兒子按。陳慎吾一上手,這嗷嗷叫喚。我說沒問題,吃大承氣湯。她吃這個藥啊,她一宿竟拉下這個干粑粑來了,拉到這么一個盆里當當三響,完了就好了。她是痢疾,她一天下重的很。所以治病就是……不能夠,當然是由于先頭出汗多,里頭絕不那么實地厲害,雖然譫語,這個大便也不過是初硬后溏的。這個時候可以按按腹,尤其心下這個部位。如果實的厲害,人吃的東西也停宿,胃他也不消化,他津液虧嘛。下面這個胃中有燥屎,其實胃中不能有燥屎,他那個食物在里頭燥結了。那你要按這心下,他非常疼。那么這個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這個大便硬而譫語就是由于汗出多了。那么這個當然就不能夠大攻破。他沒有潮熱的那種情況。實質里頭也不是那么結實的厲害。這個辨證都夠細的。所以這地方要留心。
你像頭前說的這個:發(fā)汗多,若重發(fā)汗,如果沒有其它情形只是大便硬而譫語,也遵這個例子,也不能使大承氣湯,那么如果他到后頭,脈已經(jīng)短了,那非死不可了,那你吃這個藥也不行。所以由于汗多,亡失津液而造成的大便硬,大承氣湯要慎用、慎重。
二、傷寒論是什么呢
全書共10卷,22篇,398法。除去重復之外共有藥方113個。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辨證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癥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jīng)”。根據(jù)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各種癥候歸納出癥候特點、病變部位、損及何臟何腑,以及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y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集漢代以前醫(yī)學之大成,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系統(tǒng)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yī)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先啟時的作用,對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具體地說,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y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guī)范,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為后世醫(yī)家奉為經(jīng)典
六經(jīng)形證
六經(jīng)形證,是《傷寒論》全書的綱領,它是把證候分類而定出來的,后世認為這是不廢的法則,張仲景觀察到熱性病雖然錯綜復雜,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六個類型,同時又運用《素問》的精神分析了陽熱、表實和陰寒、里虛。即“三陽證”與“三陰證”。
三、傷寒論2的發(fā)展歷史
《傷寒論》原書曾經(jīng)西晉王叔和整理編次;但在五代十國時期已經(jīng)處于一線單傳存亡繼絕的危機狀態(tài)。此書在北宋國家書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間(1056-1063)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成立,選高繼沖進獻本為底本,由孫奇、林億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詔命國子監(jiān)雕版刊行,名為定本《傷寒論》,結束了從漢末至宋凡八百余年傳本歧出、條文錯亂的局面。
金皇統(tǒng)四年即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刊行,有詳注,逐漸取代白文本《傷寒論》,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傷寒論》除少數(shù)藏書家偶有其書外,社會上已無該書。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江蘇常熟藏書家趙開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傷寒論》十卷,請優(yōu)秀刻工將此書收刻于《仲景全書》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丟失,現(xiàn)在仍在留存的只有趙開美本。趙開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稱趙開美本為宋本傷寒論。趙開美本今存五部?!秱摗吩趪庖嘤袕V泛影響。
除此之外,其他還有《唐本傷寒論》(唐孫思邈)、《宋本傷寒論》(宋高繼沖)、《金本注解傷寒論》(金成無已)、《宋本傷寒論》(明趙開美)、《康治本傷寒論》(日本)、《康平本傷寒論》(日本)、《桂林本傷寒論》、《敦煌本傷寒論》(殘卷)等版本。
四、傷寒論表達的思想有什么
(1)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張仲景養(yǎng)生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指導思想。正如《傷寒雜病論·自序》“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之語所云,仲景之學。是在繼承了《內》、《難》學術思想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張仲景便自然地以《內經(jīng)》天人相應的整體觀作為指導思想,并且作了進一步的闡發(fā),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見《傷寒論·自序》),“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見《金匾要略方論。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第一》)這些生動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說明,人類生活在自然界,并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類只有順應自然界氣候的發(fā)展變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見,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仲景養(yǎng)生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指導思想。
(2)防病、抗病重視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現(xiàn)在津液具有固護機體、防御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陽病轉入陽明的機理時,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關鍵條件:“太陽病若發(fā)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闭瞧淅?。何以亡津液會導致病轉陽明?因為津液乃陽明經(jīng)的主要正氣,津液充則陽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則陽明虛,邪氣便可輕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現(xiàn)在津液能驅逐病邪,削弱病勢上。如“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边@里的熱越,即言熱邪發(fā)越于外。津液充沛,陽氣暢運則汗出越邪,邪越則病順。故“陽明病,法多汗”,而津虧則無汗,邪不得出,其病為逆。又如溫熱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熱,因為人要通過小便排邪。熱邪一除,小便即轉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惫逝R床可視小便斷吉兇?!靶”憷撸淙丝芍巍?。因小便不僅顯示人體津液虛實情況,而且還能反應前陰這條驅邪途徑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還可體現(xiàn)于津液能調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調并修復損傷。如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這是因為津液得到了補充。若津液郁滯不行,其調和作用也難以順利發(fā)揮。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傷寒論》中有充分反映。人們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須重視保護體內的津液。如張景岳說:“五液充,則形體賴而強壯?!比巳艚蛞翰怀?,則筋枯髓減,皮槁毛脆,臟腑虛弱,即易為病邪所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63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